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是怎么过年的?

文摘   2025-01-27 19:50   浙江  
哲学meme春晚,梗麻了!

👇👇👇

01

孔子过春节吗?

“孔子画派”的代表人物、历史组画《孔子与家人戏雪图》《孔子阖家爆竹迎春图》 的作者郭德福曾介绍道:

我在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时,对此做了专题探访,据说春节兴起于舜,已有4000多年,俗称“过年”。孔子时,鲁国亦有迎春之俗,孔子就是因为春祭后,没有得到国君应分给大臣的祭肉,而离鲁赴卫,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孔子曾评论家乡礼俗:“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以之闺门有礼,故三族和。”据相关资料记载,公元前两千年的一天,舜继位天子,率百官和民众祭天地。后来,人们便把这一天定为春节。舜还曾弹五弦琴,吟咏《南风》诗:多么和煦的南风啊,可以解除我们百姓心中的忧愁;多么及时的南风啊,可以增加我们百姓的财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由于表达了养民爱物的和谐气象,而为历代所推崇。孔子很喜爱弦歌此诗,曾评价说:“德如泉流,至于今,述而弗忘。” 

02

王阳明过年也不能回家?

正德元年,刘瑾专权,大肆迫害朝廷栋梁。王阳明由于在朝堂上仗义执言,被廷杖四十,投入大牢。出狱之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在今贵州修文县)当驿丞。

因水土不服,与其同来的随从相继病倒,王阳明不但要亲自劈柴、打水、做饭,照顾他们,还要开荒种田,解决粮食自给。

虽然王阳明是在此处悟道,打下了日后创立心学的基础,但这里的生活着实凄苦。

正德四年(1509年)底,38岁的王阳明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接到吏部的文书,调任江西庐陵县任知县,结束贬谪生涯。在西辞龙场东归的途中,恰逢除夕之夜,王阳明感慨万千,写下了《舟中除夕二首》:

(一)

扁舟除夕尚穷途,荆楚还怜俗未殊。

处处送神悬楮马,家家迎岁换桃符。

江醪信薄聊相慰,世路多歧谩自吁

白发频年伤远别,彩衣何日是庭趋?

(二)

远客天涯又岁除,孤航随处亦吾庐。

也知世上风波满,还恋山中木石居。

事业无心从齿发,亲交多难绝音书,

江湖未就新春计,夜半樵歌忽起予。

此时的王阳明,远离亲人,独自一人在船上过除夕。又恰逢离开龙场去庐陵县赴任。当时,他虽然在学问上已经通透,但现实仍然残酷。

所以,他感慨良多。第一首诗,王阳明看到路上,人们依照当地的风俗团圆过年,而自己和家人远隔千里。更想念自己的老父亲。庭趋,就是希望见到父亲,听父亲的训诫。

第二首诗,王阳明感叹世上不平之事太多,自己心里对隐居的生活也有所向往。何况自己的仕途不顺,徒然增长年岁,亲友之间也没有了书信来往。

03

冯友兰也逃不过的聚会酒局

《一代哲人:冯友兰》记载了1926年冯友兰的一个春节:

冯友兰在广州大学工作了一个学期就离开了,他回到开封小住几天后,就独自一人于1926年1月20日去了北京。任载坤到4月底才携带子女去和他团聚。到了北京这个文化和学术的中心,冯友兰有游子归乡之感。正值寒假春节期间,他经常和同学朋友聚会或切磋学问,或评论时事。和冯友兰经常聚会的有顾颉刚、陈源(西莹)、杨振声、江绍源、徐志摩、金岳霖、俞平伯、邓以蛰、陶孟和、陈博生、林宰平、吴宓、汤用彤、查良钊、翟国眷、叶企荪、杨周翰、汪懋祖、李思纯等人。他们都是学界名、文化精英。这种情况是他过去在开封和广州时从来没有遇到的。冯友兰置身其中,如鸟归林,如鱼得水。2月中旬的一天他在邓以蛰寓所和杨振声、邓以蛰以及日本友人小灿熏良聚会。

冯友兰和杨振声、邓以蛰在美国留学期间,小灿熏良在纽约领事馆任职曾将李白的诗歌翻译为英文,经常请冯友兰解答疑难。新春佳节故旧重逢,忆往日之友情话诗书之雅事,个个心情舒畅开怀畅饮,少哲人之严肃,多诗人之豪放,无儒者之拘泥,有道家之洒脱,投杯击盘,把盏举觞。四人共喝花雕黄酒12瓶,个个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

04

“新青年”们的除夕诗

1917年的春节,和所有中国年一样,热热闹闹,普天同庆。这一年的春节,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却因为几位知名教授的诗篇,而显得富于诗意与文化气息。他们不但同时写诗致意,还将这些诗篇全都发表在了《新青年》杂志上,堪称这一年春节的特别记忆。

 1917年3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同时发表了四首以“除夕”为题的诗。胡适、陈独秀、沈尹默、刘半农,四位北大教授,向校内外同仁呈献诗作,同庆1917年春节。留美七年的洋博士胡适,时年27岁,意气飞扬,以他一贯提倡白话文写作的主张,写了一首“纯白话”的除夕诗:

除夕过了六七日,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除夕“一去不复返”,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那天孟和请我吃年饭,记不清楚几只碗;

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听说这是北方的习惯!饭后浓茶水果助谈天,天津梨子真新鲜!

吾乡“雪梨”岂不好,比起他来不值钱!

若问谈的什么事,

这个更不容易记。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这本戏和那本戏。

吃完梨子喝完茶,

夜深风冷独回家,

回家写了一封除夕信,预备明天寄与“他”!

陈独秀(1879—1942)的《丁巳除夕歌》,则与胡适诗作的氛围完全不同。长胡11岁的陈氏,没有少年海归胡适那样的志得意满与闲适从容,对他而言,对中国封建社会以来遗留至民国的诸多社会问题,一直是其关注焦点与探讨重点所在,这一视角下的思考与追问,即使在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里,仍然没有消逝而去。诗云:

古往今来忽然有我,岁岁年年都遇见他。明年我已四十岁,他的年纪不知是几何。我是谁?人人是我都非我。他是谁?人人见他不识他。他为何?令人痛苦令人乐。我为何?拿笔方作除夕歌。除夕歌,除夕歌,几人嬉笑几人泣。
富人乐洋洋,吃肉穿绸不费力。
穷人昼夜忙,屋漏被破无衣食。
长夜孤灯愁断肠,团圆恩爱甜如蜜。满地干戈血肉飞,孤儿寡妇无人恤。烛酒香花供灶神,灶神那为人出力。磕头放炮接财神,财神不管年关急。年关急,将奈何;自有我身便有他。他本非有意作威福,我自投罗网自折磨。转眼春来,还去否?忽来忽去何奔波。人生是梦,日月如梭。我有千言万语说不出,十年不作除夕歌。
世界之大大如斗,
装满悲欢装不了他。万人如海北京城,
谁知道有人愁似我。

05

金岳霖过年:师生联欢

每逢过年,金岳霖就邀请学生们到他家中聚会。在金家,学生们从不觉得拘束,有说有笑。每次金岳霖都让厨师老汪做西餐和烤肉招待学生。后来,金的学生王雨田到北大哲学系工作,一次偶尔对金说起怀念老汪的手艺,几天后,金让王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王到后,金岳霖打开抽屉拿出老汪做的一盒点心送给王,王心中无限温暖。

金岳霖家常是青年教师聚会交谈的场所,每到春节,他便组织青年教师到家中聚餐联欢,大家戏称金岳霖为“我们的光棍司令”。


来源:摘编自《一代哲人:冯友兰》等



历年哲学春晚推送

lini




在看哲学,点亮「

点击阅读原文,购入你的第一款哲学桌游!

思庐哲学
更多思想,更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