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劳模和工匠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省建筑业工会近期命名一批“山西省建筑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集团5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受到表彰。
一起来看看吧!
↓↓↓
余广勤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10月,围绕工程测绘重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带头人余广勤为国家注册测绘师,从事测量35年,曾参与百余个项目测绘,所负责工程多获鲁班奖等大奖,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作室成员努力奋进,2015—2016 年两项 QC 成果获全国二等奖,相关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获山西省建筑业竞赛团体第一名,科技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授权。工作室多年协助企业举办测量大赛,余广勤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培养众多人才。成员石瑞峰、樊晓超等在全国、省级竞赛中屡获佳绩。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引领与传帮带作用,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群体优势,带动整体技术创新。
董继斌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1月,旨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煤设院集团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工作室主要承担两大任务:一是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规范,保持煤设院在煤炭勘察设计行业的领先地位;二是承担相关技术攻关和创新项目,专注大跨度、空间及特种结构设计,开拓非煤设计市场。工作室首批成员共19人,包括正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工程师10名等,老中青三代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工作室管理、运行、考核、奖励机制逐步健全,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创新大赛和成果总结会,工作室参与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参与了“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全尺寸试验线”的设计与建设,并于2023年1月15日成功完成系统性实验。近三年来,工作室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达600多万,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奖励和专利。
安宝忠创新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建筑机械设计、制作及施工难题解决,以创新创效为核心,助力企业发展和青年员工成长。工作室拥有一支40余人的精英研发团队,涵盖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高学历技术人才,年龄结构合理,技术实力强大。团队配备了国际领先的科研与试生产设备,如三坐标测量仪、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近三年,工作室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了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结合公司需求与重点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亿元,实现了研发投入的逐年递增。在创新业绩方面,成功开发了智能施工升降机、大型塔式起重机等领先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同时,设计装备的粉末涂装智能化生产线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绿色制造与信息化管理。通过“师带徒”等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作风扎实的青年人才,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
耿震岗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是一个集涂料技术研发、建材与环境实验于一体的科研工作室,专注于建筑材料防腐、防水、防火、节能、保温及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共计15人,其中13人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团队配备了完备的研发和检测设备,科研作风严谨,创新意识强烈。工作室带头人翟现明在端氨基聚醚及聚脲应用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近年来主持了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申请专利22项(已授权14项),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他带领团队在端氨基聚醚领域取得了突破,研发出成本低、氨基转化率高、分子量宽泛的系列端氨基聚醚产品,解决了聚脲应用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还开发了水性聚脲、聚脲防水涂料、聚脲防腐涂料等应用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已实现成果转化产品16项,广泛应用于高铁、生物产业园区、经济区建设项目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发产品不仅降低了下游产业链的碳排放,还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张艳平职工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新能源创新项目,将光热能、空气能、电能多能互补技术运用于施工一线,取得显著成果。工作室现由10人组成,包括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3名等,呈现老中青传帮带、职称技能高低结合的人才结构。团队分工明确,有利于研究项目落地。近年来,工作室投入资金1134万元,完成建投集团科研项目14项,其中《光热能、空气能、电能多能互补热水系统施工与综合调试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企业节约成本上千万元。近三年来,工作室不仅服务于企业创优项目,还培养了一批产学研人才,掌握了项目开发研究的技能,形成了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新技术开发能力与攻关能力的团队。
未来,集团工会将持续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创造、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激发全体职工创新热情,实现职工创新和生产经营相融相促,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创效。
来源:集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