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蛟河部分乡镇农田不同程度受灾,但经各方面拼抢并落实一系列有效举措,今秋——天北镇水稻丰收了

政务   2024-10-22 08:39   吉林  

听天气预报说马上有寒潮降雨天气,10月17日8时许,看到天气晴好,刘伟刚便张罗着让收割机、倒粮车尽早到位:“今天不用等到中午,9点开始割吧!”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蛟河天北人,年近50岁的刘伟刚种地还是半路出家,而且起步就超千亩。2023年6月,吉林市国有资本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蛟河万亩农业产业园项目,在核心区天北镇流转了1200亩土地,需要合作伙伴负责水稻的耕、种、管、收。刘伟刚带着自己的哈哈家庭农场找到该集团,达成合作,秋后集团以保底价回收产业园水稻,从而开启了发展稻米产业之路。

“今年集团又流转了1200亩地,除了一少部分转包出去的,这2000多亩地都是我负责种。现在,稻花香已经收割完毕,中科发5水稻收割也接近尾声。”刘伟刚说,“流转过来的土地,实现了小田并大田,最小的稻池子都有四五亩地,最大的10亩地,从春种到秋收,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今年稻花香亩产达到了1000斤以上,很不错,是大丰收了。”

很多种植大户表示,尽管今夏天北镇及附近村屯遭遇了多轮强降雨,导致部分农田不同程度受灾,但各相关部门采取抢险排水排涝、施肥防虫等一系列的举措,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水稻植株正常生长和发育,把绝大多数受灾农田损失降到了最低,“今年水稻产量不仅没降低,还略有提升!”

作为蛟河市水稻主产区之一,天北镇认真落实“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要求,让农业耕作逐渐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今年,天北镇水稻种植面积为3.5万亩,预计水稻产量为1.75万吨以上。

10月17日上午,在天北镇劳动村的稻田中,3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行驶在金色的稻浪中。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水稻收割、脱粒、装运等工序一气呵成。

“今年天北镇农田机械化率已达98%左右。”镇长王玉成说。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杠杆,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模式的现代化与专业化。仅去年购机补贴就发放了150余万元,新增大型智能化农业机械50余台套。今年9月下旬开始,他们抢抓晴好天气,加快秋收进度,全力做好农机生产服务工作。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年一些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又购置了新型收割机,相比传统收割机,收割一亩地能减少15公斤稻粒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颗粒归仓。

“这个季节看收成主要看三点,一是看穴,二是看株,三是看粒儿。我们一平方米地块儿大约有24穴,每穴约有25株,每个稻穗的最后一个稻粒饱满。从各个方面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天北镇农机站站长王太友说。

天北镇稳产高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土壤肥力。在天北镇劳动村一处水田里,收割机陷入了松软的泥土中,从车辙深度可见这里黑土层厚度超过了30厘米。这两年来,天北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开展土壤深翻、增施有机肥等工作,先后争取近337万元资金,为2万多亩黑土地培肥了地力。刘伟刚算过一笔账,自从实施保护性耕作以来,每亩地化肥用量减少了约15公斤。

此外,在良种方面,天北镇也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高产、优质、高抗水稻新品种。目前,他们的北方粳稻试验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果,明年他们将在良种助力稻米产业发展方面继续加力,努力实现新突破。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邬洪亮
李春红

来源:江城日报

编辑:王蕾

初审:刘振卓

复审:王乃卓

终审:肖模喜

吉林市发布
政务公开、便民信息、本地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