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澂“愙斋”旧藏铜印古玺选(高清)

文摘   2024-06-10 21:49   江西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吴大澂[chéng](1835年—1902年),晚清官员、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大收藏家,吴湖帆祖父。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广东巡抚、湖南巡抚。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主要作品《说文古籀补》、《十六金符斋印存》等。为官经历,重立土字碑、争得中国船只在图们江口的航行权、在吉林巩固边防。《清史稿》卷四百五十有传。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与金文、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



吴大澂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澂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吴大澂又以诗词及散文著称。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试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吉林勘界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十余种。吴大澂,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颇为有识。也喜欢紫砂壶,曾请过当时的制壶名家黄玉麟来自己家里造壶,其壶底有阳文的“愙斋”款,壶形古朴,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


吴大澂暮年兵败,抱恨辞世。1887年(光绪十三年),调任广东巡抚,又同葡萄牙强占澳门和香山七村的侵略活动作斗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澂时任湖南巡抚,奏请从军,奏请统率湘军赴朝督战,不久获清廷允准,旋被任为帮办东征军务。正当吴大澂等集中兵力会攻海城之际,日军利用清军的弱点,采取“佯攻辽阳,实取牛庄”的声东击西战术,吴大澂等未能识破日军阴谋,置牛庄于不顾,全力围攻海城。由于牛庄防务空虚,致使一日之内就被日军攻陷。牛庄失守当天,吴大澂匆匆由田庄台奔往石山站,吴大澂退走石山站后,日军又轻易的攻取营口,田庄台随后也被攻陷。乃自叹曰:“余实不能军,当请严议”。清廷以吴大澂“徒托空言,疏于调度”,下令撤去其帮办军务职,交部议处。旋革职留任,寻命开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复降旨革职,永不叙用。



此后,吴大澂为生计所迫,曾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授徒自给,又变卖个人所藏字画、碑帖、古铜器以补日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吴大澂辞世,时年68岁。蛰居虞山的翁同龢得知吴大澂去世的消息后,特遣人送去挽联:文武兼资,南海北海;汉宋一贯,经师人师。横批:一卧沧江。


在清代的书法史上,吴大澂的大篆独树一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吴大澂生活在收藏和研究商周青铜器最为活跃的时期,收藏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使吴大澂得以见到大量的青铜器铭文和其他各种出土文字的拓片,为他研习篆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上早年书写玉筯篆和多年研究文字学的经验,吴大澂创造出古雅清穆的大篆书风。



吴大澂从1870年进入翰林院期间,就开始关注收藏。同治十二年,吴大澂任职陕甘学政,到西安主管教育,因公务期间可以考察古迹、观摩碑文,所以有了更多的收藏机会。二十余年间,其收藏迅速增长,门类囊括吉金、古玉、书画、碑帖、古印、封泥、文房等,过眼珍品不下万余件。


1873年,吴大澂出任陕西学政。俸禄之外,另有养廉银、出棚费、结余的公费等,收入大增,陕西周代青铜器出土最多,吴大澂开始大规模地收藏青铜器、汉瓦、碑拓等。吴大澂在陕西收藏金石的最大收获是在离职回京前的一个月,即光绪三年三月期间,在西安以百金购得周代名器“愙鼎”,从此他改号为“愙斋”,足见该青铜器在其收藏序列中的地位。为了表达自己对该鼎的珍视,他将自己书斋命名为“愙斋”,并有“愙斋”、“愙斋所得金石”、“愙斋所见金石”、“鼎斋古金文”等斋号印数种,晚年更自称“愙斋先生”而为人熟知。愙鼎在吴大澂去世后,一度流散民间,直到1945年,吴湖帆以重金购归,列入“梅景四宝”,后于1955年12月捐赠给了南京博物院。



吴大澂:金石学研究


金石学自乾嘉之后成为一门显学,吴大澂学识渊博,生逢其时。他与金石界胜流陈介祺、潘祖荫、王懿荣等以书相通,以心相契,相互砥砺,奇赏异析,并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彼时金石学研究的新成果,在古器物学、古文字学和古玺印研究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吴大澂的专著《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恒轩吉金录》及辑自藏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都是在清代金石学与印学史上以广博、专业著称的扛鼎之作。


《说文古籀补》辑录的四千七百余个先秦铭文,皆由吴大澂从古器物墨拓原本中手摹而成,所收石鼓、古玺、泉币、陶文等也均为许慎《说文解字》所未收者。该书文字下注出处,考释审慎,信而有徵,如一字多形也逐个录出。《说文古籀补》首次著录战国古玺等文字,开辟了近代古文字研究新的领域,对篆刻家创作不啻为《说文解字》之外一册实用的金文参考字典。后世丁佛言、强运开效其体例,补其不备,续作“补补”与“三补”之篇。


晚清藏辑古玺印蔚然成风,作为引领当时金石学术潮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大澂以其显贵的身份与雄厚的财力,广搜奇珍逸品,于光绪十四年(1888)抚粤时辑成《十六金符斋印存》二十六册,存印多达一千一百余方。他在题诗中称:“蓄印十六年,积累至二千。古玺得至宝,文字秦燔先”,可窥见其漫长而执着的收藏之路与喜得珍品时的欢畅。《十六金符斋印存》由寓居岭南的篆刻家黄士陵和著名拓工尹伯圜等审编、钤拓,堪称精妙。吴大澂又曾将收藏的数百方古玺辑为《千鉨斋古鉨选》,成为印学史上第一部战国古玺专辑。



吴大澂丰厚的金石藏品、宏博的学术著作及其精湛的大篆书法,对以黄士陵为首的岭南地区篆刻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黄士陵称:“岁丁亥(1887),陵来东粤,就食吴愙翁门下,因得尽睹愙翁所藏,鼎彝而外古印尤夥。陵得一月暇,尽蜕入吾箧中,至愿也。”黄士陵正是在接触大量的愙斋藏品后,印风开始从摹效皖浙两派向自创的光洁浑穆一路转变,吴大澂可以说是成就黄士陵至关重要的影响源之一。


吴湖帆自吴大澂那里继承了很多藏品,如周代邢钟和克鼎、欧阳询的《虞恭公碑》,以及吴大澂生前特别喜爱的古印40余方、官印50余方、将军印28方等。吴湖帆为祖父编的藏品目录,名为《愙斋公书画家藏目录手稿册》,其中著录的文物包括古器物与书画,仅从这一著录便可见吴大澂收藏范围之广、数量之巨、品位之高。




漢歸義羌長

2.4×2.4×3.2cm


公少章

2.5×1.5×1.1cm


韓媭之印 韓少孺

2.2×2.2×0.8cm


田勝迲印 田長卿印

1.8×1.8×0.5cm


張置 日利

1.6×1.6×0.5cm


丙子孟 丙賢之印

1.7×1.7×0.6cm


任始 任翁叔

1.3×1.3×0.5cm


高未央 高翁伯

1.4×1.4×0.4cm


成安 成次孺

1.4×1.4×0.7cm


□說

1.4×0.7×0.9cm


萬宗

1.5×1.5×1.3cm


張捸私印

1.7×1.7×1.4cm


鐘甲

1.4×1.4×1.4cm


屈通

1.7×1.7×1.6cm


趙女信印

2.2×2.2×1.2cm


劉遺私印

2.4×2.4×1.9cm


高志忠

1.5×1.5×2.8cm


相與府仰

2.6×2.6×3.5cm


(转载自深圳市书法院

版权说明:本平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部分文章源自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若所转载文章及图片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纠正


吴俊发艺术馆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文化事业单位,位于广丰区铜钹山大道中段,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为2789平方米,其中:艺术馆展览主楼1716.8平方米,吴老绘画工作室229.2平方米,多功能会议室和办公室334平方米,画廊509平方米,坐落在美丽的樱花公园中,总投资约2000万元。吴俊发艺术馆藏有吴俊发先生捐赠的版画、中国画、藏书票、书法作品197件。吴俊发艺术馆由展览主楼、多功能会议室和办公室、吴老绘画创作室、画廊构成,是集收藏、展览、交流、创作、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场所,将成为我区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而福荫后世。

吴俊发艺术馆

0793—2818111

13979369192

www.wjfysg.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

艺术院校来进行交流展览,也欢迎

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来

吴俊发艺术馆举办个人展


您的“转发”、“在看”与“评论”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和鼓励!

吴俊发艺术馆
吴俊发艺术馆展馆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