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以文言创作的志怪传奇小说集,历时四十余年定稿,全书近五百篇。由于卷帙浩繁,加之家境贫寒,无力付梓,《聊斋志异》一书,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问世前,只有抄本流传于世。道光以后,《聊斋志异》的抄本与刻本同时流传,由于各本所收作品数量不一,互有异同,且皆非作品全部,因此,一直有人方搜远绍,符其原稿,以各种传抄本核对,摘出其未刊者,作补遗、逸编、拾遗而加以刊刻,其中较为重要的有:
全书共四卷,收文五十一篇,段自序云:“己巳春,于甘陵贾氏家获睹雍正年间旧钞,是来自济南朱氏,而朱氏得自淄川者。内多数十则,平素坊本所无。余不禁狂喜,遂假录之,两朝夕而毕。”“兹于道光癸未,与德州刘仙舫雨夜促膝言及之,仙舫毅然醵金,余遂得于甲申(道光四年)秋,录而付梓,俾遗珠得合浦。”,详述了此书的编纂刻印过程,是拾遗本中较完整而又可靠的一个本子。该本收录有署名“雪亭”的段囗(左栗右玉)、胡泉(者岛)、刘瀛珍(仙舫)、冯喜赓(虞堂)和陈廷机(省庵)评点,这些评点往往侧重提点文章章法,另有诸家附记提供与原作类似的奇闻轶事以更明晰地体现评点者对原作的理解,如在《聊斋志异遗稿·遵化署狐》的“雪亭附记”中,段囗(左栗右玉)称“余闻之虞堂云:临清署五堂久荒废,为狐薮,然其后别有狐室,遂祝而遣之”,并录冯喜赓祝狐仙文二篇。光绪四年北京聚珍堂曾据此本翻刻,书名改题《聊斋志异拾遗》,延至1936年,又有汉口铅印本,书名题《聊斋志异未刊稿》。
该本是满人荣誉所辑《得月簃丛书》中的一种,全书只一卷,收文三十九篇,其中的《晋人》、《爱才》、《蛰蛇》三篇,是所有刻本、抄本都没有的,是否为蒲松龄所作尚存疑。卷首有山阴胡定生序云:“聊斋志异拾遗一卷,都四十二则,乃荣小圃通守随尊甫筠圃先生任淄川时,得自蒲氏裔孙者……。”,其中一篇题《龙四则》,故云“都四十二则”。此书篇名、文字,与各本有些差异,如《李象先弟》一篇,各本题目均无“弟”字。此书后有1912年上海蟫隐庐印本,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印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印本和1961年香港明德图书公司印本。
全书共二卷,收目五十三目,文五十六条,刘滋桂用别号“恢默子”进行评注,评语多在文后。刘滋桂序云:“同治己巳,先君需次教职,携桂至沈阳读书,有淄川蒲留仙先生七世孙价人砚庵氏,精日者术,出其家藏《聊斋志异》全集二十馀册,卷皮摩损。先君披阅,有未能锓梓者五十六条,按条录竣,重为装潢璧还。维时桂甫成童,迄今阅五十载矣。”,说明所刊《聊斋志异逸编》是从蒲氏家藏稿本辑出的。民国八年(1919),此书又有裕盛铭纸局铅印本,书后附有“蒲留仙轶事”,卷端题:“淄川蒲松龄留仙著,庄河刘滋桂馨山评注,通化周维新止敬参校,沈阳王书铭味三、张景荣荫侯校梓”。
全书一册,依据蒲氏后人所藏原稿,选收《聊斋志异》佚文二十四篇,并采用影印的方式。其《选印聊斋志异原稿弁言》曰:“淄川蒲留仙先生具良史才,其所著《聊斋志异》一书,纪文达公《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犹避其锋,况余子耶。初时未有刊本辗转传抄,不无讹夺。迨后刊本错出,各有点窜,愈益纷歧。莱阳赵氏青柯亭本实开刊印之先,后出各本虽弗能及,然亦互有短长,未可偏废。岁辛未,西丰县长冯君子安言,先生《志异》原稿今在西丰,由其十世孙蒲文珊保存,因得借观,拟醮金摘要影印以存庐山真面,检点所藏青柯亭初印本暨广顺但氏新评初印本又副以坊间通行之文登吕注本、同文书局石印、铁城广百宋斋校正本,嘱遵化史君叔仁详加校订,择其改削校较多暨有渔洋山人评语以及足证今本字句讹误脱落者,得十则;又选今本所无者十则,都凡四十四页付之影印。史君著有全书校勘记于刊本讹夺之处多所纠正┈┈凡此之类,悉数难终,不有原稿,又孰能以辨其非而救其失?唯卷秩繁多,不便附印,乃嘱就选印各条别为原稿校勘记,以聚珍版印附于后,庶读者按图索骥,开卷了然。此外,可资印尚多,只以限于棉力,不能不暂从割爱。惟是人事变迁,保存不易,如有大力将原稿完全印以饷士林,尤所殷望。癸西六月,袁金凯识于佣庐。”
来源 | 特藏文献部
编辑 | 左文广
一审 | 高宁
二审 | 王长鸣
三审 | 丁雷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