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路是鄂州最早的商业一条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小商贩沿街叫卖,市井集市紧凑热闹,老鄂州人的共同默契是——家里缺点什么,去南浦路转转。进入新世纪,南浦路的商业体进一步成熟,这条不过千米的街上,东西两侧店铺林立,百货商店、餐馆、糕点店毗邻接踵,各色美食集聚。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商圈加速形成,旧商贩一一撤离,南浦路一度繁华不再。2024年10月,改造升级后的南浦路再度回到人们视野。这里实行“白天行车,晚上行人”机制,每当夜幕降临,340米的南浦路中段化身繁华夜市,吸引了服装、美妆饰品、非遗手工、美食小吃等200余个摊位在此经营。据统计,当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南浦路共享街区客流量达到300万人次,营业额累计约7000万元。▲航拍南浦路。(受访单位供图)
南浦路,正从鄂州人的记忆里闪亮归来,迎接八方来客。最近,在南浦路上生活了十年的黄冈姑娘熊青苔,发觉自己的下班时间越来越晚了。以前,不到下午五点半她就可以收拾东西下班,现在晚上七八点才从商场离开是常事。“没办法,天一黑人就变多,我们只能适应客人节奏。”熊青苔说。熊青苔是鄂州南浦国际广场管理有限公司经理。三十多年前,她从江对岸的黄冈嫁到鄂州。十年前,鄂州南浦国际广场开业,熊青苔入职,成为一名办公室职员。“在南浦路上奋斗了十年,现在是人气最旺的时候。”熊青苔兴奋地说,第一次看见南浦路庞大的人流时,激动到失眠。那是去年国庆节,一直到晚上11点,围聚在南浦路的游客们久久不散,他们跟随人流激动地欢歌,在小摊前和摊主们讨价还价,在路边品尝各类美食,尽情沉浸在节日氛围里。南浦国际广场内,一家家小店站满了人,熊青苔和同事们不仅要协调各种琐事,还要帮忙搞卫生,“好累!又好兴奋!”熊青苔说,那一天让她意识到南浦路真的不一样了。回到家时,墙上的时钟正好转过12点,熊青苔失眠到半夜3点。开心之余,她也在想,如何让南浦路的热度一直持续呢?连续七天的爆火,让南浦路瞬间“出圈”,市民游客们纷纷涌入,想要瞧瞧南浦路又有什么新花样。非遗表演、传统游戏、汉服巡游……人们围聚一起,沉浸式感受着属于夜晚的快乐。“原来大家真的还是爱热闹。”熊青苔感叹,快乐的能量是相互影响的。于是,南浦路上的商家们在鄂城区政府的鼓励下集结起来,他们自发成立起“南浦商会”,牵头的便是南浦国际广场。“商会能够把大家的力量聚合在一起。”熊青苔说,热闹的活动要想持续办下去,必须群策群力。2024年11月,在“南浦商会”的策划下,机甲表演走上南浦街头。“孩子们太喜欢这个了!”熊青苔回忆,机甲被孩子和家长围得走不动道,连续表演三天后,还有家长追到南浦国际广场的办公室里问。▲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机甲表演。(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嘉颖 摄)“有一次,一个婆婆带着孙子来办公室找我,说从新城区特意过来看机甲表演,结果发现结束了。”熊青苔领着婆婆和孩子到商场6楼,那里摆放着机甲模型,她让孩子近距离摸了摸机甲,“他特别开心。”如今,每逢节假日,“到家即转钟”对于熊青苔来说是常事。她享受着这份忙碌,也珍惜这份忙碌。“游客和市民喜欢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一定让他们感受到南浦路的热情。”熊青苔说。驻足在一辆卖米糕的推车旁,李虎做出夸张的口型,指了指热气腾腾的小锅。▲聋哑人胡中桥一家经营一家米糕小摊,他通过点赞表达对南浦路的喜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楚 摄)
李虎是鄂州鑫杰物业公司负责人。十几年前,他便负责南浦路一带的物业管理工作。“那时候也热闹,小摊贩们扎堆摆摊,我们一家家去劝说。”李虎回忆,十年前南浦路也曾有过一阵“摆摊热”,小贩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在街边卷开一捆布,摆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就吆喝起来。因为聚集的摊子太多,乱摆现象影响到主干道交通,李虎和同事们常常需要对他们进行干预。一来二去,这些零零散散的小摊贩和李虎都混了个眼熟。工作不忙时,李虎也会停在摊前,听摊主们聊聊自己的生活。“有些摊主确实有生活困难,便引导他们去适当的地方摆。”李虎说。得知南浦路重新开街,无条件召集摊主入驻,李虎第一时间将尘封已久的电话号码一一拨通——“喂,南浦路可以摆摊了,来不?”有些电话已经打不通了,他便和物业队的同事们去居民家敲门。胡中桥一家便是这样“敲”来的。“他们一家都是聋哑人,但是现在我比划两下,他们就能明白我们的意思。”李虎说。很快,一个500人的摊贩群建成了。群主李虎将南浦路开街、召集摊主、注意事项等信息及时推送到群里,报名踊跃。一批记忆里的美食小铺在南浦路重新开业,小摊主们拎着自己的大包小包回来了。鄂城区古楼街道对摊主进行“发号分区”、办理摊位许可证、签订安全承诺书等规范管理。国庆节当天,“南浦路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登上本地热搜词条,市民们纷纷留言:“这才是南浦路最好的样子”。李虎越来越忙了,他召集物业队的同事协助古楼街道的工作人员为南浦路义务站岗,晚7点半以后,路口不允许车辆进入。500人的摊贩群里,每天都有人遗失物品。当人潮退去,商贩撤离,李虎便和工作人员一起寻找失物,大金额的物件交由附近的派出所处理,小物件在隔天送还给摊主。“以为站够7天就行,没想到一站就是100天。”李虎笑着说,如今,每到天黑都要习惯性来南浦路转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和摊主们相视一笑,这便是繁忙生活里最安心的落点。“我的大学老师都知道我在鄂州卖板栗。”提起三个月来的创业经历,“00后”江苏女孩刘昀兴奋极了。刘昀和男友2024年从北京某高校毕业,出于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喜爱,老家在江苏、河南的他们决定,将迈入社会的第一站选在湖北。开一个板栗加盟店是二人毕业后的共识,但是店开在哪儿呢?“鄂州离武汉近,我们当时只是来看看这边的环境,没想到一下就爱上了。”去年9月底,刘昀和男友来到鄂州实地考察,选来选去,南浦路口的一家闲置店面吸引了二人注意。几经了解,这家店面符合二人的预算,并且处于商圈内。“当时我们心里是没底的,害怕没人。”刘昀说。▲南浦路上的小商贩与顾客。(受访单位供图)
误打误撞,刘昀和男友将开业日期定在了2024年10月1日,这一天,正好是南浦路重新开街的日子。“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开业首日,两位初入社会的“00后”懵了。在街道工作人员的解释下,他们才明白自己撞上了“风口”。开业当天,这家板栗小店的营业额达到了1万元。“你家板栗真好吃!”接过刘昀递过来的板栗试吃,顾客们纷纷进店购买。与此同时,一批批回头客介绍着新的客源,刘昀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好辛苦,好充实,但是很幸福!”刘昀说。然而,最让刘昀欣喜的,不是上扬的营业额,而是这座陌生城市传递的温度。“我太喜欢鄂州了。”刘昀说,从开业前的筹备到开业后的营业,全程都有街道工作人员的陪伴,每天夜里,他们都要上门询问:今天卖得如何?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吗?她曾向工作人员反馈工作日和周末街道封控时间延长的问题,很快得到回复和解决。“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守到晚上11点,穿着红马褂疏导人流,我们都看在眼里。”刘昀说,这些时刻让自己觉得有一种与城市共同奋斗的感觉。如今,刘昀的板栗店也成了南浦路上的一景。两位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人天一亮便来炒板栗、炒瓜子,香气引来四面八方的客人。“有一位老爷爷,每周骑30分钟的电动车来我家买板栗。”刘昀笑着说,在南浦路开启了全新的幸福时光,而自己的新年愿望便是在鄂州买房,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鄂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