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旅行   2024-08-18 19:57   山东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它是中国传统的鬼节,

是民间祭祖的日子,

这一天地宫将打开地狱之门,

已故的亲人便可回家,

再食一回人间烟火。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中元节对应的

就是地官赦罪。

每逢七月十五日,

地官即来人间,

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所以七月十五日

也是人们消灾的节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放河灯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也被称为“荷花灯”。


这种灯通常在底座上放置灯盏或蜡烛,并在中元之夜被放入江河湖海中,任其随水漂流。


放河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和超度水中的落水鬼以及其他孤魂野鬼。


尤其在黄河里放灯,场面尤为壮观。这一习俗在民间被高度重视,而在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中,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放河灯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欢乐的活动项目。



■ 祭祖


祭祖是中元节的核心习俗,体现了敬祖祀先和“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伦理。


民间相信,七月半时,先人会返回家中探望子孙。


因此,家家户户会请出先人的牌位,并摆放祭品,如蜡烛、食物等,以供奉已故的亲人。


此外,人们还会在特定的日子,如七月底之前,进行祭拜仪式,包括插香、磕头、祷告等,以向先人汇报并请求他们的保佑。



■ 烧纸


烧纸钱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旨在为已故的亲人送去钱财,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


在四川,人们会烧袱纸,将纸钱封成小封并写上收受人的信息,然后在七月十五这天焚化。


云南的腾越人则在祭祖后焚包,并刻一只黄瓜为船形与包一同焚化。


尽管现代社会提倡环保,不鼓励烧纸,但这一传统习俗仍然存在,它不仅带有迷信色彩,更是后代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怀念和孝敬之情。



■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中元节时,民间有盛行的祭祀土地和庄稼的传统。人们会将供品撒入田地,并在烧纸之后,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这一习俗背后的信仰是,这样做可以避免冰雹的袭击,从而确保秋季的丰收。


在某些地方,人们还会前往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的居民则有将麻和谷悬挂于门首的习俗。




中元节,佛家举行“盂兰盆法会”,以百味五果供奉十方僧人的功德,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世上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年少时不懂,而今远在他乡,与父母聚少离多,才真正明了,人生苦短,与其惜别,不如惜聚。


《西藏生死书》说:“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从前,死亡只是一个概念,直到至亲忽然离去,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祭祀仪式,才真正被激活,成了最好的情感寄托。


中元祭祖,直面死亡,也在提醒活着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要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尽己所能,去爱,去珍惜。每年的中元节,都是一场盛大的告别。


每一盏河灯,每一炷清香,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节日仪式感,更是对先人的缅怀和对死亡的敬畏。


那些离去的人,今生无缘再见,但思念从未停止,不遗忘是最好的怀念。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有亲人在的日子,

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逝去亲人的时刻,

是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一盏盏心灯,是祈愿;

一滴滴泪痕,是想念;

一声声悼念,是关心。




雪舞红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摄影、诗和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