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规为未来“无人车”配上“法治道” 上海浦东创新机制确保政府立法“小快灵”

时事   2024-11-07 07:12   北京  

“实时车速:50km/h,行驶里程:11886.9km,驾驶状态:自动驾驶……”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后台,大屏幕上布满绿色行驶路线,点击其中一个汽车图标,车辆标识信息、控制模式、运动状态一目了然。


据了解,今年7月,上海发放了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目前已有四家企业获得授权。此举的依据源于浦东一项“小快灵”立法——《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当下正处于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窗口期,要想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除技术因素外,急需配套法律支撑。”浦东新区科经委装备产业处处长高群说,“针对这一小切口,我们和区司法局一起牵头区公安分局、建交委等相关部门,在保证科学立法和充分调研基础上,快速制定这一法规,确保立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规定》于2022年11月23日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成为我国首部针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地方性法规。随后,配套出台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从有驾驶人过渡到无驾驶人的升级路径,以及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测评范围和依据等。


第三方测试机构经理范皖良透露,这部法规如同“保姆级”指导手册,对于企业如何申请相关资质、第三方机构如何依规测评、主管部门如何规范执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有力推动无驾驶人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


“近年来,浦东新区用足用好中央立法授权,以良法引领改革发展,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一大批‘切口小、速度快、可操作性强’的‘小快灵’立法付诸实施。”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肖林说。


据介绍,一方面,浦东新区锚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勇闯改革“无人区”,开垦立法“试验田”,驱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档升级。比如制定施行《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成功吸引一批高能级企业在浦东选址入驻或加大投资;又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施行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全球最大的钛产品全流程生产企业维斯博-阿维斯玛(vsmpo-avisma)公司共同制定《退火态ti-6al-4v钛合金棒材、锻件和锻坯》,一举填补了国际空白。


另一方面,紧盯法治政府建设中涉及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服务优化作为立法重点。先后出台《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若干规定》《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若干规定》,破除制约发展的制度藩篱,着力促进经营主体自由进出市场,保障经营主体准入准营更加便捷和高效。据介绍,以前开一家便利店要办5张证,法定时限95个工作日,现在只要1张综合许可证,等待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
  

图为浦东新区发出首张“免申即办”行业综合许可证。浦东新区司法局供图


截至2024年7月底,浦东新区已形成“18+2+29”法治保障成果,即推动出台18部浦东新区法规、2部地方性法规浦东专章和29部管理措施。
  

“自中央授权立法以来,浦东新区加快构建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立法质量,推动立法工作驶入‘快车道’,为持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充分、有效制度供给,为中国唯一样本城市的上海在新版营商环境评估中确保作出一流贡献。”浦东新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爱武说。



点评



□ 黄爱武(浦东新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浦东开发开放34年来,始终肩负着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从改革开放的窗口到攻坚破冰的试验田,每一次突破都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留下深深足迹。与此相对应的是浦东立法需求也持续增长,并呼唤更大的改革赋权和更高层级的立法保障。
  

2021年4月,中央比照经济特区,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作出变通规定,在浦东实施。而正是借着这一东风,浦东新区以勇闯改革“无人区”的勇气,进一步发挥立法保障和制度供给对加快政府法治建设、提升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在立法过程中,浦东新区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法制统一与变通创制、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三组关系,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建设卓越法治政府贡献“浦东样本”。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实习生 张宁
视频|李唯祎 李宗奇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宋胜男 朱雨晨 岳铼


法治日报
中央政法委机关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