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从边缘出发|第四届“水手计划·艺术”揭晓
文摘
2024-07-19 20:06
北京
2024年3月29日,
第四届水手计划·艺术项目启动
,至5月底,在为期两个月的征集时间内,我们收到406份来自全球各地的有效申请。
其中,40份计划通过初选,25份通过复选。
除了
五位
入选者之外,今年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计划,经过慎重考虑,
我们决定增设三个“特别提名”,
向获提名者提供相应的资助,并邀请参与后续的艺术展览。
年轻艺术家在宽广的时空观念里,将目光投向战争、性别、天文、昆虫、地理、海洋、岛屿,甚至艺术与游戏之间错综复杂的文化纠葛,想要通过旅行和创作,去探寻宇宙的声景,了解不同知识领域在互动中所包含的复杂性和意义。不约而同地,艺术家们都试着偏离传统的视角,追问人与非人生命的可能、物质与历史之间的纠缠,关注气候的急剧变化、战争阴影的扩大、动物的大规模灭绝。
这些既是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也是当代年轻艺术家们已经前往探索的领域。
单向街基金会希望参与其中,作为行动者,与年轻艺术家们共同搭建一个当代艺术的生态网络。这是一个需要更多行动和创造的时代。
在这次紧张而艰难的评审过程中,作为发起者的我们,深受启发,倍感鼓舞。同时也再次确认了一个朴素的事实:
艺术仍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自我更新、生成和行动,通过旅行,通过创作,去产生新的视野,不断跨越边界。
水手计划·艺术评委
许知远
作家
单向空间创始人
“我很受鼓舞,他们的思考、感受,很有意思。”
邬建安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授
“这次水手计划的入选艺术家,各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工作方法,远足的方向各有动人之处。从这份名单预示的感受力前景,能感到中国年轻艺术家们击穿壁垒,绝不卷在内耗的苟且之内,走向心灵与世界远方的澎湃激情和不屈意志。启帆远航,星辰指引方向,超级期待艺术家们成果呈现的时刻!”
姜杰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
在众多有意思的方案中,最终入选的参与者,他们的思路清晰,研究方向相对完善且独特。非常期待他们最终创作出的优秀艺术作品。
”
水手计划发起人
许楠
单向街基金会创办人
“这是一次艰难的选择过程,有太多的计划让我们感到惊艳,但选择也是遗憾的艺术。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希望水手计划能够激发年轻人的创作。我们向所有的申请者致敬。”
水手
在这次评审中,有25份计划进入最后的评选,由三位评委审核,评选出
刘帅,朱湘,龙奕瑭,周怡君和勾食
成为新一届“水手”。
刘帅
刘帅是⼀个艺术家,也是⼀个从事⽣物多样性保护的昆⾍研究员。他⽤昆⾍、⻦、⻥、植物、沙⽯等⾃然物的视⻆去看待⼟地、⽓象、⼈、⾮⼈⽣命之间的关系。他⽤装置、声⾳、录像和⺠间技艺等媒介,将⽣物习性、⼈的历史与情感,⾃然规律编织在⼀起,讨论⾃然与⼈世中的有常与⽆常。刘帅⻓期关注由外来物种⼊侵、宠物贸易、⼈类战争所连结起的此地与彼⽅。
创作主题:弹坑与坟丘
战争、战乱正卷土重来。二战以来烈度最高的战争正发生在当下。身处安全此地的我们,该如何去看待正经受激烈轰炸、爆破、死伤和恐惧的遥远彼方呢?
弹坑是土地承受战争伤害后留下的伤疤,但这伤疤不仅仅属于人类文明。因爆炸和高温受损甚至消失的实体既包含人和其它生命,也包含着可供生命栖居的土壤和基石。瞬间的毁灭之后,武器弹药产生的污染物将继续成为土地和空气中的威胁。通过弹坑,我们能看到太多战争中可见与不可见的细节…
弹坑将成为我此次远行的焦点。
经可行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慎重考量,叙利亚和老挝将成为我此次目的地。这两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受过战火,大量弹坑存留至今。我会选择数个弹坑作为核心线索,追寻这些弹坑背后的故事,以及战争和弹坑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计划为数个真实的弹坑制作等比例模型,以此作为因爆炸所消失的实体的纪念;我会与植物学家合作,筛选出具有降解弹坑中战争污染物的植物,将其种植在当地弹坑之中。所用到的农具,是由我近年在全球多地收集到的弹片熔锻而成。
我在远方种下植物,从那带回关于战争的故事和记忆。
我会通过行为、装置、讲述,令观众有机会去思考战争和土地的联系,并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朱湘
1991年出生于广东粤西,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朱湘从家庭历史遭遇创伤、空白、沉默之处探寻具体细微的着落点。她持续关注海洋与陆地之间经历“二次死亡”的人,回应历史背后复杂的权力关系、情感,以及女性叙事的遗失。与此同时,她积极构思开展推动自我教育的实践,进行写作、影像、装置等转译的工作。她更为在意的是记忆交接后与当下情境的编织,为练习松动的、能撑起彼此心理空间的历史而探路。
创作主题:叶特克孜编织:奇美拉
“叶特克孜编织”试图从中亚纺织原料(羊毛、蚕丝、棉花)的历史、文化、性别观测织物的流动——织物的语言仍可以带来无形共鸣之声,如同失语的仪式。此次“水手计划”的申请为探索中亚女神形象与女性织造者在多层时空里形成的“奇美拉”。Chimera (奇美拉)在希腊语中是“母山羊”的意思 ,它是变形而奇幻的人,母亲则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她”;它是奇异杂交的想法,是性别、人类、生命与非生命的想象。那些初始没有图案和样本,全部凭着织造者(大多为当地妇女)日常生活的累积、传递的记忆与技艺正在快速地消逝。在旅行中将以notion线上文档方式分享对“此时此刻”正在编织的“语言”的追求,从textile到text 产生的语意和幻象,关于探访、记录本土织物所经历的情感,关于织造的生活场景、声音、口述、器物、动作、仪式等。乌鲁木齐被称为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也曾是一片海洋的地带。边界有时是个充满矛盾的含义,腹地与海岸固定而精确的边缘线,彼此对应却充满着许多未知去向的流和交织。基于在沙漠与绿洲之间学习到的编织方法,运用手工毛毡、刺绣、香料染色和收集到的织物材料、巴扎上的二手衣物,完成一张“奇美拉”的地毯织物。
龙奕瑭
龙奕瑭,策展人,写作者。1992年生于韶山,2014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管理专业;2021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策展专业。目前主要关注自组织、共通体和现地策展(On-Site Curating)。近年来,他组织和策划多场基于东南沿海,关于流动的历史地理与环境媒介的策展、行走和研究。
创作主题:为
裨海建模Umwelt-atlas
裨海即是小海——“九州外有裨海环之”。海边“迁徙/离散/流芳”数十代的人们,将这一认知方式应用在对周遭世界的描述里,并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分域和命名范式。正如厦门周边的海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统称为厦门海/东海;在本地人的记述里,它由一系列具体、连续、各有其名的小片水域所环绕:鹭江、浔江、筼筜湾、银港、圭海、实支海......以及往外远洋水道上的大担洋、虎头洋、红水、黑水...这些海域随着海潮的涨落和风信变化,彼此分离且并连,形成了一个诸多孔隙、泡沫般粘连着陆地、海岸、岛屿边界的环流和认知图景。
然而几百年来海峡的地缘政治、战争、都市计划,以及伴随而来的迁徙封闭、凿山填海,逐渐吃掉了诸多星罗小屿和崎岖海岬;而那些曾经只能由当地人所指认范围的“海洋-地名”,则早已被现代以来层叠的景观表面所覆盖,如今仅储存于一些建筑遗迹、私人口述、档案刻石和志书图经中。
本次项目将试图从“海洋-地方”的历史地理情境与地方性知识出发,构建叙事,借由清代旅行家郁永河的游记《裨海紀遊》有关海峡东岸诸地方的记述,展开一次重访,用摄影录像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式,重建起现地的具身感知,为隐匿但实在的裨海“建模”。
周怡君
周怡君,1995年出生于四川德阳,视觉艺术从业者,设计师和出版人。现居荷兰海牙。
作为一位基于视觉的跨学科艺术家和研究者,周怡君关注新媒体环境中图像的生产和传播。她的作品和研究通过个人叙事来解构和翻译概念理论所创造的符号语言。周怡君的创作多关注并反映她所经历的后全球化时代的多重社会矛盾,她以图像的消费和传播为隐喻,捕捉新自由主义、身份政治和审查监视图像中及其背后的异化现实。
创作主题:
缄默的家谱-离散的回溯
「缄默的家谱」是周怡君目前正在创作的作品,此项目与徐大伟合作,故事开始于19世纪宁波一个普通的家庭。1894年,一位名叫徐吉才的男孩出生在这里。他9岁失去了父亲并来到上海为英国人打工,14岁成为水手开始环游世界。1911年,荷兰鹿特丹发生了水手的大罢工。为了阻止这场运动,荷兰从邻国运来水手。6月17日凌晨,90位中国水手趁着月色登录鹿特丹。这是中国移民在近代第一次到达欧洲大陆。此后,鹿特丹的这个区域就成为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中国城和中国社区。徐吉才于1912年第一次到达荷兰,并在1920年后定居鹿特丹,与荷兰的女性结婚成家。这个家庭见证了长达百年的中国移民在荷兰与欧洲大陆的沉浮。周怡君在2023年与徐吉才的孙子——拥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的徐大伟以口述史和视觉对话的形式开启了一个对于欧洲中国移民历史的回溯。
离散的回溯是《缄默的家谱》中在中国的部分,周怡君决定以回溯的方式重新从荷兰回到宁波、镇海和上海,去寻找百年前以徐吉才为代表的,从通商口岸开启旅程的离散游民如何散落到世界各地。这个回溯的过程将以摄影、视觉对话和文字的方式被记录和呈现,最终将成为《缄默的家谱》一书的组成部分。
勾食
漫画作者,《地上的人》编辑,现为央美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作品领域涉及漫画、雕塑、摄影等。个人漫画集有《洗脚上田》,作为副导演参与的皮影电影《山海三言》入选第七届国际平遥电影节。
创作主题:南方蟑螂
《南方蟑螂》是我目前正在创作的漫画故事集,通过搭建完整时空、回溯地域性历史的创作方式,虚构一个世纪交替之际的南国边陲小镇,随着改革开放,来自海内外的投资,内地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村落发展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城镇。开拓者、游荡者、原住民、异乡人、社会的精英、败类等聚在一起,故事发生在这座剧烈变化、欲望恣意张狂的城镇。内容分为三个地理区域:开发区、城中村、乡村,三者相互交集、影响,创作过程主要以家庭史作为锚点,辅以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及访谈内容,寻访那些留下或是离开的人,拆迁或是弃置的城镇景观,全景视角呈现生长在南国的不同阶层人物浮沉的命运。同时我希望尝试漫画这一媒介作为“档案艺术”的可行性,目的在于探索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那些未知的、隐形的、边缘化的历史叙事,补充中国代际社会流动变迁之间的文学地理景观。
“水手计划“特别提名
司马源(艺术家)+ 张彬彬(天文学家)
司马源,跨学科艺术家。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理学学士,艺术学硕士。十年钢琴弹奏经验。水头电台联合创始人。足迹遍布26国的旅行者。作品曾在声音艺术博物馆、意大利威尼斯策展研究学院、英国 FORMAT 国际摄影节、挪威卡布索美术馆、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等地展出。
张彬彬,南京大学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2011年毕业于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获天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伽玛射线暴的数据分析及理论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包括Science杂志2篇、Nature杂志6篇及Nature子刊3篇,被引用12,000余次,H因子为52。
创作主题:100亿年的旅行
我们即将踏上的旅程,不仅是脚步遍及地球表面的行进,也是一次穿越亿万光年宇宙时空的溯源之旅;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移动,更是关于宇宙奥秘及生命存在本质的深层探索。艺术家司马源和天文学家张彬彬将长途跋涉至与星辰大海为伴的世界全球伽马射线暴地面光学望远镜网络的观测站之一 ,位于西班牙南部的BOOTES1 和BOOTES2望远镜站点,通过这两双独特的“眼睛”去探寻和观测数十亿光年以外的宇宙最强的光芒——伽马射线暴(Gamma-Ray Burst,缩写GRB)的余辉,并获取其独一无二的数据和信息;同时我们也将观测太阳系和100亿光年范围内的其他恒星、行星。我们会将这些数据转化,并最终创作成宇宙声景作品 -----《100亿年的旅行》(一部庞大的实验交响,以深远辽阔的宇宙之声融合当地的田野录音--包含各种自然之声和人类工作的声音等等),同时产出若干件雕塑和影像。注:伽马射线暴余辉的持续时间比最初的爆炸长几小时到几天(甚至几年),人类可以通过对遥远余晖的探索解开宇宙中不可见的结构之谜并获知关乎恒星生死、黑洞产生以及宇宙历史等藏于表象下的无尽丰富信息。
库德尔
库德尔,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以多元形式呈现。他从个人成长经验出发,思考个体在环境变迁中的身份认同,同时也关注自然环境与城市公共空间下不同媒介的交叉叙事,致力于发挥艺术家在各种场域中的社会作用。
创作主题:牧洋人
我的计划是去海上创造一个跨文化交流的独特景观,一次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艺术体验。将传统游牧生活里的毡房(蒙古包)与海洋环境相结合,让毡房在海面上漂浮,与波浪、天空相互映衬,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对比和美学意境。
过程中也会让更多有趣的想法和内容融入进来,丰富这件作品。我要用“套马杆”打路亚,再把钓上来的鱼一个个画下来。带着颜料和喷漆,定期给毡房跟换皮肤。搞音乐会、蹦迪...
通过这次创作研究毡房的文化和海洋,以及背后的意义,了解和探索我自己的想法。这次旅行创作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分享,无论是通过影像传播还是实际体验。我希望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们共同参与感受,打破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丰富艺术视角和艺术理解。
冯浩祯 + 于冉冉
艺术家冯浩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MIT-ACT(艺术、文化、科技专业)从事研究与实践创作,入选为24年MIT/意大利乌迪内大学-全球种子计划的学者。他专注如何使用艺术介入气候危机和地缘政治并以研究型艺术的形式推动批判性艺术实践。
艺术家于再冉毕业于纽约大学-交互媒体专业(ITP),擅长通过多感官和互动体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多年的舞蹈、编舞经历使她在创作中对于肢体运用娴熟,并尝试使用不同媒介打破常规舞剧及表演的表达形式。
两位艺术家结合各自的艺术审美和技能,通过装置、表演和数字媒体探讨当代问题,组成了跨学科艺术工作室-Relight Creative。工作室作品曾在纽约、波士顿、北京、上海、巴黎等地展出。
创作主题:生物诗学-海
艺术家在旅行期间将会用改造过的简易潜水浮标,逆转生物声学的过程,使用人造技术或行为去主动收集濑户内海沿岸、福岛海域海洋生物们(包含居民在内)的声学档案,并与当地渔民、艺术创作者、居民等展开有关海洋文化的讨论。最终整合所有获得的声音档案,并将其转化为人类可以理解、可以被触达的音乐、诗歌。同时该项目将会试图联合麻省理工大学-CSAIL计算中心的海洋生物项目组:https://news.mit.edu/2024/csail-ceti-explores-sperm-whale-alphabet-0507
在该项目组的课题中,研究人员部分解码了鲸鱼的语言系统,为不同物种之间的理解与共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想象。
最终计划以“新人类纪海洋”为背景,探索海洋作为除去地理概念外,整体性系统存在的可能性。并探究人类与其原有“居民”之间的动态关系,最终以诗歌、音乐、动态雕塑的形式对原概念进行解构与再呈现。观众因此将可以走入到沉浸式的由丝线构成的作品中。
关于水手计划
“水手计划”是单向街基金会发起的文学和艺术公益活动,旨在扶持青年创作者,鼓励他们以旅行的方式,促进创作和对话,重新想象世界。我们致力于团结青年创作者,共同实现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跨文化交流。截至目前,“水手计划”已支持来自写作、纪录片、摄影和当代艺术领域的数十位年轻人进行创作,并邀约作家、学者、导演、艺术家等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
关于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
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于 2016 年成立,2021 年被评定为 4A 级社会组织。单向街基金会致力于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成长性,帮助年轻一代实现创作梦想、倡导信仰阅读的时代精神、构建更为开放的文化生活。自成立以来,单向街基金会在文学艺术创作、阅读、翻译、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公益行动,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
单向街基金会
资助青年创作者,推广阅读文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和艺术教育。
最新文章
历史学人播客|生命会在新的一年找到出路
历史学人播客|三国,历史有时、比演义更荒诞
历史学人播客|首尔之冬 尹锡悦的败局与韩国的乱局
历史学人播客|2025年,我们读什么?
历史学人播客|大宋,究竟哪里不一样?
阅读对远山的呼唤
历史学人播客|是什么让曾国藩“死而不亡”?
历史学人播客|告诉你我亲眼看见的叙利亚
历史学人播客|为什么今天我们不再“琼瑶”了?
历史学人播客|在不确定的当下,我们何以为家?
在海的另一端,寻找属于我们的港口|单向街基金会x跳海
水手访谈|朱湘:浮沤也可彼此支撑
历史学人播客|对话高全喜:莎士比亚告诉你 何以英国
许知远对话大卫·温格罗:所谓历史规律 可能只是误解
历史学人播客|韩江是谁?她凭什么能得诺奖?
历史学人播客|对话张明扬:崖山之后 是更大的中国
历史学人播客|对话方励:里斯本丸沉没,历史不能沉默
单向街基金会X油罐玩家艺术节 | 水手计划·起航
“唐诗的回响”2024巡演即将启程
历史学人播客|许知远×内山深对谈:艰难时世 我们也可以读到彼此
历史学人播客|与谌旭彬聊宋朝:大宋,到底是谁的繁华?
历史学人播客|与张向荣、曲柄睿聊东汉:被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王朝如何延续百年?
历史学人播客|与鲍克凡聊中东问题
陈柏麒×陈坚杭×卢昌婷×钱佳楠×吴琦:登上这班开往远方的船
历史学人播客|王笛×许知远:只有在异乡,才能找回失去的故乡
历史学人播客|历史学家怎么看奥运
从边缘出发|第四届“水手计划·艺术”揭晓
历史学人播客|巴黎是如何陷落的?
历史学人播客|什么时代出大侠?
没有什么是大海不能原谅的
阿乙在马德里:他的西语译本读书会
和“水手”朱英豪重走李希霍芬之路
与杨斌谈贝币:古代中国怎样失去印度洋的?
南亚故事:旅行写作如何将世界带回家乡
我们收到了你的起航计划书 | 水手计划·艺术项目评审启动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