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噬城后

体娱   2024-11-17 13:37   广东  

明昇集团《筑梦天下》

由明昇集团 筑就城市科创新空间

特约呈现

近日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巴伦西亚附近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水导致两百多人丧生成为现代史上西班牙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之一。据说西班牙气象局 提前数天就预报了大规模降水也提前发布了红色警告但巴伦西亚还是没能躲过洪水带来的侵害那问题出在了哪里? 

据历史记载,1957年当地也发生过特大洪灾,当时巴伦西亚的图里亚河泛滥,造成了81人丧生。而作为应对,西班牙政府在1965至1972年间实施了“南部计划”,将原本直穿市区的河流改道绕行。但尽管如此,今年人们 还是没能躲过水患的侵袭。

截至11月8日上午,这场洪灾已造成至少223人死亡,约78人失踪。在受灾最严重的巴伦西亚自治区奇瓦镇,8小时内降雨量达491毫米,超过之前20个月的降雨总量。这导致巴伦西亚超过7.5万栋房屋受损,至少19万人受到影响。洪水发生时,一些民众被困在地下停车场和隧道内的汽车中。据报道西班牙政府调动了近1.5万名警察和军队人士前往灾区协助疏散、搜救和灾后清理工作。另外,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也在为受灾社区提供基本物资、医疗援助等支持。

根据西班牙生态转型与人口挑战部的最新报告,在洪灾发生之前,西班牙大约四分之三的地区已经陷入普遍的干旱或半干旱状况,大约20%的土地已经发生了沙漠化。这种环境状况使得这些地区在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时,极易引发洪水灾害。
另外,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在过去20年中显著加剧了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例如,2007年热带气旋“锡德”在孟加拉国造成了超过4000人死亡,2008年热带气旋“纳尔吉斯”在缅甸导致了超过138000人死亡,2013年台风“海燕”在菲律宾造成了超过7000人死亡。这些事实再次表明气候变化是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全球极端高温、降水和干旱,城市该如何做出适时的回应,缓解气候危机,为民众提供庇护?本期节目让我们一同去探寻那些曾经经历过水患的城市看它们是如何重建与避免重蹈覆辙。

东京“地下神庙”

东京最著名的排水系统是被称为“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的巨大工程,历时14年,于2006年完工。这个系统由长达6.3公里的管道和5个巨大的竖井组成,每个竖井的储水量高达1300万加仑,整个系统每秒排水量可达7000立方英尺,相当于12秒内就能排空一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整个排水过程通过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系统的高效和安全运行。

新加坡“滨海堤坝”

在暴雨期间,这座堤坝的9道“波峰门”,也就是坝顶上的铁制闸门会开启,以便将蓄水池内积聚的雨水引导至海洋。当水位上涨时,滨海堤坝的7个巨型排水泵就会启动,将额外的雨水从低洼地区抽送至海中。

新加坡将原本单调的水坝转变为充满乐趣的休闲胜地。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滨海堤坝不仅是“资源永续”教育活动的场所,也是水上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从最初的“与水争地”转变为“还地于河”以及“与水共存”

荷兰这个低海拔的国家几乎有一半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自古以来荷兰人就与水有着不解之缘13世纪起,荷兰人便开始大规模的与水争地运动20%的荷兰国土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因此有了“上帝创造了世界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的说法他们以独特的治水哲学,将洪水风险管理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工程奇迹。

这是一座建于1932年全长32公里的拦海大坝。而它的诞生缘于1916年的大洪灾冲垮了须德海的堤防,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迫使荷兰启动了阿夫鲁戴克大坝的修建计划。
阿夫鲁戴克大坝,宽达90米,高出海平面7米,在大坝的顶部铺设了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它成功地将曾经的须德海转变为内陆的艾瑟尔湖,并且通过排干部分湖水,开辟了超过1700平方公里的新土地。这项工程不仅极大地缓解了长期困扰荷兰的洪水问题,还催生了荷兰最新的省份——弗列弗兰省。这个省份是在大坝建成后,利用围海造田技术在新形成的陆地上拔地而起
荷兰“三角洲工程”

马仕朗大坝,作为“三角洲工程”的压轴之作,是全球最大的可移动工程建筑之一。这座宏伟的大坝由两个巨大的扇形自动闸门构成,总长达300多米,它的高度与埃菲尔铁塔齐平,而重量更是达到了埃菲尔铁塔的四倍。

伦敦“泰晤士河屏障”

泰晤士河屏障,横跨泰晤士河,总长度为520米,设有10个巨大的钢制闸门。当这些闸门升起时,主闸门的高度相当于五层楼建筑,宽度与塔桥的开口相当,每个主闸门的重量高达3300吨。这个屏障守护着伦敦中心区域,面积超过125平方公里,使伦敦免受洪水的侵袭。自1982年投入使用的泰晤士河屏障不仅是工程技术的杰作,也是数学模型和工程设计的杰出展示

威尼斯“摩西”系统

在1966年,威尼斯就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洪灾,自那以后,当地政府便开始着手规划一项防洪工程。1984年政府启动了“MOSE——摩西”项目,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了保护这座水城免受未来洪水的侵袭。

“摩西”系统被设计来守护威尼斯泻湖的三大入口——利多、马拉莫科和基奥贾。这些入口是潮汐水流入泻湖,进而扩散至整个亚得里亚海的通道。系统由78个显眼的亮黄色挡板组成,它们平时隐藏在水中,几乎看不见。

当遇到异常涨潮时,系统会通过注入压缩空气,将挡板升起,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阻挡汹涌的潮水。然而,项目因为贪污、技术问题等诸多原因,导致工期一再推迟,成本也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算。一直到2020年,这个项目才终于完工,为威尼斯提供了一道新的防线。
未来,在面对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时它能让威尼斯免遭“沉没”吗?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今晚19:00播出的《筑梦天下》!
主编:丁杰
监制:龚赟、罗羽鸣

《筑梦天下》


播出平台:凤凰卫视中文台

首播:周日 19:00

重播:周日 06:30

          周一 03:30  11:00

          周五 04:00

          周六 13:30

                  凤凰卫视资讯台

首播:次周周日 13:30


可安装凤凰秀APP观看节目直播及回放



凤凰卫视筑梦天下
《筑梦天下》是凤凰卫视精心打造的一档建筑人文类节目。 播出时间 凤凰卫视中文台 周日 19:00-19:30 周一 11:00-11:30 凤凰卫视资讯台 周日 13:3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