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招募|“文艺创作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化表达”对谈

文摘   2024-11-23 21:20   北京  




活动时间:

2024年11月28日14:30-16:30

活动地点:

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 

主持人:蒋慧明

人:贾尧 丁一滕 刘晓真

主办单位: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支持单位:

北京戏剧家协会

北京舞蹈家协会

北京曲艺家协会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





报名方式



点击进入小程序即可报名


本次活动通过北京市文联公众号“京艺苑”公开招募观众。

即刻开始,面向文艺爱好者开放预约通道。同一手机号可预约一名观众,收到确认电话则代表报名成功。

数量有限,额满为止。

报名成功的观众朋友请于11月28日14:20,到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参加对谈活动。







活动介绍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文艺创作的疆界日益拓宽。文艺工作者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勇敢地探索着国际视野与本土化表达之间的和谐旋律。一方面深耕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提炼出独特的本土文化元素;一方面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将国际视野融入创作之中,塑造出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文化误解与传播挑战,却也不断创造出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的艺术佳作。


北京市文联将于11月28日举办“文艺创作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化表达”对谈活动,旨在探讨文艺创作者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国际视野与本土化表达,传递本土文化的价值观,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共同探寻文艺创作的新路径,为传统艺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讨论议题



1)本土文化元素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误解和挑战?


(2)文艺创作者如何处理国际视野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国际视野如何影响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3)文艺作品在国际传播中如何传递本土文化的价值观?


(4)国际视野下的文艺作品如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嘉宾介绍




主持人 蒋慧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第十届理事。曾获中国文联首届和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2016年度首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优秀评论推优作品。主要研究方向为曲艺创作与表演理论,曲艺史论及文艺评论等。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独立完成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与谈人 贾尧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双新委员会副秘书长、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产促与投资工委会理事,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理事,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丽都文化影视联盟会长,国家广电总局研修学院特约讲师等。参与创作了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去有风的地方》《前途无量》,电影《万里归途》《出走的决心》《燃冬》和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21和31》等。



与谈人 丁一滕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演出创作专业硕士。作品受邀参加英国伦敦南岸艺术节、北欧戏剧实验室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导演戏剧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一日三秋》《窦娥》《我是月亮》《新西厢》《醉梦诗仙》(联合北欧戏剧实验室创作)《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等。



与谈人 刘晓真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美国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研究方向为舞蹈人类学和舞蹈史。出版专著《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舞蹈人类学导论》,译著《世界舞蹈文化研究文选:历史演变与舞蹈文化批评》《舞蹈人类学十讲》,合著《秧歌》《图说中国舞蹈史》等。发表舞蹈和戏剧评论文章和学术论文五十余万字。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和文化部青年专项项目。曾荣获国家图书奖(2003)、舞蹈荷花奖评论奖(2012)、中国舞蹈评论年度推优(2020)、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2022)。



活动地点



由于车位有限,建议您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前往:可乘坐67路、137路等公交车至和平门东站;或乘地铁2号线在和平门站下车,A1口出站,马路对面即是。



END



来源:组联部
签发:马国颖

审核:郝煜涵

编辑:李心灵 吴新乐

投稿邮箱:wyfzzx@bjwl.org.cn



微信视频号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

京艺苑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领导的由全市各文艺家协会、各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市属各区(局)、产(行)业文学艺术联合会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首都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