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暨针灸理论传承创新与发展论坛举行

文摘   2024-11-07 10:59   加拿大  


2024 年10 月26 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市针灸学会承办的“2024 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暨针灸理论传承创新与发展论坛”在我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大楼举办。


本次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全国名中医、原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我校副校长钟力炜,我校原副校长杨永清,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景向红,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吴焕淦,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京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胡军,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我校针灸推拿学院党委书记陈秋生、院长赵琛、李鼎教授哲嗣李健、“李鼎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内外师生等200余人线下参会,7000 余人次在线参会。论坛由赵琛主持。





开幕式上,钟力炜致辞表示,李鼎教授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针灸学专业的主要奠基人、针灸经典教学的先行者及海外传播的开拓者。他强调,要学习继承李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精神,担负起振兴针灸文献研究的重任,为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焕淦指出,李鼎教授为针灸学科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李老最为推崇的海派精神——“海纳百川”是求学问之广、“壁立千仞”是求品德之高,学术传承与研究创新都离不开这些精神。


景向红在致辞中表示,李鼎教授是现代针灸教育的奠基人,其针灸著作在海内外均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她强调,针灸作为我国的原创优势学科,在当今社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真切感受、研习李鼎教授的学养,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针灸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刘保延在讲话中指出,李鼎教授在针灸教材的编写、经穴解剖形象化、针灸国际化传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强调,要学习并坚持李鼎教授等针灸老前辈的拼搏精神,立足经典、融会新知,进一步传承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推动针灸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在我校“李鼎书院”成立一周年。与会领导、专家、李鼎家属代表共同启动了“李鼎书院学习平台”。我校成立“李鼎书院”旨在引导和支持优秀学生秉承李鼎教授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培养高层次针灸推拿学专业卓越人才,而“李鼎书院学习平台”的启动,能进一步推动李鼎教授精神及学术思想的传承。




学术报告环节,刘保延回顾了近十年针灸的临床研究进展,强调我国针灸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中起主导作用,也是中西医结合做得最好的学科。


景向红讲述了经络研究三次发展、腧穴研究的进展以及西方医学对针灸兴起的挑战,表明多学科交叉是推进针灸创新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


杨永清阐述了源自针灸临床的靶标发现科学路径,强调靶标发现是中医发展创新的路径之一。


赵京生分析了冲脉穴的归经变化,阐释了其变化的原因与启示。


黄龙祥阐述了年轻针灸文献人在当代的机遇与使命,以期其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徐平从经典经络综合层次的视角,剖析了经络表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经络研究中的意义。


高树中基于中医经典,阐释了“膏肓”与“四关”的认识及其在脐灸中的意义。


胡军讲述了李鼎和刘玉檀两位老师对华佗夹脊穴的考证与运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张树剑讲述了近代穴位解剖的建立及其知识史意义,强调身体史研究具有多种途径,但是回到身体本身永远是第一位的。


纽约中医学院教授陈业孟回顾了美国针灸的发展历程并梳理了其学术发展脉络。


上海市针灸学会文献分会副会长叶明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邱浩、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静、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蔡英文、甘肃非遗皇甫谧针灸传承人李志锋、李鼎名师工作室成员张潮等均做了精彩汇报。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和“李鼎书院学习平台”的正式启动,对进一步传承弘扬李鼎教授的精神和学术思想,推动针灸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们围绕李鼎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展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及交流,展现了一代代中医人正接续李鼎教授的步伐,学习其精神意志、感悟其人生价值、深研其学术思想、运用其诊治经验,传承发扬其思想和精神,共同点亮经典文化长河中的盏盏明灯。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李鼎书院”
供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官网


编辑:DHL、张潮、虎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代表性传承人李鼎教授纪录片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录制)


关注针灸问鼎,传承国医经典。

针灸问鼎
李鼎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李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新中国针灸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让我们从这里和李老的海内外专家传承团队一起踏上国医和国学的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