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总书记念念不忘、撰文称赞的谷文昌是谁?

百科   2024-10-18 17:23   内蒙古  

10月15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漳州市
东山县的谷文昌纪念馆
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迹
同谷文昌干部学院教师、学员代表亲切交流
习近平说
谷文昌同志在福建
是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的
他是千千万万
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
提到谷文昌的名字
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他指出:
“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
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
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
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
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
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谷文昌是谁?
他为什么让习近平总书记
念念不忘、撰文称赞?


“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东山岛有一个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习俗
清明节要“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这与谷文昌在东山县的故事有关

纪念馆里的谷文昌雕像 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

谷文昌,原名谷成栓
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
南湾村一户贫农家庭
1943年他参加村农民抗日救国会
不久担任村农会主席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
谷文昌随军渡海解放福建省东山县
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
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长
1955年起任东山县委书记

东山,是四面环海的海岛县
淡水资源较为匮乏
老一辈的村民只能依靠掘井取水
有时候水井干涸了
就到岛外去拉水
一担水要省着吃
勉强满足两三天生计用
谷文昌在东山县工作期间
带领当地群众修建了20多座水库和
700多处永久性水利工程
解决了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问题
其中
最大的红旗水库始建于1958年
干支渠长达13公里
通过向东渠从云霄峰头水库引水
肩负起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用水补给重任
至今运行66年

东山红旗水库

东山还是一个易涝的地方
特别是遇到海潮
“一次水淹,三年绝收”
谷文昌请水利部门统一规划
建水库、修水渠
挖沟排洪,筑堤建闸防海潮
1961年8月
东沈、南埔、樟塘等村
又一次暴雨成灾
谷文昌和县委副书记靳国富、
办公室主任林周发冒雨赶到
情况探明后
当即研究决定
清理旧沟、开挖新沟
筑海堤、建闸门、修扬水站
实现抗旱、排涝、防潮三全其美
工程完工后
一条长1500米、宽50米的“鸿沟”
既可排水又可蓄水
两座13孔节制闸
有效地发挥调控作用
这些村庄不仅扩大了500多亩耕地
而且实现了粮食、甘蔗、花生大幅度增产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大风起兮沙飞扬,民生苦兮号凄凉”
当谷文昌随部队南下到福建东山时
映入眼帘的
是一个风沙肆虐、民不聊生的荒凉海岛
曾经东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
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
谷文昌下定决心
率领群众战胜风沙
根治旱涝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谷文昌纪念馆里展示的当年东山人民饱受风沙灾害之苦的情景 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

由于风沙、低温等种种自然灾害
东山植树造林的尝试一次次失败
谷文昌毫不气馁
和县委的同志一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重新制订方案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为了找到适宜沿海种植的树种
东山县委组成了由
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
“三结合”的实验小组
谷文昌亲任组长
他们在飞沙滩上
“旬旬种树”
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
终于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
经过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
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
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
到1964年
共造林8.2万亩
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
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
海岸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谷文昌种下的“百里木麻黄”林带守卫着东山岛 图片源自漳州纪委监委网站



“路,只有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广。”


谷文昌与家人的合影

兢兢业业对待工作的谷文昌
对待家人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1964年
谷文昌调到福州任林业厅副厅长
有关部门提出要将
他的大女儿谷哲慧转为正式工
随谷文昌一起去省城
谷文昌坚决不同意
他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

而这样“不近人情”的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
谷文昌的小儿子谷豫东
1976年高中毕业
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
当时谷文昌夫妇已经是花甲之年
子女都不在身边
按照政策可以留一个子女在身边工作
谷豫东向谷文昌提出留在父母身边
谷文昌沉默许久,还是劝他下乡
他说:“我是领导干部,
不能向组织开口给自己孩子安排工作,
不然以后工作怎么做呢?”
最终,谷豫东被分配到南靖山区一个林场
“路,只有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广。”
这是谷文昌在送谷豫东去南靖时的嘱咐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只有走这条路
才是人间正道


杭后水利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