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新的“死亡游戏”,很多孩子再也没有醒来

文摘   2024-11-08 11:10   江西  


最近,
小学校园里开始流行一种“死亡游戏”
这种“游戏”有很多名字,
梦回大唐、死亡三秒、晕厥挑战,
说的都是它。
据央视新闻报道,
“游戏”涉及深呼吸、憋气等操作。
孩子尝试自我窒息行为,主要是为了造成脑缺氧,达到短暂的欣快状态。窒息行为可能是自己做出的,也可能由他人完成。
但孩子不知道的是,如此简单的操作,除了会带来一时的刺激,真的可能导致意识丧失、脑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01
这个「死亡游戏」有多危险呢?


在「游戏」里的一系列操作,会让胸廓受到压迫,呼吸受抑制,从而导致脑供血,甚至全身脏器供血都出现问题。

而这不仅会导致暂时性的窒息和脑缺氧,一旦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一个不小心,甚至可就是不可逆的损伤。

看起来只是几个小动作,但实际上,除了当下容易引起突然昏迷、抽搐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脏骤停,直接危及生命,或出现记忆力永久丧失,成为植物人状态等。
同时,医生还介绍,就算短时间内这种一次性的损害可能不明显,但如果大脑在短期内多次体验,多次以后累积起来的损害,会对我们的神经系统及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将来可能还会出现头痛、认知受损,甚至器质性病变等症状。

在各种新闻里我们都能看到,有不少小朋友参与游戏后都出现了迅速晕倒、发冷汗、致幻,甚至头晕头痛持续到第二天的症状,真的非常危险!

千万不能侥幸也不要模仿!


02
如此操作,为什么会窒息?
学生家长反映的这种“死亡游戏”,是孩子的自我窒息行为。
这种危险的行为并不是新现象,早在1951年就有医学杂志进行过相关报道。之后,窒息游戏一直没有消失,而是以不同的形态不断重生,已经在多个国家造成了一系列儿童及青少年死亡事件。
窒息游戏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很多,而造成脑缺氧的机制主要有两种。
如果游戏动作涉及压迫颈部,会直接压迫颈动脉,减少了大脑的血流供应,造成脑缺氧。而且,颈动脉受压时,血管内的压力感受器会导致脑血管舒张,进一步减少供氧。同时,迷走神经激活,降低心率和血压,与前两种机制共同导致脑缺氧。
第二种机制是过度换气。当孩子快速深呼吸(也就是过度换气),体内的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pH值升高形成碱中毒,造成头晕、手脚和口周麻木刺痛等表现。原本,屏气时体内逐渐增多的二氧化碳应该刺激呼吸,让人不自觉开始吸气,但如果之前存在过度换气造成的二氧化碳减少,则会延长屏气时间。于是,大脑中的氧气逐渐被消耗掉,缺氧造成脑损伤。另外,碱中毒本身干扰大脑功能、引起脑血管收缩,让脑缺氧更易发生。

过度换气和屏气已经足以造成晕厥,如果再加上同伴对胸部的挤压,脑缺氧将更加严重。


03
其实,“死亡游戏”根本不止这一个

这其中最恐怖的,是让它像瘟疫一样流传这件事。

不知道有多少看官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蓝鲸游戏。

在蓝鲸游戏开始前,组织者会要求参与者提供隐私信息(比如裸照)用以威胁,所有人一旦确认参与,就不允许中途退出。游戏过程中,他会让你每天完成一个任务。比如一开始是看一整天恐怖电影,后面开始对身体进行伤害,最后一步,就是自杀。在长达几十天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放弃之后,最后自杀率相当之高。

另外,还有一种叫“人体刺绣”。光看名字就很难受了...

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每看一次都是身心震撼。小孩们大多好奇心很重,但同时又不懂其中的道理,不仅自己深陷其中,而后也会莫名其妙地变成传播者之一。




孩子对未知的事物有好奇心是正常的,老师和家长不仅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更要及时回应孩子关心的问题,让孩子在面对世界时有更多的知识武装,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更理性的判断。
此外,学校也要多多关注学生之中的流行文化,如果发现危险游戏,要及时叫停制止,并且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也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了解他们“游戏”背后的需求,帮助他们提升身心健康的意识。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
编辑/万力成
统筹/徐海兵
审核/张   旻
终审/杨   斌


喜欢就奖励余小卫一个“👍”和“在看”呗~

新余卫生健康
宣传新余市卫生健康系统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动态,普及卫生健康基础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