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峨山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高品质民生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施贵生 摄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盏煤油灯,在简陋场所完成教学……这是75年前峨山教育的真实写照。
眼前正在翻看记事本的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奉忠,他见证了峨山县山区教育的发展与变迁。回忆起当年在岔河乡谢扎小学任教的时光,李奉忠记忆犹新。
李奉忠:
“我开始教书是1970年,当时没有黑板,用了10块木板,钉好,又拿多依树的皮熬成汁涂上去,就是黑板了,学生没有课桌,边上拿几个土基,担上木板就是桌子,一直这样坚持上课。”
如今,走进岔河中心学校,一幢幢教学楼、宿舍呈现眼前,校园里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正使用智慧黑板教学,同学们认真听讲,与老师积极互动。
岔河中心学校小学部学生赵菁菁说:
“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并且有6块篮球场供我们打篮球。”
据了解,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8月,岔河乡将全乡的小学和岔河中学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成立岔河中心学校,设一至九年级和附属幼儿园,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岔河中心学校小学部教师施桂莲说:
“学校为每位老师配备了办公电脑,方便老师备课和学习。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投影仪和智能黑板一体机,还安装了先进的护眼灯,师生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教学和学习能更专注更舒心。多媒体教学更生动、形象、有趣,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由此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75年来,峨山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优化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一座座现代化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县教体局党组成员、总督学蒋学群说:
“截至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校5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2038人,其中小学8236人,初中3802人。多媒体黑板、投影仪、智能设备等设施成为每间教室的标配,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教学用房楼房化、学校布局特色化、校园环境园林化。”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峨山县卫生健康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5年来,峨山县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峨山县医疗与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县域医共体数据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分级诊疗格局,为患者提供“互联网+”预约挂号、支付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明星洪说:
“从原来的山区‘赤脚医生’走乡串寨到现在已拥有覆盖县、乡、村(社区)三级的医疗机构128个,开放病床820张,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新建并投入使用,能够全面开展临床医疗、中医、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卫生健康服务。尤其近年来,我们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提质达标验收,县中医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持续提升了基层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杨林弦子 摄
教育、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是峨山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峨山县在民生保障和改善上持续发力,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县各族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柏海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