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
今天这篇文章,介绍一下内消瘰疬丸。内消瘰疬丸是一个中成药,专门用来治结节。
说起来,这个药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清代名医顾世澄的《疡医大全》里有记载,古代治瘰疬,所谓瘰疬,相当于现在的结节性疾病,内消,从内部攻破、消除,内消瘰疬丸治结节是很好的经验,慢慢地就传下来了。
现在很多人都有的肺结节,这个药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也能治息肉。肺上的结节、息肉,在中医看来,大多跟痰有关,痰性黏滞,喜欢跟其他邪气相互勾结,痰热互结形成的肿块,内消瘰疬丸就很合适。
内消瘰疬丸:夏枯草、桔梗、枳壳、大青盐、海藻、浙贝母、薄荷、天花粉、玄参、蛤壳、白蔹、连翘、熟大黄、甘草、生地黄、当归、玄明粉。
夏枯草是君药,夏枯草苦寒,有清肝泻火的作用,同时还能疏泄肝气,气郁化火在现代人身上非常多见。
薄荷辅助夏枯草疏肝气,清肝火,效力相对柔和。
肝火大了,就往上跑,侵袭肺脏,灼烧肺中津液,使津液黏稠,形成痰。痰与热结合在一起,就是痰热。
既然有痰热,那就要清热化痰,浙贝母苦寒降泄,它能够胜任,浙贝母因主产于浙江一带而得名,这个药既能清热,又能化痰。
白蔹、连翘是清热的,大青盐清热解毒,大青盐也是中药,入丸散剂,或者外用。
桔梗上行,把这些药带到肺,针对肺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作用。
枳壳下行,枳壳的作用是降气,通过降气,把痰往下降,配合大黄、玄明粉,给邪气制造一个出路,先打扫干净,再集中清理出去。
中医有一种说法,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道通畅,肺中的痰热顺理成章就能排出去,大黄、玄明粉就是两个泻下的药,有泻热通肠的作用,这三个药效力就在于通。
当然还要配上一些软坚散结的中药,海藻、蛤壳以及前面的大青盐,大青盐寒能清热,咸能散结,海藻、蛤壳生长在海里,味咸,咸味的中药能使肿块更好地消散。
最后用玄参、生地、当归、天花粉滋阴养血,当热邪把津液烧灼成痰,也就意味着,津液被消耗了,那么,身体可以利用的津液就变少了,缺失的这一部分,用这些质润的药补回来。
当然还少不了甘草这个和事佬,它能够聚合多方力量,提升战斗力。
到这里考虑的就差不多了,把这些中药配在一起,组成内消瘰疬丸。
整体来讲,内消瘰疬丸比较适合体热的人服用。
怎么判断一个人的体质是热的还是寒的?
可以根据痰的黏稠程度以及痰的颜色来判断,痰质是黏稠的,颜色是黄色,黄黏痰是痰热。还可以看舌头,舌质红,苔黄腻,也是痰热之象。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温暖中医,原创文章,版权归温暖中医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