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励精图治、干事创业,大力弘扬忠诚品格、民本情怀、躬耕精神、忧乐境界、科圣追求、清正风尚。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张衡等古圣先贤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大合力,南阳党员教育特别策划推出“党教研习所”系列。今天继续为您推出系列之一“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六个弘扬’”专栏,旨在古为今用,见贤思齐,倡树务实重干、守正创新之风!
请继续关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这句千古名言背后所折射出的躬耕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诸葛亮,字孔明,汉末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智圣”。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然而,随着叔父的去世,他失去了依靠,开始独立生活,为了躲避战乱,他选择南阳作为隐居之地。南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末年,南阳地区相对安定,吸引了大量士人和百姓避难,诸葛亮选择南阳躬耕,既有避乱求安的考虑,也有寻求发展机会的打算。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是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期间最出名的。诸葛亮在南阳期间,整天住在茅草屋里,虽然过的是与世无争的日子,却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他学问很深,喜欢研究兵法,刘备钦佩诸葛亮的才华,专程前往拜访,恰巧诸葛亮这天出门去了,刘备只得失望而归。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刘备等了两天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们南阳人喜欢说“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不是一个空谈之人,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共同商讨如何才能占据土地,夺取天下。刘备非常认同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愿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便离开躬耕地,到新野为刘备出谋策划。此后,诸葛亮更是成为刘备亲密无间的助手,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躬耕南阳的选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这一选择不仅对他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时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他的一生,是智慧与抱负的完美结合,是后世学习的楷模。
当前,南阳正处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弘扬躬耕精神,脚踏实地,踏实肯干,创造出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实绩。路虽远,行则将至,全市上下要坚定地做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弘扬躬耕精神,夯实发展基础,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