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黄龙祥. 换一个视角看经络[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5:象思维和经络实质.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针灸杂志》,2010:87-113.
这次参加沙龙主要是来学习的, 我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做科学哲学的研究, 我主要是听大家讲的, 对中医真的不是特别懂。既然是新观点新学说沙龙, 我也大胆地冒几个观点, 我觉得这些观点对中医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个是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原来的科学哲学过于重视理论, 到20 世纪90 年代, 科学哲学里面开始有了特别重视科学实践的新的哲学出现, 这就是科学实践哲学。
前面我们看到几位教授讲到中医实践特别强的特点, 这是源于原来哲学不支持的一个方面, 现在有这样的哲学在支持实践的研究, 比如说反对理论优位, 提倡科学实践的观点, 不提倡普遍性, 而是提倡地方性的观点。
现在一些西方科学哲学家也认为西方建立起来的科学也都是地方性的, 也有地方性的本质。
从这个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 我认为有三个重要方面:
昨天上午很多同志上来就讲科学, 好像科学是个大整体, 其实这个整体是个破碎的整体。什么叫破碎的整体呢? 从科学角度来看, 我们认为的科学至少有三个不同的东西, 数理科学、实验科学、博物科学。
比如生命科学其中很大部分和博物有关系、和生态有关系, 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的争论就是谁向谁还原? 生命科学说根本不可能还原, 物理科学希望是成熟的科学范式, 希望所有科学都变成数理的。近代科学之所以那么成功, 就是把数理科学和实验科学结合起来,做的工作都是人工现象。比如在实验室使得两个因素出现关联, 把所有东西剥离掉。
图教授刚才也讲中医不可能这样, 中医的特点不能剥离。什么东西能剥离? 只有人工的东西能剥离。比如把生命看成客观对象, 然后解剖, 解剖以后找两个位点之间的关联, 那是可以剥离的。
第二方面, 复杂性科学的重要解释。大家都讲复杂科学, 事物是复杂性、多样性的, 但这不是根本, 大家都把不可研究的东西冠以复杂性, 然后就不深入研究了, 那么复杂性就变成防空洞了, 变成可以逃避的代名词了。因此, 把事物看成是复杂性的事物,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复杂性的关系, 关系更重要。关系的数目、联系的强弱是可以研究的, 比如复杂网络是在研究关系的强弱, 根据关系强弱分成小网络、小世界、复杂网络, 都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联系, 破碎性很重要。
有两个科学图景, 一个是金字塔形的, 意味着科学是统一的, 以物理学为顶尖; 另一个是拼凑的、斑杂的, 意味着科学是非统一的。
新经验主义科学家讲金字塔形不是真实的, 科学有许多种类, 如数理科学、实验科学、博物科学, 心理学、生物学、经济学, 并非完全一致, 也并非完全可以统一, 而是你管不了我, 我管不了你。就像一块菜园子, 我种出来的种子和你种出来的菜都是不一样的,新经验主义认为科学是拼凑的, 世界是斑斓的。
从科学实践哲学和复杂性科学这两个研究视野看中医学, 中医学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与西学相比有自己特殊的特点; 西医学也是西方近代处理西方人疾病问题有效的医学实践方式, 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性知识特点, 而且有强大的实验室科学、数理科学包括技术科学强有力的支持。
有时我想, 好像一个西医的成长通过正规院校的培训五年以后就可以到医院行医, 病人找他看病时先要做检查, 用仪器支持他的诊断, 背后有强大的技术、设备支持; 要是中医, 如果还是在传统范式下做研究, 就算完全传统中医学院毕业出来的, 一毕业就能做合格的中医吗? 很困难, 诊断起来比较难。
对于西医来说, 就像昨天上午李刚教授讲的一样, 科学让人越来越傻瓜化, 西医可以很快地使一个医学生成为可以看病的西医, 当然并不一定是非常好的西医; 中医的成长是精英式的, 成长非常慢,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中国古代名中医都是多少代一个, 中国的科学、数学、医学都是这样的, 因为有社会体制的原因。
我有一个学生在跟着陆广莘教授做社会学人类学考察, 这个博士生准备做老中医如何诊断的博士论文, 实际上是学生引领我逐渐进入这样一个领域。看到中医高等院校在摈弃很多经典的情况, 我也比较心痛。一个是经典, 一个是手段能不能技术化。拿上述两个视野看西方近代建立的成功演化的科学, 它也不是整体一块。
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们不必为西医或者西方为起点建立起来的所谓普适化科学证明什么东西。
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哲学家或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知识本性是地方性东西, 既然是地方性东西, 像刚才何教授讲到的,中医能不能守住我们自己的科学这条线?
因为科学本性也是不一样的 , 这条线可能会和西医有些差异, 但是有些是需要共同遵守的。
比如所谓实证到底是什么, 象到底是内象、外象, 还是什么。有没有可以借鉴的东西? 哲学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何裕民:
印大中:
面对破碎的系统, 科学越做越大以后只能越看越觉得天花乱坠。从人体科学来讲, 比如看到衰老的本质, 尽管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相关现象或者提出了上百个理论, 简单化地看这些理论, 那就是天下大乱, 不管是哲学的, 还是归纳的看, 尽管这个思维是中医思维。
我们要把中西思维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分析实证, 毛分丝剖, 找到实质; 又归纳综合, 分门别类, 高瞻远瞩。这样才能看到共性的、条理的、本质的东西, 就能够透过现象找到破碎的现象之间的规律。
不管是衰老的事, 还是经络的事, 中西结合就能看破红尘, 参透天机。总之, 分析、归纳才能接近真理、走向成功。
许跃远:
各位老师, 我带着西医的思维对脉象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对脉象研究一段时间以后发现里面有很多东西, 也发现当代或者古人思维当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随着个人的感悟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脉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趋势状态。每个人思维不同, 所得的结果就不同。由于我的思维是西医思维, 于是我的思维当中把脉象当成一个人, 随着我的诊脉, 我认为和扫描一样,对人体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部位扫描, 我们得出一定的临床诊断结果, 通过长时间验证, 我们发现这种结果与西医临床诊断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经常可以做到对于脏内情况、肿瘤大小、肿瘤情况、肿瘤转移、手术过后情况以及身体内微小结构变化的了解, 总结一段时间, 我认为这是图像思维。通过多少年的摸索, 我们把脉中寸关尺里面的脏器固定了一下。学习班上经常让学员学到很多实质性的东西, 比如脏器位置的变化、脏内长了什么东西等。我们经常做这样的试验, 在病人或者学员身上扎一针, 脉象感觉针的位置,精辟定位到某一个地方, 可以把颈推病定在某一个位置, 是胳膊, 还是内脏等。通过4天的学习和训练, 绝大部分学员都有很大的收获。
各位老师也可以验证, 在脉象中可以精准地反映出具体部位、具体内脏, 高端脉诊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需要一定的感悟、一定的揣摩、一定的学习才行。
人在发育过程中, 胚胎早期就有明显的神经段或者血管方面的范围, 把脏器打开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人体的整体状态, 西医疾病和中医疾病都有一个共同道理, 总之是血管通畅度问题。
心脏供血时如果不通, 就产生一些信息。
通过多年摸索, 我们认为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血管供应阶段分出来以后, 中焦是腹腔动脉系统, 如果这段血管发生堵塞, 关脉位置上可以发现一些信息。古人提出的寸关尺概念有一定的解剖学和神经学解剖学道理。
脉象产生原理与心脏与脏器之间的通畅度有一定关系, 它们之间有“青梅竹马” 的关系。发育早期心脏首先发育, 其次是大脑发育, 神经与大脑之间、神经与血管之间的发育延伸形成脏器, 脏器疾病状态下就导致血管通畅度不行, 于是反馈出信息, 在脉管表面可以摸到这种信息, 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概念。
不管什么病变, 表现的都是脏器通畅度阻力增加了, 比如屋里的电源, 电灯泡就相当于阻力。寸脉系统反映的信息在寸脉上, 最可贵的是我们可以摸到眼珠、牙齿等, 象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炼。我们总结出20 多个手感, 比如肿瘤是什么状态, 体液内积液是什么状态等。我在北京办了六期学习班, 第六期学习班十月份开始, 在澳洲办了三期学习班, 在美国办了一期, 在台湾地区办了两期, 现在还在马来西亚办学习班, 疾病都有阴阳点, 怎么样通过对称点对疾病进行干预, 特别是传统中医说的十二经络, 在脉象上都有精准定位。若在后背扎, 如果竖立着扎, 是竖向反映; 如果横向扎, 脉象里是横向的反映。
黄龙祥:
我对您的报告很感兴趣, 有一个地方没听明白, 摸着脉象能知道针在哪儿,这是什么意思?
许跃远:
针扎人身上, 脉象可以摸到这个针。
图娅:
知道这个针的部位在哪儿?
黄龙祥:
我这个性格比较喜欢“吃螃蟹” , 每个新疗法都愿意在自己身上试试, 茶歇时候可以试试。
杨炳忻:
会议的主题是象思维与经络实质, 我本人长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实验物理研究, 在这个场合应该没有发言权。听了各位的发言, 我感觉到今天摆在中医界朋友面前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中医学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另外一个是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不可回避, 也很紧迫, 但是回答起来很难。因为20 多年来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没有得到回答。为什么? 作为非医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也做了很多的请教和思考。
我觉得这两天有争论的地方, 都是因为中医和西医学的认识不同导致的。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活生生的人?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我稍微做了一下准备, 我用三个标题阐述我的观点:
第一, 怎么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
有史以来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观点、方法大体有两类, 一类是整体论, 用系统的综合集成的方法研究认识世界; 另一类是还原论, 采取分析的方法研究认识世界。今天我们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大致也有两类: 一类是用分析手段获得的知识; 另一类整体系统知识, 为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集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成为现代人们的崇尚至尊, 如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成为了当代医学强势。相对来说, 整体论的知识自然成为现代知识的弱势, 但很少有人清楚整体论知识的长处与优势。古代中国由于太长时间封建农耕社会, 太长时期落后的封建农耕社会孕育了以整体论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典型代表就是以整体论为基础的中学理论。
第三, 人是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 今天人自己是怎么看待有生命的人的?怎么看待生活在大自然条件下与社会环境中的人的?
这虽然是最简明的问题,事实上是非常不简单的问题,而且还是当今世界的难题, 也是我们认识中医的关键问题。还原论把人看作精确的可拆分的机器, 研究方法是将总体分解为部分, 对部分单独进行研究, 今天还原论者也逐步认识到人应该是一个系统, 而且是较为复杂的系统。
用整体论的眼光看人, 不仅是复杂系统, 而且还是复杂的巨系统。因为有不同的层次, 如整体与器官等, 并且与自然社会环境系统是相关联、相互作用的, 人确确实实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整体论认为还原分析方法认识不了生命体本身, 只有将生命体看成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方能把握其整体功能性。不久前因为美国一些教授在报告中说美国人吃药吃掉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 的17%, 估计到2012年将吃掉25% , 中国人吃药吃掉GDP的1.5%。
何裕民:
不是, 综合统计出来的是12%-13%。
杨炳忻:
针灸生:吴佳玥
针灸师:李宝金
中国针灸学会“读经典”系列活动
“习经典”微信公众号矩阵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中国科协“鍼灸明堂”学风涵养工作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录制)
关注针灸问鼎,传承国医经典。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