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教研习所 | 汲取奋进力量 践行“六个弘扬”④ 弘扬忧乐境界

时事   2024-11-04 19:38   河南  

编者按

近日,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励精图治、干事创业,大力弘扬忠诚品格、民本情怀、躬耕精神、忧乐境界、科圣追求、清正风尚。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张衡等古圣先贤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大合力,南阳党员教育特别策划推出“党教研习所”系列。今天继续为您推出系列之一“汲取奋进力量、践行‘六个弘扬’”专栏,旨在古为今用,见贤思齐,倡树务实重干、守正创新之风!

请继续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忧乐一词,源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公元1045年,范仲淹赴邓州任知州,第二年,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文章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被传颂千年,其中蕴藏着范仲淹对“忧乐境界”的毕生坚守——一心为民、敢于担当、胸怀天下。


北宋时期,泰州沿海地区频受海潮侵袭,土地因潮水泛滥碱化严重,百姓无法耕种,生活困苦,只好携家外逃。时任泰州西溪镇盐仓监官的范仲淹关注民生、心忧天下,积极向朝廷上书,痛陈修筑海堤的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北宋天圣二年,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主持整个海堤修复工程,纵然施工期间苦难重重,但天圣六年春,在泰州知州张纶的主持下,范仲淹所规划的海堤最终修成。


庆历三年,宋仁宗决心改革,第一个人事任命,就是把范仲淹调回中央,授官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范仲淹一生的理想,担当良相的追求,在此刻得以实现。任上,他抓住机遇,提出了十项改革方针,包括整顿吏治、选拔人才、发展经济、加强军事等方面,这些措施都是从国家和天下百姓的长远利益出发,旨在解决北宋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但由于阻力太大,“庆历新政”历时仅一年,就以范仲淹等改革者被逐出京城而宣告失败。新政虽推行失败,但范仲淹推行新政的初衷和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不畏权贵、勇于担当的伟大抱负。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贬到邓州任职。尽管身处地方,远离政治中心,但他胸怀天下的情怀丝毫未减。范仲淹深知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既然自己无法完成变革,那就培养更多的仁人志士,汇聚推动变革的更大合力,因此,他利用百花洲的优美环境创建了花洲书院,为当地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他将书院讲堂命名为“春风堂”,这一命名取自“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的典故,蕴含着教师讲学如春风化雨、学生听讲如沐春风的美好寓意。他还在“春风堂”前亲手栽植4株桂树,以鼓励学子奋发读书,早日“折桂”。为了使书院尽快兴盛起来,范仲淹除请名师执教外,还常于公余之暇到书院执经讲学,在他的努力下,花洲书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


当前,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范仲淹“一心为民、敢于担当、胸怀天下”的忧乐境界更应被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扑下身子察民情、真抓实干解民忧,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积极投身到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劈波斩浪、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淅川发布
权威可信、生活有趣、便民及时。“淅川发布”旨在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最新的时政、生活、服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推送到大家手中,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满足网民朋友们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