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谢大军强渡黄河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实施的全面进攻失败后,改由重点进攻,形成郑州——陇海铁路——西安的“哑铃”攻势。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为中共中央决定斩断“哑铃”,派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战场,吹响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号角。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运筹帷幄,命令陈赓、谢富治之四纵,秦基伟、黄镇之九纵,孔从周、汪锋之38军等部,由陈、谢统一指挥,强渡黄河,挺进豫西,与千里跃进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和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江、河、淮、汉之间布成“品”字阵形,互为犄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8月初,陈赓在山西阳城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孔从周、汪锋率38军和22旅从山西平陆茅津渡以东渡河南进;亲率四纵、九纵等主力随前指于济源之长泉、关阳一线强渡黄河。
接太岳行署支前命令,王屋县紧急动员民工5万余人,调集铁木轮大车1100多辆,架设电话线31800米,抢修道路145华里,筹集粮草250万斤,做军鞋36000余双,新造、抢修战船62艘,选调船工、水手1340名,另精选600民兵、1300名民工组成“济源民兵野战团”、“济源民工支前大队”随军远征。
8月22日夜,大雨滂沱,浊浪翻滚,长泉、李河沟、牛湾、关阳、清河口、大交、马湾等沿黄大小渡口,枪炮齐鸣,战船竞发,四纵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旅的突击部队在地方艄工、水手和民兵“葫芦队”的协助下,经过血战,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黄河天险。之后数日内,渡河主力部队6万余众顺利渡过黄河。属于王屋三区的下冶、石板、逢石、长泉等村在区委的统一指挥下,建立兵站,组织民工、船工,筹集运送物资,建造大船,接转伤员,驾船强渡,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立下了不朽功绩。
9月,陈赓麾师战洛阳,取灵宝,克阌卢,叩潼关,歼敌4万余,迅速实施战略展开,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进攻,有效缓解了陕北战场的压力,胜利实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经略中原的战略意图,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英勇奋战,所向披靡的胜利凯歌。
竹园会议:1947年8月21日,陈赓、谢富治兵团云集各渡口北岸,8月22日至23日拂晓,陈谢兵团分左右两个纵队,分别由东起清河口,西至茅津渡全长300里黄河沿线发起总攻,强渡黄河后,8月25日在距黄河南岸10多华里的新安县竹园村召开县级以上干部会议。会议主要研究确定了野战军打开局面后,如何响应的开展地方工作。这次会议还研究了在新区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对开辟豫西地方工作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