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栏 | 每周一鸟:蓝脸鲣鸟

2024-09-18 08:17   河北  


蓝脸鲣鸟



蓝脸鲣鸟(学名:Sula dactylatra Lesson)为鲣鸟科鲣鸟属的鸟类。分布于热带海洋。全世界共有6亚种,我国仅分布有太平洋亚种,见于钓鱼岛(Hasegawa1982)和赤尾屿(Simpson1973)。



形态结构


大型海鸟,体长约80cm,个体比红脚鲣鸟和褐鲣鸟均较大。嘴长粗而尖,呈圆锥状。翅较窄长。脚粗短。通体白色,但飞羽和尾羽黑色。嘴雄鸟亮黄色,雌鸟暗黄绿色。脚灰色。眼金黄色,在黑色的脸上极为醒目。野外特征极明显,容易识别。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热带海洋和海岬与岛屿上,除繁殖期外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善飞行和游泳,常呈小群飞行于海面上空或游泳在海面上,有时为了追觅食物飞到离海岸相当远的地方。

食性:主要以各种鱼类、特别是飞鱼为食,也吃乌贼和甲壳类。

迁徙:主要为留鸟。 





繁殖方式

营巢于大而平坦的海岬与海岛上。成群在一起营群巢,领域性较强,每个小的群体保护的巢域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每窝产卵2枚,通常在产完第一枚卵后相隔约6天才产第二枚卵。因此当第二枚卵孵出时先孵出的鸟已长得相当大,它几乎霸占了大部分食物,结果只有最先出壳的一只鸟能成活。第二个卵的作用实际只是当第一个卵孵化失败后的一种补充,孵化期43天左右。雏鸟晚成性,当雏鸟生长到1 个半月至2个月时体重已超过成鸟,但还不能飞行,经过大约4个月,雏鸟的翅膀才能达到成鸟大小,并能飞行离巢。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撰稿 | 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庞露寒 贾慧焓 
编排 | 何明佳
责编 | 杨瑞可
复审 | 孙洋
终审 | 刘汝丰 马坤

CZ生科院
我们将帮助您了解更多关于我学院的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