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切不可讳疾忌医

文摘   教育   2021-05-16 14:11  

关注我们,一起感受诗意生活

  2021年5月16日    总第45期





成都49中高中生坠楼事件真相已水落石出,为一个年轻的生命悄然而逝感到悲痛的同时,也给人无尽的思考。

指责小林同学母亲带节奏也罢,吃瓜网友把矛头指向校方及有关管理部门也罢,都改变不了悲剧的事实。在母亲节痛失爱子,作为一个母亲的做法可以理解, 不管是过度悲痛失去理智,还是痛失爱子后设法弥补自己的损失,似乎都能说得通,因为类似事件中,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只是这次成都49中选择了公布真相,向社会公布多段监控录像,还原事情真相——小林同学系有计划的自杀。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让人扼腕长叹,痛心不已。这些消逝的生命中,年龄小的才上幼儿园,年龄大的即将博士毕业,他们自杀前真的没有反常的表现吗?如果说像幼儿园的小孩这样,大多是由于溺爱所致,平时迁就惯了,导致抗挫折能力差,发现意外出乎所有人意外之外,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在自杀之前应该有异常的言行表现。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总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和睦、夫妻关系和谐是孩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良好基础。一个见面就掐,就吵,就打架的家庭,成天鸡飞狗跳,最受伤的还是孩子,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对家庭是抵制的,思想往往是极端的。近年来,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长期存在家暴的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等特殊家庭越来越多,出问题的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学校老师也会关注到个别学生的行为异常,了解家庭情况后却又往往爱莫能助——老师可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却无法改变其父母乃至家庭的状态。
也有不少老师发现问题后,尝试与孩子父母沟通,给出一些建议,但如果谈得拢,还会成天打架吗?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也不会一再受伤害了。事实上,很多处于这个漩涡中的父母并不愿意承认孩子问题在于自己家庭,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有问题。这是悲剧的开始,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问题总是存在的,面对问题时,孩子的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一部分人迅速成长起来,能够以成人的思维做出抉择,成功实现自己的突围;另一部分则陷入父母的情感纠葛中,成为可怜的牺牲品,性格孤僻、自闭、暴力,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人,总要寻找一个突破口,走出去,或者说服自己,放过自己,而有一部分心智并不健全的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所以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逐年呈增长趋势。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造成每个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不尽相同。青少年的压力自然是存在的,来自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学校里学习的压力,青春期心理的变化与自我调适,同龄人交往中受到的挫折,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压力等等。有一个现象,庚子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返校复课后,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案例明显增加,这就是社会大环境下,个体心理变化的具体表现。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最可怕的是父母一再逃避问题的态度。心理疾病也是疾病的一种,而很多父母的观念还有待转变,认为心理疾病就等同于神经病,无论如何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有心理问题。父母的这种错误认知,直接贻误了孩子的病情,甚至由于自己的无知一步步把孩子推向深渊。
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最初的症状并不严重,只要及时关注就医,注意心理疏导,是可以矫正过来的。有的家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是去专门的医院找专科医生医治、疏导,而是开点镇定的或抗抑郁的药物吃吃了事。病情是个人隐私,自然不愿张扬,注意保护,但是讳疾忌医只会误事。

与做教师的朋友交流时,他们谈及部分有心理问题表现的学生父母始终不愿带孩子去就医,每次谈及这个问题时,父母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有的把孩子的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说都是自己平时娇惯孩子,所有的错都是做父母的错等,这是掩饰。也有的家长试图占领话语权,怀疑学生中有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存在校园欺凌现象等,无非让老师不要再纠缠这个话题。也有性格温和的家长,口头答应带孩子看看,其实从来没有想过要付诸行动,认为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分城市与农村,就像生理疾病一样,谁生病都有可能,而农村家长的意识达不到,孩子被耽误的或许更多一些。对抑郁等心理疾病认识不够,对待心理问题的错误观念是很多农村家长讳疾忌医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有这些:

出现心理问题有的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或对自己的身体,对他人的安全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需要请假就医,不能上学是家长很难接受的事实,继而就是家长无法工作挣钱养家,整个家庭会陷入慌乱之中。
错误地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神经病,传到街坊邻居耳朵里,名声不好,将来婚配嫁娶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始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认为孩子是正常的,只是一时的表现不好,孩子成长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作为学校的老师只是建议家长去专业医疗机构检查一下,术业有专攻,老师哪里能拿出有力证据证明孩子就是存在心理问题呢?
甚至有个别家长确定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后,囿于各方面的条件,不作为,任其发展。有这么一个学生已经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患者,父母或许是观念问题,也可能是经济问题,并没有按照医生要求的定期复查,及时心理疏导、干预,最后孩子还是以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形式结束了花季生命。其父母知道病情,可能并不知道会如此严重,不过事情发生后,父母并没有表现出怎样的悲伤,或许是心累了。



青少年学生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管性格是否孤僻,一些怪异行为,自残行为往往还是会被别人发现的,家长在收到这样的反馈信号时,确实应该重视起来。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表现为不善于表达,不善于与人沟通,或者以自残的方式进行宣泄。青少年自杀的案例中,往往都有自残的表现,或者有一些怪异言论,可惜家长没有引起重视,没能及时疏通、制止。
一个人观念上的固执是可怕的,出现问题以后,往往从各方面找原因,唯独不从自身找原因。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现实:这类发自肺腑的忠告、建议,很多需要了解、关注的家长却没有阅读的习惯,或者是不愿意去读。对于一个不阅读,不学习的人来说,所有的唤醒都无济于事,但愿他们能坐下来与孩子谈谈,听听孩子的心声,听听老师们的建议。
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愿这类悲剧不再发生。





文章
精选

● 以读书为例,谈时间管理

● 何以纠结于对叶嘉莹老师的“先生”称呼

● 教育随想‖  关于读书

● 微型读报堂∣ 序章:人需要有一种精神

● 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简介简之,又名大漠孤烟,大别山人,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郑州诗词学会会员,信阳诗词学会会员,平仄路上偶有新句,字里行间一片赤诚。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月下行吟
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分享的过程,与你同行,随时为你分享教育的点滴感受,或思想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