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缂丝艺术
特邀讲师/石钊钊
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从事多年实验室出土纺织服饰文物、出土绘画的修复与研究工作,助理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理事,响堂山石窟学术委员会成员。《人民日报》、《世界纺织百科全书》、《中华遗产》、北京画院《大匠之门》等特约撰稿人,先后发表多篇专业研究文章于台北故宫《故宫文物月刊》等海内外各类学术刊物。
01
西来瑰宝—缂织技术的东传
从公元前1世纪起,埃及人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缂织技法,这种技术经由希腊化与波斯化的变革,终于被西域的商队带入中国。潜藏在古代绘画装池中的宋缂丝,其上有不少早期异域文明的线索,如萨珊金银器般灿烂地花卉仿佛在诉说着她的故事……
02
辉煌遗音—与宋画同时流行的宋缂丝
远在1000年前那个中国艺术的伟大时代,不仅潜藏于宋画间,也隐匿于宋缂织刺绣中。山水与花鸟彰显的伟大文明,时而静谧,时而喷张……这凝聚的时空却在一针一线间悄然留存。
03
海上仙岛—宋缂丝中隋唐绘画的“长生”
隋唐山水如神话般活跃在典籍中,何为水墨?何为减色?踪迹难寻却掩藏于宋代织绣中。汉代以来中国人的生死观,时至宋代由道教的兴盛逐步回归,形成两宋美术中的复古之风。
识别二维码订阅3讲专栏
可长期回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