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大海不能原谅的

文摘   2024-06-25 18:18   北京  



为了获得内心自由的感觉,必须有丰沛的空间与孤独。此外还得加上对时间的掌控、绝对的宁静、粗粝的生活,以及触手可及的自然美景。

——西尔万·泰松


你们看,我又全身心投入到旅行当中了。这样最好,所有之前的痛苦挣扎都已经过去了!

——李希霍芬


不只是我们所在的时代,在一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旅行就是疗愈人、助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奔赴高山、大海,也走过城市、乡镇,让原本那个存在于体内的世界与陌生的外部世界积极地碰撞。

2018 年,单向街基金会发起了“水手计划”,希望鼓励年轻的创作者和思想者,去重新发现世界,把新的全球想象带到汉语写作中来。后来,这个青年创作资助计划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到今年已是第四届,历经疫情期间的孤岛困境,和重返世界而世界不复从前的怅然,以及尽管如此仍要拥抱世界的笃定。单读的旅行文学合集也从《单读 24·走出孤岛》《单读 35·当我们重返世界》来到《单读 38·第三次启程》

在第三次启程之际,单读邀请了不同届次的“水手”钱佳楠、卢昌婷、柏琳、刘子超和朱英豪,一起聊了聊是什么在驱动他们一次次地启程——

Q1:你因为什么而决定开启这个创作计划?

Q2:分享一个这趟旅途中最让你难忘的瞬间。

Q3:在旅行中,你有什么自己偏好的方式?(如果你有旅行好物,也可以分享)

Q4:对你而言,旅行写作有怎样的魅力?

Q5:这次启程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Q6:如果有下一次启程,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


如果你为他们的分享打动,欢迎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购买《单读 38·第三次启程》。也许在阅读中,在你的一次次启程中,也能感受到“没有什么是大海不能原谅的”,我们抛下了过去的痛苦挣扎,而选择重新去爱,去生活。




钱佳楠

《铁锈城市》作者

出版有《有些未来我不想去》《不吃鸡蛋的人》


Q1:你因为什么而决定开启这个创作计划?


我因为父母原本是产业工人,经历过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下岗潮,所以一直对底特律以及美国老工业城市的衰弱感兴趣,再加上很幸运地得到“水手计划”的资助,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开启这个创作计划。


Q2:分享一个这趟旅途中最让你难忘的瞬间。


真的有很多。可能最难忘的是在布法罗,有这么多退休的中学历史老师成为志愿者,带着当地人或游客参观历史建筑,介绍城市的历史,对布法罗今日的衰弱,他们完全没有嗟叹,而是会说:“幸好我们现在的经济不好,政府没钱拆也没钱重修这些建筑,所以我们看到的还是一百年前的样子。”


Q3:在旅行中,你有什么自己偏好的方式?(如果你有旅行好物,也可以分享)


我会把我的行程以及创作计划群发到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的校友录,然后请他们介绍值得采访/认识的朋友给我,或者介绍应当读的书或看的电影,没有这个关系网,旅行写作的效率不可能有这么高。这趟旅行,我还带着一只陪伴我多年的毛绒狗一起,作为对他的嘉奖。


Q4:对你而言,旅行写作有怎样的魅力?


我喜欢城市,喜欢把每一座城市看成一个复杂多面的人,TA 有 TA 的前生、创伤、骄傲、脾气、个性,我想通过旅行去认识 TA。旅行写作正好帮助我达成了这个目的。


Q5:这次启程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世界看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似乎一切又都不同了。表面上,又可以像疫情前一样到处飞,几乎所有的场馆都照常开放了,街上戴口罩的人也不多。但我碰到的每个人似乎都背着一个无形的包袱,这个包袱让我们不敢轻易打开自己,也对外界充满警惕,我感到人与人之间多了一道无形的墙。


Q6:如果有下一次启程,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


让·波德里亚有本出版于 1988 年的小书《美国》,当时他在美国的西部旅行,主要在高速公路上观察美国,但是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美国西部的荒漠有三座截然不同的城市:“圣女”盐湖城,“明星”洛杉矶,“妓女”拉斯维加斯。这个比喻当然也非常笼统,但是可以作为引子,让我去把这三座城联系起来。这是我接下来最想去探访的城市。


电影《末路狂花》


卢昌婷
《得州小镇青年》作者
戏剧作品有《三体·引力之外》沉浸式科幻体验等

Q1:你因为什么而决定开启这个创作计划?


因为疫情期间在洛杉矶和挚友汤米的一个约定。那个时候我们都处于某种“有家而不能回”的状态里。我是因为买不到机票,他是因为家人不相信科学防疫。我暂住在他在洛杉矶租的房子里。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他家乡得州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就约定如果可能的话,我一定要在疫情结束之后和他一起去得州旅行,用中文写写他家乡的故事。


Q2:分享一个这趟旅途中最让你难忘的瞬间。


有一天傍晚,我和汤米开车回洛吉农场的时候遇到了雷暴。浓密的乌云盖满了整片天,天色黑到伸手不见五指。每隔一会儿,就有几根树杈状的闪电在天地间闪过,用紫色的冷光平等地照亮了整个平原上的每一个生物。我在闪电的光晕里看见几头鹿的剪影。它们似乎正和我一样抬着头,充满敬畏地望向天边。那个瞬间,我觉得也许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同。


Q3:在旅行中,你有什么自己偏好的方式?(如果你有旅行好物,也可以分享)


我喜欢自己开着车公路旅行。在公路旅行的时候,我喜欢带一个 400W 小型电饭煲和一些米。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任何有电的地方煮饭:比如露营地的充电桩旁,游客中心的洗手间里。甚至在荒郊野外,你也能通过车载电源转换器在车里用电饭煲煮出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在远离故乡的地方,饭总能瞬间让我感觉到家的味道。


Q4:对你而言,旅行写作有怎样的魅力?


旅行写作最大的魅力在于你无法按照一个固定的“提纲”去写。因为出发前你没有办法知道在旅途中究竟会遇到什么。就比如这次,作品中的大部分内容是我在出发前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写的。就连写作形式也是在路上找到的。但也正因如此,这种写作是格外自由的。在路上的时候,必须打开所有感官,追随当下的直觉,当好奇心把你带到计划之外的地方时就忘掉计划——只要注意安全就行。提笔写的时候,也必须放弃作家常有的那种“把旅途塑造成自己想让它成为的样子”的企图,从实际发生的事情出发去构建文字。这样的作品会有一种“现场感”——就好像读者是在观众席亲眼见证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Q5:这次启程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是疫情解封后我的第一次启程。和我上一次启程的时候(2020 年)相比,世界变化太大了:油价因为俄乌战争涨了至少 50%;那时候从美国回到中国一路上要扫十几个码,这回我只扫了一个码。不过那时候的朋友现在还在身边。这让我觉得世界的巨变或许也没那么可怕。一些跨越国别与种族的理解依然是可能的。


Q6:如果有下一次启程,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


我想去黎巴嫩。那里是我在洛杉矶结识的另一位挚友斯润的故乡。我想知道过去曾经在剧场和我共同创作的那些伙伴们长大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在地球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落长大的我们,为什么会在某一个时刻找到那样强烈的灵魂共鸣。我会不切实际地幻想这样的旅程可以把撕裂的世界缝合起来——就好像多几个讲故事的人,这世间就会少几声枪响似的。


电影《绿皮书》



柏琳

《巴尔干乡居日记》作者

出版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边界的诱惑 :寻找南斯拉夫》


Q1:你因为什么而决定开启这个创作计划?


谈不上创作计划。我把我的生活写下来。巴尔干半岛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


Q2:分享一个这趟旅途中最让你难忘的瞬间。


没有电子产品,果然会很快乐。住在村子里,每天早晨六点起床,爬山晨练,七点和村民一起喂鸡,九点和乡村饭馆老板一起烤面包,我喜欢劳动。


Q3:在旅行中,你有什么自己偏好的方式?(如果你有旅行好物,也可以分享)


在巴尔干寂寞的群山之间,选择坐大巴或者中巴的交通方式,在一个又一个山道与隧道的循环往复之间,在一个又一个休憩站,在午夜时分短暂停留,抽烟,喝咖啡,拍夜里的大山。


Q4:对你而言,旅行写作有怎样的魅力?


坦白说,不知道。我觉得在旅行中写作才有魅力。写什么都行。文字让人沉醉。


Q5:这次启程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每天住在村子里,村子藏在塞尔山里,塞尔山对着德里纳河,德里纳河对着国与国的边界。世界还是吵闹,信息日夜更新,但我并不关心。对不起,有时候就是不想关心世界。我读完了两本关于西伯利亚的书,学会了辨别酿酒的李子的不同品种,以及土耳其咖啡的新煮法。


Q6:如果有下一次启程,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


回到亚得里亚海。没有什么是大海不能原谅的。心境可以比山更高,比海更深。


电影《海洋星球》



刘子超

《斯雷布雷尼察:漫长的阴影》作者

出版有《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失落的卫星》


Q1:你因为什么而决定开启这个创作计划?


是为了写一本关于巴尔干的新书。我从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出发,一路走过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波黑、塞尔维亚、科索沃、北马其顿、希腊,最终抵达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雅典——这是一趟从北到南,由冬入春,穿越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旅程。《斯雷布雷尼察:漫长的阴影》是其中的一部分。


Q2:分享一个这趟旅途中最让你难忘的瞬间。


斯雷布雷尼察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关于女性的故事:大屠杀的死难者是 15 岁以上男性,剩下来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带着幼儿艰难地生存。在这段旅途中,我碰到的几乎都是女性,这是我以前未曾遇到的情况。


Q3:在旅行中,你有什么自己偏好的方式?(如果你有旅行好物,也可以分享)


我喜欢用笔做记录,笔记本对我来说很重要。这趟旅行我带的是 Smythson 的小本子。


Q4:对你而言,旅行写作有怎样的魅力?


内啡肽分泌的快乐。


Q5:这次启程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次旅行开始于疫情的末尾阶段。对我来说,就像是从一场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也是我在新书中想要呈现的一部分。


Q6:如果有下一次启程,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


我想去的地方总是与想写的地方相关联。接下来,我很想去中东和非洲。


电影《走出非洲》



朱英豪

别册《一次横穿1868年岩层的成像》作者

摄影师、艺术从业者、旅行专栏作者


Q1:你因为什么而决定开启这个创作计划?


英国作家吉卜林有句名言:“那些只了解英国的人,对英国又能了解多少呢?”把这句话里的第一个英国改成外国,第二个改成中国,对曾经常在国外旅行的我来说,也是成立的。“重走李希霍芬之路”这个项目,更多源于我晃荡多年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本土知识上的匮乏。它算是一次自我开蒙,重点放在十九世纪后半叶。正如我在别册前言里所写的,李希霍芬给前现代⻓夜里徘徊不前的帝国留下了一张非常清晰的全息肖像。试图想弄清我们现在的处境,那会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Q2:分享一个这趟旅途中最让你难忘的瞬间。


在佛山开往广州火⻋站的地铁上,碰到一位刚被纺织厂裁员的前矿井老钻工,拎着行李回郴州老家。得知我刚从郴州矿区过来,在列⻋电光火石的呼啸声中,他用爆豆子的嗓⻔,一口气连着喊出十几种有色金属矿,俨然是在背诵元素周期表。我在日记里写,这是最近我遇到的,最科学(沮丧)的事情。


Q3:在旅行中,你有什么自己偏好的方式?(如果你有旅行好物,也可以分享)


假装自己是个当地人,比如逛菜市场和公园,走夜路,和老人交谈,给陌生人拍照。品尝当地的特色⻝物,无论多么奇怪的⻝物我都愿意尝试。旅行好物想推荐一顶帽子,木髓帽,很适合夏天旅行徒步,特别是野外。



Q4:对你而言,旅行写作有怎样的魅力?


它考验一个游荡者,如何在一段时间内把陌生的场景熟悉化的能力。除却好奇心、坦诚和洞察力,它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身上所背负的另一个世界。写作的魅力就在于这两个世界的互相缠斗。


Q5:这次启程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很大。借用前阵子爬梅岭遇到的一位挑担买东⻄的老人说的话,叫“变天了”。当然,他指的是经济层面的,他连着三天卖不出一份豆腐脑。


疫情前常在国外旅行,回来之后我总觉得自己内心还住着另一个人,他连接外面的世界。感觉此人已乘⻩鹤去,且愈行愈远。现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变得越来越困难,撕裂、不信任感陡增。旅行本来可以让人变得开阔,但不幸的是,它往往变异成一场肉身逃离,邮差式的空间位移。


Q6:如果有下一次启程,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


其实我还在做这个项目的收尾工作。如果不算这个,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中东和中亚。这是我一直关注的地区,想接着就一些课题做些事情。


⛵️

启程啦!




关于水手计划


“水手计划”是单向街基金会发起的文学和艺术公益活动,旨在扶持青年创作者,鼓励他们以旅行的方式,促进创作和对话,重新想象世界。我们致力于团结青年创作者,共同实现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跨文化交流。截至目前,“水手计划”已支持来自写作、纪录片、摄影和当代艺术领域的 20 余位年轻人进行创作,并邀约作家、学者、导演、艺术家等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



关于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



北京单向街公益基金会于 2016 年成立,2021 年被评定为 4A 级社会组织。单向街基金会致力于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成长性,帮助年轻一代实现创作梦想、倡导信仰阅读的时代精神、构建更为开放的文化生活。自成立以来,单向街基金会在文学艺术创作、阅读、翻译、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公益行动,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

单向街基金会
资助青年创作者,推广阅读文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和艺术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