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 AI在通大, 智领未来

文摘   2024-06-21 19:12   江苏  


AI在通大, 智领未来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合署)



01

院长寄语

AI在通大, 智领未来


做引领智能化时代的先知、先觉、先行者


人工智能,是智能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智能计算、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等。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影响着各行各业,包括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和娱乐等各领域。

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建立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名城名校“彼此赋能、携手共进”典范样板的具体行动。学院现拥有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学院的愿景是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模式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探索的新模式,主动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国家战略,成为长三角区域示范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



诚挚欢迎莘莘学子选择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希望你们用拼搏与才华、奋斗和梦想扬起青春的风帆,迎取人工智能的热潮,与我们一起创造激动人心的人工智能时代,成就属于自己精彩的人生。

                         ——  院长  丁卫平


02

学院简介

AI在通大, 智领未来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合署),是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要求、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成立的新型工科学院。

学院设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等 6个本科招生专业方向,目前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与医学大数据方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同时学院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成人学历教育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类和江苏省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数据结构》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学科,学院学科建设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785人,留学生174人。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不确定人工智能与脑认知、新型计算理论与方法、智能软件工程与测试技术、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库与智能信息系统、智能数字医学工程等多个研究团队。学院主持政校企合作共建的阿里云大数据产业学院,建有人工智能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

学院构建AI+实践训练云平台,形成了“学校--企业--研究院”产学研高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领域头部企业科大讯飞、阿里云、华为、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天科技集团、大华股份等50多家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30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近年来累计派出教师到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90余人次,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0余人次。


03

师资力量

AI在通大, 智领未来



学院拥有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30人,教授、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1人。教师团队中有人工智能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领域编委和副主编、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南通市“226”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移动”教学名师、南通大学教学名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市厅级项目50余项,获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3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二等奖、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全国三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一二等奖、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奖和一二等奖、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总决赛EC Final 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100余项。





名师风采


丁卫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西交利物浦大学访问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CCF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常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连续4年(2020-2023)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World's Top 2% Scientists),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近年来应邀以访问学者身份先后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Lethbridge、新加坡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等进行国际学术访问和科研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智能、人工智能、多模态机器学习及优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5余项。在IEEE TFS、IEEE TNNLS、IEEE TCYB、IEEE TITS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其中19篇入选 “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8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相关成果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创立国际学术组织IEEE CIS Task Force on Granular Data Mining for Big Data并担任创始主席,目前担任IEEE CIS Data Mining and Big Data Analytics Technical Committee委员,IEEE SMC Granular Computing Technical Committee委员,IEEE SMC Soft Computing Technical Committee委员等。担任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副主编、领域编委或编委,包括中科院JCR一区、二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 Information Fusion、Information Sciences, Applied Soft Comput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ocomputing等。 


管致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计算机学报、IEEE TCAD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曾先后于2003年和201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和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等教育教学项目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系统性提出了“人本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适配性培养”教育模式。目前主要从事量子智能计算等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内首先开展从高级量子算法到特定量子体系结构的映射、可逆逻辑综合、基于量子可逆逻辑的加密系统等研究,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个项目资助,在国内外权威专业期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目前已授权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曾获得中国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首届“中国移动”教学名师、南通大学教学名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王进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教学与研究。2009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2013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一年。近年来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大学产学研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所指导研究生曾多次获得“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南通大学优秀硕士生论文,以及南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曾获南通大学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赵敏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安全控制、数据挖掘、智能电网、智慧医疗等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3项,目前主持在研江苏省高校“智慧教育与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专项课题1项、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等。近年来,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发表SCI论文7篇,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审发明专利8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多个奖项。


陈翔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委会和软件工程专委会执行委员。先后于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近些年来在软件质量保障领域(包括智能软件工程、软件仓库挖掘、经验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维护等)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在软件工程领域权威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50余篇,两篇论文获得ACM杰出论文奖。先后指导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网络技术挑战赛、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软件测试大赛和蓝桥杯上累计获奖超过300多次。指导的本科生中,有50多人考研/保研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青年教师风采


鞠恒荣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2019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国家公派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联合培养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通市科技局基础研究等项目多项,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计划、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十三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近年来在IEEE TFS、IEEE TETCI、INS、ASOC、IJAR、KB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受邀担任中国粒计算与知识发现学术会议青年学者论坛特邀讲者。指导研究生或本科生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等。


黄嘉爽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公派澳大利亚Wollongong University联合培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医学图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并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Medical Image Analysis、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及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项。Google Scholar引用850+次,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个性化风险预测、早期识别和预防性干预”项目,该项目获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目前担任TNNLS、IEEE TMI、IEEE JBHI、Information Science、MICCAI、IJCAI等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


04

专业介绍

AI在通大, 智领未来

1、人工智能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视野开阔,具备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及应用等专精领域工作,并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开发、集成应用、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成就的“新工科”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人工智能数学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与Linux系统、脑与认知科学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人工智能

(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新工科产业,培养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认知科学、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事智能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系统集成、智能应用系统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复合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人工智能数学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知识表示与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虚拟现实技术基础、大语言模型原理与应用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设计、开发复杂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计算机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与区域软件产业对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用人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厚人文素养的软件工程人才。学生将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能够针对实际复杂的软件工程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复杂应用软件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交流能力,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软件行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UML与软件建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践、移动应用开发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及区域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能够系统掌握数据、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及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大数据技术专业技能,具有设计、集成、开发、维护、管理大数据系统相关软硬件应用系统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科学与技术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数据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软件工程

(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及区域的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素质,掌握软件工程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精英。通过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紧密合作,我们实现了学分的互认,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

主要课程:工程设计、工程建模和问题解决、软件工程概论、信息系统概论、离散数学、工程概率模型与数据分析、算法和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原理与编程、软件架构、功能和逻辑编程、人机交互等。

授予学位:该专业学生第一、二年在南通大学学习,第三、四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习,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获得南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昆士兰大学工程荣誉学士学位。


05

人才培养

AI在通大, 智领未来



1

科创竞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每年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天梯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竞赛赛事上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




2

就业升学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深受市场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就业质量较高,更有优秀学生被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电信、移动、联通等知名企事业聘用。


近年来,学院以科学的培养模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为学生的升学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综合素质获得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睐,实现了自己的升学梦想。



3

校园文化活动




学院重视“学术与人文并重”,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活动,包括学术沙龙、科技创新竞赛、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学生在参与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每年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迎新晚会暨十佳歌手比赛

送毕业生晚会

“回母校看一看——我为通大代言”寒假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运动会

信仰公开课

篮球赛

羽毛球赛合影




因为AI,所以爱

欢迎报考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END


责任编辑|何金凤 白志明 李培政

责任排版|赵鹏 翁晨晨 林世贤

图文来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审阅阅|丁卫平 王舒雅 周春娟 王进

你想要的通大招生信息,这里都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南通大学本科招生
介绍学校办学特色,发布相关招生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