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跨境小卖家视角总结TEMU的2024年

创业   2025-01-22 22:39   福建  

2024年一眨眼就过完了,我从一个跨境小卖家的角度来对科目的2024做一个总结。


2024年是TEMU全托管精细化深耕的一年,因为TEMU全托的攻城略地,摸石头过河的阶段在2023年以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所以2024年它是一个省耕的精细化的过程。


平台和入驻的卖家,也都是新精细化再精细化卷再卷的一个过程,而我2024年的主要精力TEMU的半托上面,所以我根据TEMU的半托时间线来罗列一下这些重大的事件发生,然后通过这些重大事件分析一下,推理一下这背后的平台发展规律。


TEMU的半托是在去年春节之前就已经平台放出风,说要开始做,当时叫做本土pop模式,还不叫半托,大概在2月份的时候我就安排兄弟开始联系在洛杉矶的熟人,联系他来做海外仓,我们把货发给他来去筹备TEMU的半托,正儿八经的把货发过去,是3月1号还是3月2号发过去的。


平台当时说3月15号会上线半托的模式开放流量入口,然后实际上是3月12号就上了,而我们的货是4月1号到的4月2号上架,第二天就开始出单了。当时情况还不错,那个时候像头程加货值二三十块钱四五十块钱的东西,他能卖个100来块钱,而且能卖单。


当时巅峰时候出到了接近100单,一天有几千块钱挺不错的,那个阶段是属于TEMU的半托跑马圈地的时代,当时是从3月12开始往后的三个月一个季度的时间,那个时候是铺货型卖家无货源卖家的狂欢时候,那时候平台有流量倾斜,确实是算是一个红利期,大家没有货也可以卖,用当地的北美货盘,人家有货在那里各种货盘网站,还有一些私人的尾货要清仓的,亚马逊卖家的尾货,甚至就是亚马逊卖家本身自己清自己的尾货就上TEMU,把自己的商品链接上架,然后一下就可以开始卖单了,而且利润还不错,利润也不是因为消费者愿意在TEMU上面买单,而是单纯就是通过把流量倾斜给半托。 


6月以后铺货型卖家基本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单量就直线下滑,当时很多人一一两个月时间从0单开始冲,冲到几百单破千单大有人在,都是无货源的,都自己不发一点货,就是卖别人的货。


然后到6月以后,他们就情况急转直下,从1000单跌到几百单,然后跌到100单,甚至后来跌到几十单了,以前能卖得动的都被卷下去了,是因为有人价格比他卷的更低。


因为当时那些货盘五花八门,可能几十个上百个,有的1个货盘里面少的10个货,百个货,多的千个货万个货,万个sku,看起来好像是挺多,但是无货源模式它是千篇一律的同样一个维度去卷,就是卷谁铺的sku多。当时入驻的卖家都不用多,有个十几十户100户,每天不停的出品,很快你不管是1000个SKU还是1万个还是10万个,很快就被他们全部铺完了,铺完以后大家就比谁都低了,你铺100我99破99,我98,互相卷到后面,维持利润率最低的那些公司,那些链接还在,其他的就不行了,就被下架或者被比价了,这是平台机制。


到6月份以后就开始显形,那些铺货的红利已经过去了,那个时候就有一波浪潮,大家说这个东西这个平台不好做,单量直线下跌,其实是这样的吗?


不是,只是铺货的红利阶段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由精细的自己自备货自发货的卖家来接棒接棒这波流量。


在这个过程中就衍生出来了很多自己发货去美国,自己第一次联系海外仓的这些新卖家,新的跨境卖家,他们有一些是其他平台转过来,有有一些是全托管进化进去的,当然剩率很低,我估计不超过10%,这100个全托的商家可能剩10个还可以坚持做,还可以盈利,其他的就盈利不了,就黯然离场的。


总之是剩下来一些人在自己自备货自发货,这些人慢慢就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海外的一些信息,国际物流的差异,然后有一些坑,不同的仓不同的成本的算法,什么上架费库、库容费,然后打包费、贴面单费,然后还要拍照费,各种各样的费,然后节假日双休可能有的单休,然后美国还有很多公假是所有人都休息,仓库也休息,物流也休息,然后平台还有处罚机制,延迟到货有罚单,各种虚假发货有罚单,慢慢的这些相关的信息林林总总都被新的跨境卖家慢慢的吸收,慢慢的掌握,甚至慢慢运用成熟,这里面就形成了一小撮很专业的跨境卖家了。


慢慢的到了6月份,那个时候招商还挺好招,6月份以后招商就招不动。因为很明显当时我这边的信息量来的比较多,所以我对数据还是比较敏感,因为我数据多,也通过TEMU平台的朋友,经常会聊到这些事情,他们也会及时的反馈一些平台内部的动态给我。


后来到了10月份,他们的招商遇阻,卖家越来越少,断崖式的下跌。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管什么人都招,大大面积的互相卷,招商经理之间有互相卷,那个时候卖家大家都感觉到找你的招商经理没有5个也有3个了,都是同样的让你用他的邀请码入驻。    

          

 


后来到了10月份,他们内部就做了调整了,所有的招商经理不会铺天盖地的去招了,而是分类目分产地分产业带精细化的去公关了。你负责家具你就专门招家具的商家,你负责玩具就专门招玩具的商家,你负责厨房用品就去招厨房用品的商家,不准越界,不准跨类目,这是平台的一个巨大转变,就是平台也是从商家跑马圈地进入到了商家精细化招招募,这个代表着他本来确实第一是招不动的,第二是他追求更有质量的工厂型的商家了。

注意是工厂型的商家,他们去产业带,产业带是工厂的产业带,不是中介贸易商的产业带,不管是哪个类目,它的产业链都是工厂,所以平台的转向是很清楚的,而平台的最终目的也可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最终他要去掉中间商,它会形成平台和工厂两级合作的一个局面。

而现在它有三级,平台、贸易商就是电商公司,然后就是工厂,到后面自然会发展成工贸一体为主,贸易商数量下降,然后平台和工贸一体的商家深度合作,这个趋势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了,所以大家如果做未来的长期规划的话,建议尽可能的是往要么就往平台方倾斜,做跟平台一边的事情,比如说做平台的服务商,像资质合规,然后税务VAT,然后欧贷、美贷或者是半托的跨境物流或者是海外仓,做这些相关的,它是跟平台一边的这些服务商的。

另外还有一个极端是走工厂那一边的,就是工贸一体性的商家跟工厂深度绑定,比如专门为工厂深度服务,工厂跟你配合提供周转资金压账期,给这些东西或者给格外的一个好价格,甚至是给格外的一个单品开款,独品独款,只有两个极端,就是中间的贸易商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低,要么你就偏偏向型做服务商去。 

在这个行业里面要么就偏向于跟工厂去深度的结合起来。

那么对于大多数的卖家来说,平台服务商这一块难度还是比较大,因为它是需要很强的流量能力,要获取客户的能力。第二个需要新的服务型产品的研发能力和销售能力。这些能力对专业性要求还是比较高,然后对于能量的需求也比较高,多数的卖家还是属于宅男型的,宅男宅女型的叫做I人。那么他可能和自己熟悉的工厂,然后去衔接去谈判,去深度合作是更容易一些,更轻松一些,而且更有话语权一些的。

我估计绝大多数的卖家最终会倾向于跟工厂深度的绑定,所以我估计也是后面2025 2026年,大多数卖家的方向。

8月份的时候有一个插曲,就是当时铺货型卖家大量发展,然后把产品线丰富了以后,就出现了他们铺货型卖家之间的互相内卷,他们卷的方向当然不是卷货品,因为货品都是公盘,都是大家公开的,大家都卖一样的东西,卷的就是物流卷面单,甚至卷的是到后面不用公盘的货,用自己的货,但是没有备货能力不想备货,那么他就用虚拟仓就先卖出去,然后从国内直发,因为如果在深圳的话发美国也快,可能快的话一天两天他就到了,然后再马上从美国的中转仓直接一个快递发到消费者手里。

当时很多卷出来的一些黑科技的玩法,平台当然是知道的,他心知肚明一清二楚的。当黑科技对平台相对来说有帮助的时候,他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相对来说他比较反感的帮助危害大于帮助了,那么平台就会很果断的一刀切,方法也很简单,手段就是罚款罚单,可能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三个月的利润,一晚之间给你罚掉,这是一个插曲,就是水单虚拟仓当时一批一批的罚款,差不多这一年从10月到现在,半托也进入了深耕的一个阶段的,慢慢的就需要自备货,慢慢的又需要跟工厂深度来绑定的。

跨境电商爆料专业户
有料抢先爆,无料可爆就送实操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