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张云昌等:河流伦理建构中的八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中国水利,2024.08

文摘   2024-10-29 18:50   新疆  

来源:CHES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

转载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vPU4c6DeNiDujfSYiSiX3g

转载于生态修复网


河流伦理建构中的八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张云昌1,丁 洋2,赵进勇2

(1.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100053,北京;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

摘 要:河流伦理是河流哲学,其自然科学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河流生态学。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深化对水、河流、湖泊的认识,建构河流伦理知识体系;深化对当前水利工作主要矛盾的认识,充分发挥水利部门在解决“四水”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水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认识,调整完善水利工程布局;深化对水工程使用寿命问题的认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管理水工程;深化对生态调度工作的认识,推进江河湖库的精细化调度;深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复杂性的认识,用生态的方法修复河流生态;深化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对洪灾旱灾进行分级管理;深化对发展改革紧迫性的认识,推进水利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出推动河流伦理落实落地的建议,推进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河流伦理;河流生态学;水利高质量发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4 年3 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明确要求“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亲自擘画、亲自确定了国家“江河战略”。2023 年3 月22 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联合国水大会全体会议一般性辩论发言中,提出“建构河流伦理”的倡议:尊重自然界河流生存的基本权利,把河流视作生命体,建构河流伦理,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2024 年5 月21日,在第十届世界水论坛上,《河流伦理建构与中国实践》报告正式发布,李国英部长在发言中进一步指出:建构河流伦理,就是要把自然界河流视作生命体,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的基本权利,调整人与河流关系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责任义务和行为规范,让河流永葆生机活力,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李国英部长两次在国际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建构河流伦理,是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的最新成果。

河流伦理是河流哲学,是新的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和人水关系的认识论,建构河流伦理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当前水利工作主要矛盾、水工程对水生态影响、水工程使用寿命问题等治水规律的认识,转变观念,采取措施,推动落实落地。

一、深化对水、河流、湖泊的认识,建构河流伦理知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李国英部长适时提出的建构河流伦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的实现路径。

深研河流伦理内涵外延,才能建构河流伦理知识体系。要进一步深化对水、水利工作的认识。水、河流、湖泊不仅关系到水资源、水旱灾害,还是生命载体、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家园。因此,既要保护河流里的各种生物,也要保护河流的健康生命。河流伦理的自然科学和实践基础是河流生态学,要加强河流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对强干扰河流生态演变规律的研究,以此建立河流伦理的知识体系。

水利工作者是河流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和代言人,要将河流伦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求贯穿于法律、战略、政策、规划、标准等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关系;要坚持多部门协作,致力于打造和维护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河流的风尚。建构河流伦理,需要全社会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善待河流、善用河流、善治河流、善享河流的合力。社会公众是河流保护治理的参与者,也是水福祉的直接享用者,要树立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权利的河流生命价值观,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

二、深化对当前水利工作主要矛盾的认识,充分发挥水利部门在解决“四水”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同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

人既有开发河流利用水资源的权利,更有尊重自然保护河流的责任和义务。新时期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要转变观念,担负起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健康之间关系的责任,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作为今后水利工作的主战场之一,推进水利工作革命性转变,努力推进水利工作战略重点转移,实现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到生态水利的转变。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水利部门的法定职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 年印发的《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水利部指导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和保护,指导重要江河湖泊、河口的开发、治理和保护,指导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河湖水系连通工作。水利部门要履行职责,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发挥基础性和骨干性作用。

三、深化水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认识,调整完善水利工程布局

正确认识水工程对水生态的影响。一是水工程不可或缺,其在保障防洪安全、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是水工程给生态系统带来了系统性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三是过去的实践证明,通过采取措施,能消除或者减轻水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实质,是在大坝阻隔、航道建设、梯级水库开发、过度取水、河渠硬化等水工程累积影响下,水域生态系统内关键生态过程、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生物因子与生境因子错配关系加剧,并进而演替成了新型生态系统。科学规划、建设、运行水工程的前提是深刻理解这种新型生态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叠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减轻水工程对水生态的损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理论基础是强干扰河流生态学。例如科学管理与运行水库,需建立对水库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认知,并综合考虑水库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而水库生态系统演替的最终结果是否是水库生态修复的目标,还需进一步通过长序列生态监测数据来验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两次水利水电建设高潮,在取得显著建设成效的同时也形成了现在小、散、乱的水利水电工程格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这些工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某些工程存在设计不科学、建设质量差、在整个流域中布局不合理、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现在有条件、有能力对此进行调整和完善,应按照“确有必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站在系统、流域、生态角度,重新审视水利规划,调整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格局。

四、深化对水工程使用寿命问题的认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管理水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中心问题,也是水利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认识该问题有利于转变观念,实现水利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有利于厘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的目标,促进水利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资金,保护生态和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应树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目标是长期使用这一基本认知。现行法规对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寿命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 654—2014)上标明的年限实际上是水利水电工程最低使用年限。水利系统的专家对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寿命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现有成果可支持水利水电工程长期使用。虽然在坝体表面与大气接触过程中,可能存在碳化、冻融破坏和高速水流冲蚀等问题,但以当前混凝土技术水平,只要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这些表面损伤是有可能避免的。以碳化为例,如果混凝土质量达到佛子岭水库大坝的水平,碳化深度达到20 cm需要100万年。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水工程,例如都江堰、灵渠、郑国渠等,历经2000 多年,现在仍在发挥效益。

应树立永续利用观念,以水利水电工程长期使用为目标,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特大型工程在可预见的未来,其功能作用是巨大的、无可替代的,因此其设计、施工、运维都要按照长期使用、永续利用理念进行。对于区域性的中小型工程,其对区域的作用和影响与大型工程是一样的,也要秉持该理念。工程设计和建设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长期使用、永续利用的基础,要用长期使用、永续利用的理念指导工程设计和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升改造工作,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应深化水利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把建立岁修制度作为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根本制度。要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不断增加运维投资的比例;认真研究制定不同类别水利水电工程岁修的标准和定额;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运维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应深化钢筋混凝土等主要建材抗侵蚀性、耐久性和水库泥沙淤积等问题研究,为水利水电工程长期使用提供科技支撑。钢筋混凝土发明至今只有170 余年历史,其侵蚀机理和劣化作用的最终后果亟须厘清,对其坚固性和耐久性的研究也有待检验,作为一种“新建材”,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研究。

五、深化对生态调度工作的认识,推进江河湖库的精细化调度

生态调度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第一选择,广义上的生态调度是指在兼顾防洪、发电、航运等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维持河流生态健康安全的水资源调度模式。生态调度实践大致分为6 种:保证最小生态需水量、改善水质、调整水沙输移过程、保护水生生物、恢复岸边植被、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生态调度的主导思想也经历了满足河流的最小生态需水量—模拟自然水文过程—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关键生态功能的演变过程。狭义上的生态调度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以特定生物目标为导向的调度工作,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以促进四大家鱼产卵为目的的调度;二是以特定生态要素为导向的调度工作,如以保证水库下游生态基流为目标的调度。

我国生态调度实践成效显著。以三峡集团公司组织的促进四大家鱼产卵调度为例,在三峡水库10年(2011—2020 年)共计14 次生态调度期间,下游沙市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变化,除了2016年、2020 年外,其他年份生态调度的实施对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7—2018 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较2009—2010 年增大了85.3%,尤其是四大家鱼的鱼卵径流量与2005—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13 倍。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实施10 年来,在防洪、抗旱、航运、发电、生态和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今后应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应变能力提升、水利工程效益和效率提高、梯级水库群及水网工程联合调度的制度和机制完善3 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生态调度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时间不长,理论和实践基础都还很薄弱,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要组织多学科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完善理论,丰富实践,进而制定重要河流生态调度的目标、标准、规程,实施生态调度,促进重要河流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水资源调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建立水工程调度专家系统,实现由防洪期调度向一年四季精细调度、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由经验调度向科学调度的转变。

六、深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复杂性的认识,用生态的方法修复河流生态

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生态系统内部五大要素的相互作用。河流生态系统涵盖水文情势时空变异性、地貌形态空间异质性、纵向-横向-垂向三维连通性、物理化学适宜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等五大要素。水文情势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河湖地貌形态决定了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有效性及总量,三维连通性维系着河流生态系统物质流、物种流、信息流等过程,水体物理化学特征适宜性直接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这些生态要素各具特征,并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二是河流生态系统外部压力的响应和适应能力。近40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干扰,我国大部分河流生态系统已经逐步演变为自然-人工高强度干扰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并且由于不同地域的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不同区域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大大增加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用生态的方法修复河流生态,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是构建河流生态学、水库生态学等基础理论,揭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阈值及演替规律,定量确定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目标。例如生态环境部将过鱼设施建设作为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一些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鱼类生境从流水态河流转变成静水态湖库,势必导致鱼类优势群落从流水型鱼类转变为静水型鱼类,过鱼设施建成后将坝下流水型鱼类引导至静水区域的措施的科学性,需要基于水库生态学理论进行科学论证,应识别河湖相交替转换模式下的水库生物群落空间分异格局,揭示随水库生态系统演变过程鱼类适应性策略调整机制,对过鱼设施建设的必要性进行科学研判。

在无重大污染源输入情况下,河流生态修复主要包括自然水文特征塑造、河流自然结构形态营造和生物群落恢复3 个方面。自然水文特征塑造主要通过水利工程运行和调度。河流自然结构形态营造主要通过自然生态工法,恢复河道的地貌异质性、连通性和多样性。部分河道整治工程人工渠道化严重,河道三面光、硬质护岸等问题导致地貌异质性降低,无法满足生物栖息地需求。生物种群结构可通过生物技术、生境营造、栖息地改善等方法,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德国Johannes Radinger 团队通过在20 个湖泊中开展持续6年的实验观测,比较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栖息地改善措施与传统以物种为中心的增殖放流措施的鱼类种群恢复成效,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的栖息地管理比增殖放流更有效,营造湖滨浅水栖息地能持续提高鱼类种群(特别是幼鱼群体)的个体数量。

七、深化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对洪灾旱灾进行分级管理

水旱灾害不仅是自然现象,也受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影响,其自然属性是一种极端水文现象,社会属性是人类对山地、平原的过度开发利用。应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受影响的区域和人口、经济损失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一般来说,洪灾和旱灾可以分为轻微、中等、严重和特大4 个等级,要比较防治不同等级水旱灾害的经济性,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管理策略。通过科学分级管理洪灾和旱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和防治措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要算好水旱灾害防御的经济账。经过努力,我国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近年来“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成为现实,但山洪等灾害具有突发性、点多面广、地势偏僻的特点,做到绝对无人员伤亡难度更高。同时绝对安全就是绝对投入,需对水旱灾害防御的经济账进行统筹分析,系统施策。

要注重发挥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整体功能,处理好“主动扒”与“被动冲”的关系。在近年的防洪实践中,安徽王家坝、江西鄱阳湖分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国家蓄滞洪区修订名录》,我国一共设置了98处国家级蓄滞洪区,总面积约3.4万km2,总蓄洪容积约1067亿m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蓄滞洪区周围城镇边界扩大,蓄滞洪区内湖泊、湿地不断被开发为农业、工业用地。目前正在修编国家蓄滞洪区规划,宜按照“高标准、扒得开、蓄得住”的原则,规划建设好蓄滞洪区。同时应管理、运用好蓄滞洪区,协调城市发展用地与蓄滞洪区空间布局的适配关系,在蓄滞洪区的防洪安全、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社会教育等多功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八、深化对发展改革紧迫性的认识,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水利是全国资源资产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应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的相关制度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水流产权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水资源节约使用制度、水权交易制度“四项制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水价形成机制“两项机制”,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要全面履行战略规划制定、监督、公共服务等职能,善用、会用、用好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运用金融信贷、水权交易、水价改革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手段,增强水利发展生机活力。要以特许经营模式将用水权授予企业,盘活水资源,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市场化,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权益市场化交易。

九、结 语

河流伦理属哲学范畴,其自然科学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河流生态学,李国英部长提出的“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路径需要河流生态学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水利工作应以河流伦理为引领,以河流生态学为依据,深化对治水规律性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今后水利工作的主战场之一,持续做好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工作,努力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编写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 钱正英.钱正英水利文选[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3] 李国英.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在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24(2):1-9.

[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流伦理建构与中国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

[5] 朱伯芳.论混凝土坝的使用寿命及实现混凝土坝超长期服役的可能性[J].水利学报,2012,43(1):1-9.

[6] 邓铭江,黄强,畅建霞,等.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J].水科学进展,2020,31(5):775-792.

[7] 张云昌,赵进勇.强干扰河流生态学基本问题与技术体系探析[J].中国水利,2023(22):6-9+41.

[8] 张云昌.三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八个问题[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4,9(1):1-8.

[9] 张云昌.浅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J]. 中国水利,2019(23):12-14+22.

[10] 董哲仁.论水生态系统五大生态要素特征[J].水利水电技术,2015,46(6):42-47.

[11] 董哲仁,张晶,赵进勇.论恢复鱼类洄游通道规划方法[J].水生态学杂志,2020,41(6):1-8.

[12] 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8-32.

[13] 陈进.长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成效、挑战及对策[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4,41(5):1-7.

[14] 吕娟,凌永玉,姚力玮.新中国成立70 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17(4):242-251.

[15] 徐薇,金瑶,陈桂亚,等.三峡水库十年生态调度(2011—2020年)期间下游沙市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变化[J].湖泊科学,2023,35(5):1729-1741.

[16] 陈诚,黎明政,高欣,等.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水文影响条件[J].水生生物学报,2020,44(5):1055-1063.

[17] RADINGER J,MATERN S,KLEFOTH T,etal.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outperformsspecies-focused stocking for enhancing fishpopulations[J].Science,2023,379(6635):946-951.

文章编号:1000-1123(2024)16-0007-05
文章来源:中国水利

新疆水利
发布新疆水利厅政务公开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