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励精图治、干事创业,大力弘扬忠诚品格、民本情怀、躬耕精神、忧乐境界、科圣追求、清正风尚。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张衡等古圣先贤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大合力,南阳党员教育特别策划推出“党教研习所”系列。今天继续为您推出系列之一“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六个弘扬’”专栏,旨在古为今用,见贤思齐,倡树务实重干、守正创新之风!
请继续关注!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引用过郑板桥的这两句诗。“一枝一叶总关情”体现出的民本思想,更是为后人所效仿。在南阳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名人志士爱民为民,济世苍生,民本情怀在他们这里得以充分彰显。今天,让我们继续与先贤对话,与历史沟通。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期间,常为百姓解除病痛,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在官衙大堂上为患者诊脉开方,开创了名医坐堂的先例,这也是“坐堂行医”的由来。后来,他告老还乡,走到家乡白河岸边时,正值寒冬时节,他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称之为“饺耳”或“饺子”。慢慢地,饺子从药用变成食用,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至今南阳一带仍有“过年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