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城蝶变绿色生态城——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述

政务   2024-10-17 08:59   吉林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从战略、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对标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化工城”正逐步向“生态城”蝶变。

笃定生态目标方向

我市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生态环境保护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也更加成熟。

明确打造全国生态宜居样板城市、自然生态优美城市等城市发展定位,实施建设生态强市战略部署,用美好的生态环境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实施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历经十多年,总投入数百亿元,将晨鸣纸业、冀东水泥、铁合金等企业陆续迁出主城区,极大地减轻了城区污染。

积极争取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旅游、医药健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总投资339亿元的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成为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总投资206亿元的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等一批重大产业升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污染防治日益彰显

我市实施“四大保卫战”,将污染防治纳入历届政府重点工作统筹推动。先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等,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统筹推动燃煤污染治理,淘汰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072台;大力强化工业污染治理,五大电力集团所属企业12台发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钢铁行业全部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机动车污染管理,累计淘汰机动车9.8万台;实施扬尘污染治理,扭转了过去施工工地“暴土扬尘”的局面,城市降尘量明显下降;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打通“最后一公里”,过去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五烧”顽疾得到有效遏制。通过一系列治理,城市烟筒“冒黑烟”、机动车拖着“黑尾巴”等现象基本消除。2023年我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2%,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较2014年提高23.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减少了15天。

坚持“三水统筹”,累计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项目80个,完成总投资48亿元;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6个工业聚集区污水全部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城镇、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89万吨/日,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了99%;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市建成区“九河一湖”10条黑臭水体“十三五”期间全部整治完毕,现在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规范化建设1002个,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入江现象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清澈见底的水体随处可见,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了94.7%,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劣五类水体彻底消除,松花江吉林段水质持续保持二类水平;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近年来屡现江城。

确立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土壤污染防治原则,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严格污染地块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推动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查源断源,实施污染地块修复治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在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划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面积达到7076.41平方公里,守住了生态环境底线;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9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完善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我市连续13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我市印发《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规定(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建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健全。

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充分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采用现代遥感、大数据这样一些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及走航车、无人机这样一些现代化执法装备,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问题发现机制,精准识别问题和线索,大大提高了对恶意排污行为的发现能力。

同时,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办理了4000多个群众举报的重点问题,历史性地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松花湖115处拦网养殖设施被全部拆除,结束了松花湖40年的拦网养殖历史;蛟河市天岗矿山整治,为石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雾凇中路垃圾场污染治理,成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成功范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锚定自然生态优美目标,打造美丽江城,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我市必将书写出崭新的绿色奇迹。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安丰武



来源:江城日报

编辑:张晔

初审:王欢

复审:王乃卓

终审:肖模喜

吉林市发布
政务公开、便民信息、本地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