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丨先贤过化处 漳江水长流

时事   2025-02-03 19:17   福建  



先贤过化处 漳江水长流

方林益

日出云霄城① / 吴建云摄

大唐垂拱二年(686),南下戍边后因战功升任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的陈元光,获准在泉潮两州之间增置一州,设治所于云霄屯营地的漳江之畔(今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定名漳州。漳江之名,又源于陈元光之父、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陈政为抚慰从中原南下平叛的将士们思乡之情,在溯云霄溪时对大家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从此就改云霄溪名为“漳江”,漳州大地的山河开始烙上中原的印记,蛮荒之地的漳州进一步纳入中央的治理体系。“蛮獠啸乱”平叛后,陈政及陈元光父子及所率领的87姓开漳将士从此扎根漳州大地,将中原的文明播撒到漳州的山山水水,开漳将士的后裔衍播至世界各地,创造了远播中外的中华文明和不朽传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漳文化。

漳州郡的行政中心起初在以漳江流域为主的漳南地区,因生产水平落后、人口增长缓慢、自然条件恶劣、行政中心偏居一隅等种种原因,不得不将州治一再向北迁移,先是唐开元四年(716)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唐贞元二年(786)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至此漳州的行政中心一直延续至今。经历短暂的发展,漳江流域又寂寥了,但文明的种子一旦播下,终究会发芽绽放,尽管征途漫漫。历经唐宋元的默默孕育,在朱熹、高东溪、漳南“宋七贤”等先贤讲学传道授业的催化下,培育了漳南崇文尚德之风气,漳江流域的文明终于在有明一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据《云霄县志》记载,漳江(俗称北溪)是福建省南部主要入海河流之一,发源于福建平和县博平岭山脉东麓大峰山,全长 66.2公里,境内58.2公里,流域面积1038平方公里,境内855.2平方公里。境内经乌螺、车墩、峰头、上河、下河至西林与火田溪、南溪汇合而成,经城关至高塘分成南、北江,绕过佳洲岛至石仔关重新汇合,经船场、竹塔、浯田、湖丘至石矾塔入海。汇入的主要支流有火田溪、安厚溪、车圩溪、南溪、山美溪。现在的漳江流域广义上来讲,大体涉及云霄县、平和县、漳浦县,以及漳江注入东山湾的东山县等区域。时光重回明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漳南地区人口有了明显增长,为了便于管辖,区划调整势在必行。明正德十三年(1518),析南靖、漳浦县地置平和县。明嘉靖九年(1530),从漳浦县析出二都、三都、四都、五都置诏安县。以漳浦县为主的漳南地区至此变成漳浦、平和、诏安三县并立(云霄在清朝设厅、民国初期置县,东山在民国初期置县),漳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漳江流域的文明进程也加快了脚步。

我的故乡云霄县下河乡上河村位于漳江干流中上游,默默无闻的小村落见证了漳江的风云变迁,这里仅以上河村的视角对明清时期漳江流域的一些文明现象进行初探。明正德十二年(1517),明代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与漳南结缘(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受命巡抚南赣汀漳,领兵平靖漳寇,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平定了盘踞在闽粤交界山区数十年之久的暴乱,随后以“析划里图,添设新县”的政治智慧,两度上疏奏请朝廷,“伏望皇上俯顺下情,乞敕该部议处裁拨,庶几量地制邑得繁简之宜,而兴事任功从远近之便。”终于在正德十三年(1518)三月于闽粤交界的漳南地区添设了平和县。

历史何其相似,陈政陈元光父子平叛“蛮獠啸乱”后设立漳州郡,王阳明漳南平叛后设立平和县,都在这一块土地,图的是长治久安、寇平而民和。上河所在的新安里此时由隶属漳浦县改隶平和县,漳江流域也大多属于平和县域,因此漳江流域也成了王阳明 “知行合一”思想的践行地,他被后人称为平和“县父”。《明史·王守仁传》记载,“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进右副都御史,予世袭锦衣卫白户,再进副千户”。王阳明的漳南战役彻底涤荡了寇患,实现了“寇平而民和”,传说中的上河“贼寨”可能也是“漳寇”的众多据点之一,在此次的平寇行动中被一举歼灭,只留下“破楼”的惨烈传说。设想当年,王阳明乘船沿漳江顺流而下,指挥平叛部队对沿途的山匪江贼逐一击破,漳南大地重现社会长治久安、民众安居乐业。得知王师的到来,沿途的老百姓必定扶老携幼相迎,箪食壶浆,不尽感激。王阳明针对当地“教化不及,民众罔知法度”的现实问题,采取“设立学校,以移风易俗”等举措,漳江流域所在的平和县从此长久安宁,民风、文风为之一新,为保障漳江航运畅通,为人们往来漳江涤清了障碍,创造了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古代人们南来北往,无非依赖陆路和水路,或是水陆联运,各取所需,无论什么方式,必须要有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方能畅通无阻。上河境内曾是平和安厚大溪一带及马铺乡一带前往云霄的必经之道。在上河与下河村交界处“官津林”上的叉路口立一石碑:“路上马铺,路下龙头”。往下向西方向的古道:路牌—莲塘—松脚埔—磁窑—渡船头伯公—四角—粗坑口—大坂洋(至石胶爹)直至平和龙头。往上(北)的古道:路牌—猪头山尾—牛屎岭(雨亭)—五板桥—磨石岭—马铺。路面宽1.5米左右,用溪石铺砌。本地另外一条重要古道,位于下河乡石屏村的石梯岭古道也是非常重要,是旧时漳南地区的重要陆路通道,至今遗址尚存。大大小小的陆路和水路通道构成古代的交通网络,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商旅往返络绎不绝,也是古代中国南方众多茶马古道的缩影,陆路与水路的对接和转运,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古代先贤的身影也更多地出现在古道和渡船上,以文德教化四方,福泽大众。

日出云霄城② / 吴建云摄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平和设县后67年后的万历十三年(1585),黄道周在漳浦县铜山(今东山县)出生,这名土生土长的漳南子弟,在明朝历史上竟成为“一代完人”,在史册中熠熠生辉。据东山县委党校张哲民副校长在《漳江流域黄道周文化带述略》一文中的考证,漳江流域也有多处黄道周留下的史迹,尤其是考证了年轻时的黄道周从东山岛进入漳江,经双溪口沿漳江北溪来到渔鼓溪畔(现称为车圩溪),移居车圩顿坑讲学的历史,并对交通方式进行了还原。黄道周也曾通过石屏的石梯岭古道往平和大溪,在灵通山上读过书,在灵通山下教过书,到平和县城九峰拜谒王守仁祠,后又为《平和县鼎建王文成先生祠碑》撰文。漳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是古老的航道,从渔鼓溪的车圩或下洞上船,进入北溪,驶入漳江,经过东山湾到达东山岛。在古代注重宗族、宗亲纽带的情况下,漳江流域的溪口村、后坑埔(今凤兴村)、下洞等黄姓村落为黄道周出行提供最好的落脚点。这个航线,必须经过上河,鉴于彼时上河水路交通转运的便捷性,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下在上河水陆换乘以缩短路程时间。假设存在这种可能性,黄道周继王阳明之后也出现在漳江流域甚至上河地界。在这些先贤的教化下,地方民风、文风有了质的改变。

影响漳江流域文明进程的先贤接踵而至,被云霄人民称为“太师公”的林偕春,立朝勤政刚直,居家心系民瘼,黄道周尊称为“先正伟人”,是一位孝廉双馨的历史名贤。他在万历年间赋闲在家时曾应邀至宝石(现云霄县马铺乡宝石村)讲学授徒,需要从漳江下游乘船至上游的宝石。林偕春致仕后暂寓漳江边的西林村讲学,上门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古老渡口的船只必定是挨挨挤挤,漳江水哗哗作响。徐霞客、张士良、江环、蔡思充、张佐治、蔡新等先贤的身影也接连出现在了漳江流域的灵通山、狮子岩等地游历山水、讲学传道,偏僻之地有了文明的浸润,文明之花更加绚烂,漳江水也更加清澈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明隆武二年(1646)黄道周殉国后,郑成功举起抗清的大旗,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一度打到南京,发起“南京战役”,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郑成功部将刘茂燕不幸阵亡。刘茂燕原籍漳州府平和县新安里上河社大陂乡(今云霄县马铺乡峰头村大陂自然村),大陂村位于车圩溪畔,是黄道周当年走水路到车圩顿坑讲学的必经之地,两人是否有关联尚不得而知,但家国情怀却是一致的,两位同乡相继殉国,相隔仅13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抚恤阵亡将士,派人到大陂将刘茂燕夫人蔡氏、儿子刘求成及部分族人接到台湾,他的后人在台南至今已繁衍上万人,成为台南十大家族之一。大陂村余下的刘姓居民担心受到清政府的迫害,于是举族迁移到了附近的上河依附刘姓宗亲,就此定居繁衍下来,刘氏宗祠“懋德堂”成为两岸血缘衍播的有力见证。

漳江水汇入台湾海峡,浩浩汤汤,亘古不停。唐山过台湾,千百年来,漳江流域的人们陆续顺流而下,东渡海峡,开发台湾岛,使得这里成为台湾人民的重要祖籍地之一,如“阿里山神”吴凤的祖籍地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江丙坤的祖籍地大溪镇江寨村,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的祖籍地平和县安厚镇马堂村,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原副行长林毅夫的祖籍地安厚镇龙头村等,数不胜数。几百年前,他们的先祖历经万苦东渡台湾,勤劳垦殖,逐步站稳了脚跟并衍播台湾岛,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血缘关系,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中华文明的传播永不止步,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就有中华文明的印记,漳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向台港澳、海外传播的中转站之一,永续不断。

《孟子》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杨倞注:所存止之处,畏之如神,所过往之国,无不从化。意思是说,圣贤所过之处,必能感化人群;所在之处,人们敬若神明。王阳明、黄道周、林偕春等先贤正是如此,他们的功绩可昭日月,在漳南大地上被百姓奉为神明,建庙祭祀,这是先贤应有的殊遇。

先贤过化处,漳江水长流。漳江上的的西林船已隐入晨雾中,船上先贤的身影渐行渐远,古道上的脚步声仿佛还在回荡在山林间。漳江水依旧不舍昼夜向东流,水花弹奏着岁月的琴键,历史的长歌在河岸回响,江边的竹林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也许这是古代先贤讲学传道的余音吧。

又到端午节,上河村的健儿们正在漳江开展划龙舟比赛,在历代先贤乘船经过的漳江上,古老的传统还在延续,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龙舟在文明浸润过的漳江水面飞速前进,激昂的号子响彻两岸,新一代的漳江好儿郎又在谱写不朽的漳江传奇!

END



来源:闽南风编辑部、漳州文艺

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扩散给更多人↓↓↓

云霄融媒
云霄融媒是云霄唯一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官方主流媒体公众号平台。由中共云霄县委宣传部主管,云霄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