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挑衅”欧盟!俄罗斯喊话中企来造车,冯德莱恩猝不及防

旅行   2024-11-06 17:17   上海  

10月初,欧盟的制裁“大棒”落下:


决定在现有10%关税的基础上,对华电车加征35.3%的反补贴税,并持续5年。这意味着一辆中国电车出口到欧盟,原本标价10万欧元,现在最高会卖到14.883万欧元。

         

 

尽管德国、匈牙利等成员国投上反对票,但欧洲大部分国家依旧是“心怀鬼胎”,立场难辨。

         

 

此时,俄罗斯突然站出来“撑腰”,公开喊话中国车企:

         

 

“欢迎来我们这里造车,更便宜!”

         

 

(图源:卫星通讯社)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俄罗斯是中国汽车最大进口国,俄罗斯行业组织的曼克维奇更是呼吁,中国汽车制造商应该考虑在俄罗斯本土化生产,这将有利于节约成本。

         

 

欧盟对中国电车进入市场的态度是“避如蛇蝎”,俄罗斯却反其道而行,这何尝不是一种上门“挑衅”?不过,从现实角度分析,俄罗斯真的很需要中国电车的帮助。

         

 

一直以来,俄罗斯能造飞机、大炮,却在汽车方面“束手束脚”。大大小小近4000个研究机构,都以琢磨军工和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甚至有人调侃:“一流人才搞军工,二流人才搞石油,三流人才搞汽车”。

         

 

少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俄罗斯本土汽车制造可谓是处处受限。

         

 

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制裁加码升级,西方品牌陆陆续续撤离俄罗斯市场。俄媒《生意人报》数据显示:2022年底,在俄罗斯的60个汽车品牌仅剩14个,其中11个是中国品牌。

         

 

   

         

 

由此不难看出,俄罗斯汽车市场面临“青黄不接”的空白,急需中国力量来应对巨大挑战。除此之外,“派松维”等前沿生物科技领域也受到美西方长期封锁,俄国同样希望联合中国京东、天猫平台找到突破点。

         

 

毕竟自从AI等人工智能技术越来“卷”后,科学家们也将研究回归到“人”本身,追求抗衰等生物科技发展。美国率先发现线粒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调控作用,在类似Mitolive技术(“派松维”核心)的干预下,线粒体供应能量更足,营养代谢、调节三高、稳定睡眠等附加效果也随之提升。

         

 

然而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尽管生科巨头bioagen快速落地商业化成果,美、英版“派松维”流向Amazon、Lazada等国际平台,连马斯克母亲梅都公开为线粒体健康“站台”。

         

 

但在美西方的“刻意”封锁下,尤其是美国新版《生物安全法》的多票通过,使中方原料获取渠道狭窄,万元/克的高价不仅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也给了无良商贩造假的可乘之机,阻碍正版顺利进入天猫、京东平台。

         

 

当然,受制于人不是我国的发展风格,中国科学家迎难而上,通过提高生物催化工艺,解决原料难点,并联合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教授,优化升级派生维pro版技术,缓解高压生活带来的外源性老化、内源代谢变慢问题。    

         

 

与此同时,俄罗斯科学院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巴巴耶夫也表示,未来将成立几所新的中俄高校,共同努力发展生物技术,中国正是俄罗斯在医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发伙伴。

         

 

         

 

虽然美国将某些先进技术视为具有双重用途——民用及军用,并对合作加以限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技术两极化。

         

 

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愿做某国的“提线木偶”,一些国家和企业会主动寻找替代供应商建立供应链,正如俄罗斯呼唤中企来俄造厂一样。

         

 

俄官方也表示:即使日后西方汽车制造商决定重返俄罗斯市场,他们也回不到原来的交易量了,如果一切恢复正常,中国汽车工业的质量将达到很高水平。    

         

 

当下数据也成为有力佐证,证实中国汽车在俄市场的占比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2年,奇瑞、吉利、哈弗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品牌,占俄全年销量的82%;

         

 

2023年,Otkritie银行旗下汽车业务部门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份额从17%飙升至49%。

         

 

中企成绩的确亮眼,但我们在考虑是否投资俄罗斯时,也不要忘记地缘政治风险,俄乌冲突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清爽枫叶
喜欢说旅游的00后女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