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
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
携经典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蕴含永恒的价值与魅力,能跨越时空,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
如唐代文学家李德裕所言:“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巍峨高峰,更是经典中的翘楚。它们以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跌宕起伏的叙事脉络以及深邃阔大的思想格局,俘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说“西游”,好似随着唐僧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的漫漫路途,一路降妖伏魔;
谈“水浒”,犹如目睹梁山好汉百人聚义,替天行道,好不威风;
读“三国”,如同亲历群雄逐鹿、三国争霸的烽火岁月,看英雄豪杰各展雄才大略;
品“红楼”,宛如步入大观园,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华悲欢,尽品爱恨情仇。
在元宵佳节,让我们从灯谜出发,看诸位大师如何“各显神通”,漫谈四大名著,来一场与经典为伴的快意时光,轻松get名著解读的绝妙思路,让这些作品成为我们历久弥新的精神滋养。
✦《看灯谜,辨是非:红楼梦灯谜漫谈》
王建新著 凤凰出版社
长按扫码
进入阅读
《红楼梦》中谜语特别多,比如第五十一回,见多识广的薛宝琴以素昔经过的各省内古迹为题,做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大家见了皆说:“这自然新巧。”文中却并未点出谜底。比如: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你能猜出藏在这首绝句中的风物吗?
本书作者从解灯谜的角度带我们一探大观园,其见解新颖别致,读来饶有趣味。
元宵佳节,不妨于“红楼”中看花灯如昔,体验一番解谜的乐趣。
更多推荐
> 左右滑动查看 <
✦《西游记的八十一问 1》
✦ 豆瓣:8分
李天飞著 作家出版社
长按扫码
进入阅读
看目录:《金箍棒的原型竟是它?》《二郎神为啥这么清俊?》《太上老君住在哪里?》《齐天大圣和孙行者:我大闹天宫,你却到处被打爆》……好怪!多么清奇的脑路,让我再看一眼。
翻开书: 这位作者好“有料”!大圣六兄弟的来龙去脉,乌巢禅师的《心经》密码,甚至是《西游记》里的吃吃喝喝……野史、正史,钩沉稽核,无所不及!
最后:学术为骨、风趣为皮的一篇篇奇文,看完让人回味无穷!
看知名学者、《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李天飞大话西游是一种享受
> 左右滑动查看 <
✦《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
✦ 豆瓣:8.1分
押沙龙著 陕西三秦出版社
长按扫码
进入阅读
“伟大的文学,不是让你变得单纯,而是让你变得复杂。而只有在认识到世界的复杂之后,我们的道德也才有真正的意义。”
在青年学者押沙龙看来,《水浒传》的颜色是红色与黑色,如同丛林里的一把刀,劈开了黑暗中的一腔血。中国小说里,再没有哪一部作品像它这样残酷,又这样浓烈。
于是,他从人性的角度解读梁山好汉,剖析每个人物身上矛盾而复杂的一面。读者评价道:“把水浒英雄拉下神坛,(原来)他们只不过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更多推荐
✦《袁阔成说三国》
袁阔成,袁田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
长按扫码
进入阅读
评书,又称说书、讲古,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曲艺表演形式,许多地区的特色评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北京评书、湖北评书等。
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派评书艺术创始人袁阔成以他那独特的评书风格,将我们带回东汉末年那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领略“秋月春风”,看“浪花淘尽英雄”。
更多推荐
来源 | 阅读推广部
编辑 | 左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