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则万事可成

文摘   2025-01-21 21:02   北京  

一份有良知的心学微刊

来源于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作者润泽园


昨日大寒。民谚有言: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春夏秋冬,四时按规律运行,万物有序,生生不息。人生社会发展,也有其内在规律。掌握规律,看清本质,方能有所获益。

如何从根本上思考问题?如何按着宇宙运行的法则行事?阳明先生和弟子陆澄的一段对话,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日,陆澄向阳明先生提问:“先生,到底什么是主一之功?”

他打比方说:“比如,读书的时候就专心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所有专注都集中于书中;接待客人的时候,就一心接待客人,其他的都不用想。这是否就是主一了?”

显然,在陆澄心里,他认为“主一之功”就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

阳明先生说,这不是“主一之功”。按照这个逻辑,好色的时候,就专心于好色这个事情,一定要达到目的;贪财的时候,就一心琢磨贪财,一定要获利到手,不管手段如何。如果这叫主一的话,那么其实是“逐物”,向外驰求了。向外驰求逐物,怎么叫主一呢?

所以,不能把主一之功误解为做事情专心致志。为什么?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学习、工作、交友、恋爱……千事万事,其实只是一件事:就是让我们所做的事情成为天理的呈现,这才叫“主一”。
在具体的每件事情上,我们当然可以专心致志地做事。但是,如果我们做的这件事,不是天理的呈现,那么这件事就做偏了。事情一旦走偏,我们越努力,越专注,可能结果越糟糕。

这就像是盖房子,四梁八柱先稳住,然后再添砖加瓦,装修装饰。如果承重的柱子倒了,房子就塌了。装修装饰的再好,也终究是镜花水月,立不住。

做人做事的根本是心中存一个天理。天理在哪里?阳明先生说,良知即天理。我们人人心中有个良知,知善知恶,知是知非。凡是善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相反,凡是恶的,必然导向覆灭。因此,做人,把“人”字立住了,事才能成

主一之功,其实渗漏在我们日常每一件事上,指导我们把人做好,把事做成。

简单举两个例子。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和同事就某些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会起一些小冲突。

面对这些冲突,我们该怎么办呢?

先观照自己的念头,如果我们的念头,全部是出于私意,如:“我一定要胜过他。”“不采纳我的意见,是不是看不起我?”“知道的多一些,有什么了不起?我偏不听你的!”

这样的念头,就不是天理的呈现,是小我的呈现。如果被这些念头驱动,我们就会做出很多不应该的言行,伤害同事关系,更不利于有效推进工作。

如果,我们始终秉持着如何让工作效益最大化?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用人所长?这类的思考,就是天理的呈现,我们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言行,用更具建设性的思考去做事情,结果必然不同。

来源:大美祖国 作者:戴京闽

再比如,婚姻关系里,夫妻双方每天朝夕相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但是,如果我们在心底里认为,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那么,千事万事,千难万难,夫妻都会同心跨坎。因为,这句话,就是天理的呈现,就是那个四梁八柱。核心稳了,大浪小浪打过来,都无妨。

但是,如果我们在每一件事上,都要评评道理,看看谁对谁错,那么再好的感情也会在这样的内耗中被消磨掉。因为心中有爱,我们体谅对方的不易,我们也能看到对方不恰当言行背后的渴望,像海一样容纳对方,可能就会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

一位妻子分享道,最近出差在外,工作很多很忙,但是家里一岁多的宝宝总是吵闹着要和我视频。上一秒领导刚安排完一个紧急任务,下一秒爱人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进来。因为着急交差,就挂断了电话。结果,电话又打了进来。如此三五次后,我暴躁地吼了爱人。

“没看到我正在忙吗?为什么总是打个不停?”吼完那一秒,我就后悔了,定是宝宝闹个不停,他没办法才向我求助。

本以为爱人会很生气,结果,他笑呵呵地说:“宝宝,你看,妈妈吼我。”说完,还朝宝宝做了个鬼脸。那一刻,我很感激他容纳了我的坏情绪,给予了我无条件的爱,让我能够安心完成工作。

主一之功,就是让我们的心定下来。定在哪里?定在天理上,定在良知上。因为,千事万事,只是一事,只是致良知。如致良知,如是好事。

作者润泽园



推荐阅读

发现一个残忍真相:一个家里,妈妈越自我,孩子越优秀;妈妈越全心付出,孩子反而越平庸!
贫穷定律:越混越差的人,一般会有这三个特征,希望你没有!
人际相处的基本顺序:不要搞反了,否则关系早晚破裂
一个人,如果能在两件事上“不怒”,说明他非常不简单





更多国学知识,都在这里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

心学
心学传播第一平台。担当世道,力行所知。让心灵成长,让心性成熟,让精神愉悦,让人生圆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