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初冬,成都农业农村发展的热潮正持续涌动。
从雪山之上远眺这座历史悠久、充满烟火味的公园城市,高标准农田如棋盘纵横,“五良”融合让机械化作业高效驰骋,农业产业园区蓬勃发展,“菜篮子”工程丰富多样,见证着成都农业砥砺前行,为成都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性,赋予了成都独特的发展使命。伴随时代发展,城乡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必然趋势。而粮菜的稳产保供,无疑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位于崇州市的“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
成都以增强粮菜稳产保供能力为核心,凭借政策助力,充分发挥本土地势与水源优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融合,优化产业园区布局,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在传承天府文化、守护绿水青山之际,朝着农业强盛、农村秀丽、农民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行,开启了新时代高标准建设“天府粮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
高标准农田:精筑根基焕新颜
2024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成都以非凡的决心,将高标准农田补助标准分类提升至最高4800元/亩,一场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会战在平原大地拉开帷幕。
步入成都东北郊的金堂县,涵盖竹篙镇、土桥镇、又新镇、云合镇等广袤区域,其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如火如荼。大型挖掘机铁臂挥舞,精准削高填洼,重塑地形地貌;装载机往来穿梭,搬运土石,夯实土地基础。建设者们手持测量仪器,穿梭其间,校准坡度与平整度,确保误差控制在毫厘之间。灌溉渠道建设现场,工人们铺设防渗管道,拼接、密封一丝不苟,建成后水流将奔腾有序,浸润每寸土地;排水设施深挖沟渠、铺设涵管,构建强大排水网络,抵御洪涝侵袭。田间道路施工中,压路机反复碾压,路基坚实如磐,路面平整宽阔,为农业机械畅行无阻开辟通道。
双流区在低效果木腾退复耕中勇立潮头。过去一年, 6000 亩低效果木区迎来新生。专业队伍科学评估、精准砍伐,妥善处理树木,随后深耕细作,改良土壤。如今,小麦、油菜幼苗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嫩绿叶片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希望之光,成为成都守护耕地、扩种粮食的生动缩影,为全市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从北郊的青白江区丽春镇、新都区清流镇,到西北郊的郫都区唐昌镇、三道堰镇,再到西郊的都江堰市天马镇、聚源镇以及东郊的龙泉驿区洪安镇、西河街道,在成都这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广阔战场上,建设者挥洒汗水,造就土地平整、沟渠纵横、道路绵延之景。
成都天府粮仓温江稻菜现代农业园实景
“五良”融合与机械化:
科技赋能促丰收
彭州市濛阳片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全程机械化 +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2024年11月全面竣工建成。拥有901.58平方米的育秧育苗区、303.38平方米的粮食烘干区及临储区、2338.75平方米的农机具停放区。服务中心规划有序,粮食烘干、育秧设备及相关配套机具和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天然气、250KVA变压器、100T地磅和3.5T叉车等辅助设施完备。
同年,成都建成的“全程机械化 +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还包括彭州市敖平片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隆丰街道文家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濛阳街道金凤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农事服务中心,以及新津区宝墩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等。全市此类服务中心星罗棋布,如璀璨的农业科技之星,照亮了周边农户的生产之路。
在成都广袤的田野上,大型拖拉机仿若钢铁巨兽驰骋,翻耕着大地;联合收割机似金色麦浪中的舞者跳跃,收获着丰收硕果。农机具的高效协作,令农业生产各环节顺畅无阻。据预测,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
小田改为大田,大型挖掘机繁忙工作
西北郊的都江堰灌区,作为成都平原的关键支撑,其以占四川省约二十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能,滋养了全省三分之一的人口;西郊的崇州市坐拥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是成都“天府粮仓”建设的重要典范区域,且于2024年实现了产量5%的增长;郫都区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均配备智能化农业监测设备,构建了大田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农田的智慧化管理,有力推动了“天府粮仓”高产创建行动。
都江堰市天马镇金陵社区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景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平原区作为全省“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中成都平原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点布局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和油菜等六大作物的千亩高产片。72个“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千亩展示片,如同一面面飘扬的农业科技旗帜,屹立于希望的田野,集中展现了成都农业科技的前沿成果。
尤为瞩目的是,在成都市建成的50个百亩粮油科技研发示范点和30个万亩“吨粮田”高产高效示范区。全市三大主粮亩均单产预计将稳步提升约3公斤,此乃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
粮油产业园区与粮食产量:
园区引领增产能
成都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大力推进“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建设。这片广袤园区,宛如一座宏大的农业堡垒,凝聚着成都农业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踏入西郊的崇州市道明廖家观胜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现代化种植设施琳琅满目。作为成都市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主导产业为粮油作物,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把控作物需水,无人机植保保驾护航,绿色种植模式盛行。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土壤重焕生机,粮食品质优良,为消费者餐桌提供放心食材。
探访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流航农业五良融合示范基地,该园区不仅是新都“天府粮仓”精品区的起步区域,亦是“一带十五园百片”中军屯片区十万亩粮油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耕“五良融合”实践。园区积极引进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经试种筛选出适应本地环境的高产品种推广种植。推广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等先进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率与肥料利用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缮渠道、新建泵站,保障灌溉排水;升级农机装备,引进高性能拖拉机、收割机等,实现全程机械化。培养新型农民,举办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农民科技素养与种植技能。在多举措协同下,基地粮食产量品质双跃升,成为军屯片区十万亩粮油园区核心示范,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防线,助力全市粮食稳产高产。预计 2024 年成都粮食播种面积超 578.6 万亩、产量达 234 万吨以上。
成都市金堂县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
“菜篮子”工程:多元保障稳供应
蔬菜与生猪作为市民“菜篮子”的关键构成,成都在其保供之路上多策并举,启动第二批常年蔬菜基地认定和园地优化改造工作。
走进成都市马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眼前的菜农们忙碌于番茄藤蔓间,依果实色泽、硬度精准采摘成熟果实,轻放于篮筐;生菜地里,采收叶片肥厚、无病虫害生菜。采摘后迅速转运至分拣区,工人们依品质、大小分拣,剔除次品,优质蔬菜进入包装环节。包装依市场需求定制,保鲜袋、包装盒精心封装,贴上标签注明产地、品种、采摘时间等信息,冷链车即刻运往市区各大市场、超市,确保市民餐桌新鲜不断。
成都类似的蔬菜种植基地众多,如东部新区的养马街道田家坝社区蔬菜种植基地、养马街道先进村蔬菜种植基地等。新认定的26个蔬菜产品基地和4个蔬菜育苗基地,如30颗绿色明珠镶嵌于成都平原,为蔬菜“保供”筑牢根基。
在畜禽养殖领域,成都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大邑县昌盛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自动投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粪污处理、防疫消毒、智能监管、安全预警等设施装备。全场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精细管理,曾获评四川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严格按照“五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完成了猪场高标准现代化改造,建成圈舍面积20000平方米,常年存栏 1.6万头,年出栏3.2万头的生猪育肥场。以优质肉猪,稳定供应市场,守护市民肉类消费安全。
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预计出栏生猪400万头左右,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全市生产环节大宗食用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8.5%以上。这一组组数据,如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成都“菜篮子”稳产保供的乐章。
冷藏保鲜设施与冷链物流:
冷链护航拓市场
为保障农产品产后品质,成都市大力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3个冷藏保鲜设施如低温堡垒拔地而起,预计2024年全市新增静态总容量3.5万吨以上。
位于成都东北郊的青白江区玉湖冷链物流项目,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高,物流车可直上二楼装货,节省时间。其提供数字化供应链、仓运配服务、金融加工等一系列服务,线上支持完备。2024年1月15日,首列搭载青白江本地菌菇农产品的中越冷链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7日后抵达越南,随后分拨至安员和胡志明市,拓宽优化了成都与东南亚的物流通道。
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成都西南部的蒲江铁路物流港核心区一期项目,已纳入四川省重点项目和成都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第一批。蒲江县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万果博览荟”项目为抓手,正加快推进冷链企业创新中心、数字交易大楼、电商大楼、冷链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打造泛亚水果交易集散中心、中国西南果都、全国一流全产业链集群;中德蒲江产业新城项目,新开工11个、续建11个、拟建3个项目。
据悉,成都新建的冷藏保鲜库可精准调控内部温湿度,为不同农产品定制专属“休眠舱”,延长保鲜期,助力农产品踏上更远的征途。
青白江区和蒲江县,宛如成都农业冷链物流领域的双子星,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此殊荣为成都农产品插上腾飞之翼,使其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不仅满足本地需求,更将成都平原的丰收盛景与独特风味传至全国,为成都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产业发展开辟广阔天地。
成都农业在“稳产保供”之路上笃定前行,成果丰硕。从热火朝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到科技赋能的农业生产,从引领产能的产业园区到丰富多元的“菜篮子”供应,再到高效冷链物流的强力支撑,处处彰显着成都农业的活力与韧性。未来,成都将持续深耕农业,以创新为笔、科技为墨,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让农业农村成为城市发展的坚实底色,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人民三农
2025-01-01
2025-01-0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