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文章来源于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作者润泽园
01
学习,贵在什么?
五百多年前,也就是明朝1511年,有一个叫乔白岩的官员要到南京赴任,特地去找阳明先生论学。这段论学的对话,被记载在《送宗伯乔白岩序》一文中,给我们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启发:
学贵专
阳明子曰:“学贵专。”
先生(指乔白岩)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qū]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
乔白岩向先生请教学问之道。阳明先生答以简短的三个字——“学贵专”,学习贵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乔白岩表示认可。他说:“我从小就喜欢下棋,废寝忘食,每天就想着这一件事。一年下来,打败了乡里所有人;三年的时间,全国没有人可以与我抗衡了。学习确实贵在专注啊!”
阳明先生没有回答,只是在片刻沉默后,又说了三个字。
学贵精
阳明子曰:“学贵精。”
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学贵精”,也就是说,学习贵在一门深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把它学精、学透。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是不行的。
对此,乔白岩先生也很认同。他想起当年学习文词时,饱读了很多书籍,每一句都要去追根溯源,从宋唐追寻到汉魏,字字推敲,乐此不疲。他感慨道:“学习确实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啊!”
同样地,阳明先生对此未置可否,沉默后又说了三个字。
学贵正
阳明子曰:“学贵正。”
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最后,阳明先生给出了可谓是振聋发聩的三个字——“学贵正”。
对于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内容要正啊!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听到这里,乔白岩陷入沉思。他说:“是的先生,我到中年才开始学习圣贤之道,现在对于年轻时把太多的时光浪费在下棋和文词研究上感到很惭愧啊。我现在对它们已经不再上心了,先生您觉得怎么样呢?”
对于乔白岩前两次的阐述,阳明先生都未予以任何回答,直到这里,阳明先生才作出了正面的回应。
02
学习,是学背后的“道”
阳明先生说:学下棋、学作文,都是学习,但真正的学习,是学背后的“道”。道就好像一条大路,此外便是荆棘丛生的小路。
“学弈则谓之学,学文词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如果仅仅是专于下棋、精于作文,却没有去学背后的道,这种学习就变成了外求,就离道很远了。
所以,真正的学习,不是停留在技艺上,而是更深一步,去求索技艺背后的“道”。
有这样一则故事:
孔子跟随老师学习弹奏一首曲子。一段时间后,老师觉得他不用再学了。但孔子并不着急,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学到弹琴的技巧。
又一段时间后,孔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技巧,老师告诉他:“你可以学别的了。”
但孔子却说,自己还没有感受到曲子想表达的意境,便又继续学;当他领会到曲子背后的意境时,依然认为要继续深入学习,因为他还不知道这首歌讲的是谁,寓意是什么。
终于有一天,孔子正专心致志地弹琴,用心领会曲子的韵味时,感觉到这首曲子是在弹奏一个人,这个人皮肤有些黑,有着修长的身材,目光辽阔,他一定是有着广阔胸襟的周文王。
孔子学习弹琴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技艺上钻研,而是体会了曲子背后的道。
来源:大美祖国 作者:曹修月
03
明学技艺,暗学道
我们总是对孩子说:“琴棋书画总要学一门,有一技之长,将来工作也好找。”
然而,在阳明先生看来,让孩子一味地学习琴棋书画是不太对的。一个人如果不是为了求道而学技艺,只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就会陷溺在事情之中,甚至让技艺本身变成了他傲慢的资本。
文章写得再漂亮,如果只是堆砌的辞藻,就落入了邪僻之中;一幅画画得再精细,如果只是为了彰显画家的才华,这样的艺术是没有意义的。
正如阳明先生所言,“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如果落入了“溺、僻”之中,那么专精于琴棋书画,与专精于搓麻将,本质上的区别又体现在哪里呢?
因此,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学习技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学习技艺的目的,决不能仅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华,也不能仅仅限于养家糊口。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则它在我们心灵品质的提升与生命价值的实现上起到的作用,便可谓是微乎其微了。
技艺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了化育人心,是为了传达一份道的力量,帮助他人建设心灵品质。
文章来源于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作者润泽园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