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天津,舞台上锣鼓喧天,“评剧皇后”白玉霜正在演出她的拿手好戏。不料,尖叫骤然响起——“天啊!血!”随即,白玉霜身形一僵,瘫软在地……
为何堂堂的评剧皇后的白玉霜会血染戏台?这其中又有怎么样曲折的隐情?
白玉霜是个苦命人,从小在戏班中长大,看惯了世态炎凉,经历了人世浮沉,年龄虽小,却有种不同寻常的成熟。
她知道,唯有“戏”才能养活自己。
十岁那年,她等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天,天光正好,白玉霜正在戏台子后,模仿着戏台上的角儿们唱戏,被恰巧路过的班主孙凤鸣听到,阅人无数的孙班主瞬间被女孩的表演惊艳。
虽有几分稚嫩,但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光彩照人,想遮都遮不住。
孙班主立即找来白玉霜的父母商量,想要亲自培养她。
白玉霜的母亲一听,大喜过望,仿佛看到了无数的真金白银向自己走来……
白玉霜在懵懵懂懂间,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从艺向来是苦的,一年到头,除了初一和十五不吊嗓子外,其余时间都要早起去山脚处开嗓,稍有懈怠,便是一顿毒打。
好在,白玉霜本就天赋异禀,又实在刻苦,学戏不过4年,便出了名。
“你既是入了这行,可就是没法结婚的;一个唱戏的嫁为他人妇,就没有人来捧场了!”
看到女儿积攒的人气越来越旺,她的母亲简直喜不自胜,每日在白玉霜耳边反复叮咛,生怕她撂挑子不干,断了自己的财路。
于是,年复一年,在母亲的要求下,白玉霜不敢懈怠、不敢休息。
她以为这样,母亲就会满足,但她错了……
“唱戏来钱啊,还是太慢了。”
白玉霜怎么也没有想到,为了迅速积累财富,母亲要将她许给当地的富绅做妾!
那一年,她只有17岁!
甚至容不得半点反对,她便被母亲送上了花轿。
可是,那时门第观念深重,戏子出身的白玉霜怎么得到富绅的尊重?
结果,这段婚姻未持续多久,女儿白玉霜便被正妻赶出了家门。
白玉霜万般无奈,只好收拾满地的伤心,再次回到了舞台。也就在此时,她遇见了此生挚爱——乐师李永起。
他虽出身贫寒,却真正发自内心的懂她、疼她、尊重她。
她本想与爱人相伴相依,但这让想利用女儿换得荣华富贵的母亲大失所望。
她不仅极力反对,威胁白玉霜要将女儿的养女卖掉,而且亲自下场抹黑自己的女儿,将她与富绅之间的种种过往说得不堪入目。
终于,李永起知难而退,离开了白玉霜。
在万千红尘,究竟不肯给予白玉霜半点温存……
也罢,从此白玉霜绝情弃爱,将一门心思投入到了舞台表演——
她先后在上海与钰灵芝、爱莲君合演《花为媒》受到上海民众的热烈好评,而后一鼓作气又合演了《空谷兰》、《桃花庵》、《马震华哀史》、《珍珠衫》等优秀作品,受到上海文化界重视。
"白玉霜"这三个字在大上海声誉日隆。
就连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人对这个年轻女子也是刮目相看,赞誉白玉霜为评剧皇后,也有报纸称她为评剧坤角泰斗。
1936年,上海明星公司更是推出了白玉霜主演的电影《海棠红》,顿时轰动大江南北。
但与名气一起来的,却是理不清的祸端——
因为养活着一个戏班,白玉霜经常要与各种权贵周旋,被欺压、被羞辱更是家常便饭。
1934年,白玉霜带领团队在北京演出,却意外被当时的北平市长袁泉看上了。
在遭到白玉霜婉拒后,这位市长竟然打出了维护社会风气的旗号,安排几个警察砸了戏台,将他们驱逐出了北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上海有《新民报》的主编吴菊痴为了得到她,多次给她发出邀约,眼看白玉霜不从,便在报纸上诋毁抹黑她。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白玉霜只得和他吃了顿饭,给了他钱。
可是谁都没料到,吴菊痴人刚出饭馆,就被抗日锄奸分子一枪打死了。
可耻的日本人,竟将这笔账算在了白玉霜的头上。
她被关在牢里两个星期,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身体彻底垮了,患上了子宫癌。
本来好生休养,还能多活些时日,可她硬要坚持上台,把巡演演完,她不能对不起买票来看她的座儿们。
文前那一幕,便是白玉霜表演《闺门劝婿》这场戏时,突发血崩。
"我死,也要死在戏台上!"
面对戏班里别的艺人们劝她别演的话,她惨白着一张脸,却语气坚定地告诉大家。
听闻这话,不少戏子忍不住别过头默默垂泪……
她终究没有扛过去,送到医院后没多久,她便走完了这悲苦、短暂的一生,年仅35岁。
白玉霜的一生,从1907年的呱呱坠地,到1942年的凄凉离世!
她始终在身不由己的命运中,被强权刁难,被日本兵摧残,甚至连自己的母亲李卞氏也只将她当成换取荣华富贵的工具!
锣鼓喧天的的舞台固然热闹,可当热闹散去,独自在台下踟蹰的她,却冷得很,也苦得很,最终在宛转悠扬的曲调中如碾碎的粉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声凄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