10月媒体看淅川

时事   2024-10-31 17:51   河南  

 中央级媒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① 10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播发《河南淅川:国庆假期 游山玩水尽享生态美景》,报道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国庆期间迎来大量游客。近年来,淅川县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引爆点,不断擦亮南水北调文旅品牌。


② 10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发《建设现代化水网 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风光。淅川县作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新华社



① 10月29日,新华社发布《河南南阳:电助科技攻“尖” 产业攀高》,报道淅川县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智能化装配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全自动化机械不断挥动长臂,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近年来,淅川县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培强做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



 10月3日,央广网发布《南阳市淅川县:康养宜游“水乡”仓房》,报道淅川县仓房镇乡村旅游热度拉满,游客们在此体验生态宜居、柑橘采摘等特色旅游。近年来,淅川县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区位优势,做足“旅游+”“+旅游”文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体育、民宿、美食等与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文章,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擦亮南水北调文旅品牌。

 10月9日,央广网发布《南阳市淅川县:“政务+直播” 擦亮便民惠企新名片》,报道淅川县积极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探索政务信息传播新渠道,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直播平台,推出了政务直播活动,让企业和群众随时随地“沉浸式”体验政务服务。

央视频



 10月4日,央视频发布《河南南阳:国庆假期 游山玩水尽享生态美景》,报道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国庆期间迎来大量游客。近年来,淅川县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引爆点,不断擦亮南水北调文旅品牌。

光明日报客户端




 10月24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河南淅川:以文化“软实力”激活发展新动能》,报道淅川县选派具有文物和文化遗产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组成“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宣讲团,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讲座、学习交流等形式,对淅川县文物文化资源进行宣讲,吸引更多人参与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底气。

 10月25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河南淅川:用心守护碧水 当好丹江库区“清漂人”》,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淅川县持续开展以“洁净丹江水,呵护水源地”为主题的全民护水行动,成立了由城区河流及库区重点部位护水队、环库乡镇护水队等组成的近3000人的专业志愿护水队伍,共同守护丹江碧水。

中国经济网



① 10月9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报道为全面守好一库碧水,近年来淅川县建立起8000余人的清漂、护水、护林队伍,常态化开展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成立了“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全力清理整治库区违法违规行为。


② 10月9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省淅川县:渠首“探源游”受热捧》,报道近年来,淅川县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引爆点,乘船畅游丹江探源备受游客青睐。


③ 10月10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刘沟红薯不剥皮》,报道淅川县刘沟村红薯喜迎丰收,为村民带来了好生活。目前,淅川县红薯种植面积4万余亩,除红薯产业外,该县还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4500万袋,中药材10万亩,林果产业23万余亩……依托各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加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④ 10月11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直播带货大比武 农特产品速“出圈”》,报道淅川县举办“直播筑梦 淅川有你”电商直播大比武活动,既宣传推介了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也有效提升网络主播的业务水平,为淅川农产品销售提供有力支撑。


⑤ 10月14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报道近年来,淅川县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区位优势,做足“旅游+”“+旅游”文章,发挥农家乐、民宿奖补政策杠杆作用,在全县掀起民宿建设“大热潮”,建成一批环山环水的精品民宿,打造新的旅游燃爆点。


⑥ 10月16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秀美丹江引客来》,报道近年来,淅川县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引爆点,做足“旅游+”“+旅游”文章,将体育、民宿、美食等与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文章,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擦亮南水北调文旅品牌。


⑦ 10月21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三省四联机制护清水北上》,报道淅川县与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建立了“三省四联机制”,三地定期开展三省河长联席会议,定期组织三省县、乡级河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巡河,建立联络员工作制度和三省跨界河流合作治理微信交流平台,实现河流信息互通、水质监测数据共享、跨界涉河涉水管理保护问题共治。


⑧ 10月22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柑橘林结出“致富果”》,报道淅川县柑橘种植迎来丰收。近年来,淅川县已发展杏李、软籽石榴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其中标准化产业园达8万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带动10万群众致富增收。


⑨ 10月24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秋季杏李园里管护忙》,报道淅川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做好水质保护的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林果产业,目前,全县生态林果产业已达23万余亩,其中标准化产业园达8万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带动库区10万群众致富增收。


⑩ 10月25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报道淅川县积极动员并组织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组成的“五老”群体,运用贴近民生的语言与温暖人心的方式,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社会新风尚,使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



⑪ 10月28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淅川:用心用情推进移民后续高质量发展》,报道近年来,淅川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密结合移民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移民后续高质量发展工作,把增加移民群众收入、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移民后扶产业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通过项目支撑助力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移民样板”。


 10月29日,中国经济网发布《河南省淅川县:婚约彩礼“快调快判”》,报道淅川县积极构建涉婚约彩礼案件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推动涉婚约彩礼案件快调快判,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省级媒体

河南日报


10月14日,河南日报刊发《2000多年前的古人“浴盆”(豫博里的中国)》,报道出土于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倗”浴缶在河南博物院进行展示。淅川县作为楚文化发源地,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物大县,出土文物9万余件,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旅游资源。

10月16日,河南日报刊发《刘沟红薯“里外甜”》,报道淅川县刘沟村红薯喜迎丰收,为村民带来了好生活。目前,淅川县红薯种植面积4万余亩,除红薯产业外,该县还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4500万袋,中药材10万亩,林果产业23万余亩……依托各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加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10月27日,河南日报刊发《淅川县:抢抓秋检黄金期 筑牢电力安全网》,报道淅川县将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检修消缺工作,加大作业现场违章查处力度,强化过程监督管控,保障秋季检修平稳有序,筑牢电力“安全网”,为度冬期间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供应保障。

河南日报农村版

10月9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泛舟丹江 探游渠首》,报道“十一”黄金周期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近年来,淅川县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引爆点,乘船畅游丹江探源备受游客青睐。


10月15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刘沟红薯不剥皮》,报道淅川县刘沟村红薯喜迎丰收,为村民带来了好生活。目前,淅川县红薯种植面积4万余亩,除红薯产业外,该县还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4500万袋,中药材10万亩,林果产业23万余亩……依托各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加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10月22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头版头题刊发《民生实事绘就幸福画卷》,报道淅川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教育、医疗、交通等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小事”,办成温暖百姓心头的“大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10月29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发展林果产业 十万群众增收》,报道淅川县柑橘种植迎来丰收。近年来,淅川县已发展杏李、软籽石榴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其中标准化产业园达8万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带动10万群众致富增收。


 市级媒体

南阳日报



10月10日,南阳日报刊发《擦亮南水北调文旅品牌》,报道十一黄金周期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旅游市场火爆。近年来,淅川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行动,把全域旅游作为引爆点,乘船畅游丹江探源备受游客青睐。


10月14日,南阳日报刊发《淅川县:优秀人才免费体检》,报道淅川县组织县第九届拔尖人才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近年来,淅川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涵养人才发展“新生态”,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引领广大人才积极投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10月15日,南阳日报刊发《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报道南阳市、商洛市、十堰市启动丹江流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坚决扛稳水质保护重任,确保“一泓碧水永续北送”。


10月17日,南阳日报刊发《学科融合助力高效课堂》,报道淅川县举行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促进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0月18日,南阳日报刊发《繁荣商贸百业兴》,报道作为南阳万悦城的“姊妹篇”,淅川万德隆商业综合体万悦汇项目承载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区域环境、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任。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能够快速形成核心商圈,畅通优化新老城区联通和功能衔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


10月22日,南阳日报头版头题刊发《好了渠首生态 鼓了群众腰包》,报道淅川县柑橘种植迎来丰收。近年来,淅川县已发展杏李、软籽石榴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其中标准化产业园达8万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带动10万群众致富增收。


10月31日,南阳日报整版刊发《福森集团:“新”火成炬 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报道淅川县福森集团作为中医药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历经上市6年的发展,福森药业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闯出了一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阳晚报

10月9日,南阳晚报刊发《淅川:柑橘园里点“绿”成金》,报道国庆假期期间,淅川县仓房镇党子口村的柑橘园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体验着采摘的乐趣。近年来,淅川县大力发展生态林果产业,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有效拉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10月10日,南阳晚报刊发《刘沟红薯不剥皮》,报道淅川县刘沟村红薯喜迎丰收,为村民带来了好生活。目前,淅川县红薯种植面积4万余亩,除红薯产业外,该县还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4500万袋,中药材10万亩,林果产业23万余亩……依托各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加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10月12日,南阳晚报刊发《婚事简办 文明新风扑面来》,报道淅川县深挖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营造民风淳、村风清、家风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10月18日,南阳晚报刊发《发挥“五老”力量 助力移风易俗》,报道淅川县积极动员并组织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组成的“五老”群体,运用贴近民生的语言与温暖人心的方式,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社会新风尚,使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






编辑:李金杭 

审核:康   帆

监审:杨振辉

[淅川发布]投稿邮箱:xcxwxb@163.com





淅川发布
权威可信、生活有趣、便民及时。“淅川发布”旨在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最新的时政、生活、服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推送到大家手中,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满足网民朋友们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