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究竟是去北上广、留在大学所在城市,还是回家乡?

教育   2025-02-03 21:01   山西  
每年毕业的同学都会遇到这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业要去哪个城市工作?

是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还是去北上广深?父母想让我回家乡,我要不要回?

想回答这个问题,你要搞清楚下面3个问题:


1
不同城市工作机会一样吗?
求职选城市这个事,其实涉及到了供需的两方,并不单单是个人意志就能完全决定的。

所以,你需要了解一下:工作机会的供给方,在城市上有什么特点。

每年求职季,总有很多同学会问我:“学委,怎么不发沈阳的校招信息啊?南昌怎么没什么信息啊?多发一些长沙的机会吧!别总发北上广深的机会呀!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志在高薪、却又想家乡附近求职的同学,无奈的发现:应届生年薪大几十万的工作,基本上只集中在北上广深杭这几个城市。出了这几个城市之后,可选的机会断崖式减少,甚至基本绝迹。
 
这个现象反应出什么问题呢?
 
其实,这就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事实:由于一线城市的聚集效应,大量的优质工作机会都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
 
除了北上广深以外,第二个梯队就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新一线城市。

这些城市相对来说,工作机会也比较多,但还是远不如北上广深。
 
「脉脉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浙江聚集了最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某年平均薪酬最高的互联网行业的研发岗位,机会数量排名第一的就是北京,有近6万个招聘机会。排在第2、3、4名的上海、广东、浙江,分别有1万左右的机会数量,而排名第5的四川,机会数目一下子跌到不足2000。

而其行业岗位,比如:法律、文化传媒等,也都存在类似的趋势:排名第5的地区,机会数量不足排名第一地区的1/10。连第5名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其他排名更靠后的地区了。
 
地区差异相对不那么明显的,一般都是传统行业、或中低端岗位,比如:金融行业的理财、保险,通信电子行业的技工岗,地产建筑行业的中介经纪人,服务业的餐饮、市场销售,制造业的销售、生产制造、技工等。


2
选城市时,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第二个因素,就是求职机会的多少、和薪酬水平了。

尤其是想去互联网、传媒、高端服务业等热门行业的话,或者你追求高薪的话,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必须要到大城市去工作。而如果你想要去到二三线城市,就势必要调整自己的求职目标。

一般来说,银行、四大、快消、零售等行业名企,在省会级别的城市还是有不少机会的,可以考虑。

第三个因素,你也可以考虑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

因为,区域名企肯定都会在当地的高校举办宣讲会,相应的,所在学校的同学,获得offer的成功率就比较高。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坐拥主场优势,招聘不用四处奔波了。

这个原则还可以反向利用。很多同学因为一些原因,必须得去某个城市,比如自己的男/女朋友在这个城市等。
那么你求职的时候,最好直接去该城市最好的几所大学蹲点,关注他们的宣讲会、招聘机会,这会让你应聘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第四个考量因素,就是与家乡的距离。

离家近的话,回家探望的成本就很低;而且,离家越近,家族的人脉就越多,就比较适合那些比较依赖人脉的工作。

第五个因素,就是生活成本、生存压力。

这个很好理解:大城市平均工资高、但生活成本也高,租房、通勤、吃饭都很贵;而且待遇高的工作,加班、业绩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中小城市呢则恰恰相反,买房买车不是梦,可以过上闲适安稳的小日子。
 
这么算下来,感觉各个选择都有利有弊,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啊?这里呢,学委教你一个决策打分表,可以帮你减少纠结。
 
把上面的5个因素写在表的第一列。第二列呢,你给这5个因素进行重要程度的打分。方法是把100%分配给这5个因素,你最看重的因素就给的高一点,但最终5个因素相加必须是100%。第三、四、五……列就写你要对比的城市,并且给每个城市在这5个因素上进行打分,每项的满分就是20分。
 
每项打分乘以重要程度的分,相加之后就是每个城市的得分了。得分高的,自然就是最适合你的城市了。
 
这里,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看看这个表具体怎么用。
 
比如有同学问:我是沈阳人,在南京读书,新闻相关专业,打算专业内就业。我不知道是应该留在南京,还是去北京闯荡,或者是回沈阳?
 
首先,她需要把这5个因素在自己心里的重要程度打个分,她思考后,分别给了:30%、30%、10%、10%、20%。然后,她给每个城市的5个因素都打分。最后,分数乘以重要程度之后再相加,就得出了每个城市的总分。

你可以看一下这张图片:
 
通过表格我们看出,对于这个同学来说,就业机会和薪酬都是她非常看中的。因此,她得分最高的是北京,其次是南京,她就可以主要选择这两个城市的机会。

当然还有的同学会有一些特殊因素,比如刚才提到的男女朋友的问题等。

那这样的话,你还可以增加第六、甚至第七个因素,这样会更加准确。

当你有了明确的城市倾向性之后,你的求职季到底是该守着学校、还是直接奔向目标城市去求职,就清晰多了


3
哎!异地求职机酒成本很高!
这个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那么学委的建议是: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尽量不要错失机会,勇敢的去外地求职,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很多同学总担心,万一最终没拿到offer,钱不是白花了吗?

但你要知道,赢面往往都是努力挣来的,好的结果往往是因为先无问西东的付出,然后你积累出了一个好的结果。而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好的offer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还有的同学担心:异地求职时,外地学生和本土学生在一起PK,会有竞争力吗?这个肯定多多少少会有影响,主要是心理层面的。

但是,从竞争层面来讲,绝大多数企业不会仅仅因为你是外地的,就不给你机会的。这里提醒你一点,你可以把简历上的联系地址写在当地,以显示你异地求职的决心。

其实,只要你个人实力强,各个招聘环节准备的充分,你的赢面绝不比当地的同学小。

当然,如果经济方面有压力,或者学校导师不放你走,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下,你也不能放弃,一方面,你要关注自己学校的招聘机会,学校也是有很多来自外地的名企的。
 
另一方面,可以远程关注你目标城市重点高校的宣讲会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伺机而动。

还要提醒你:如果你的目标是单一城市,那么为了稳妥起见,在投递企业的时候就不能太挑,各种档次、各种方向的,尽量多投,力争在有限的机会中,多拿几个Offer以备选择。

当然,如果你认为年轻就该闯一闯、去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企业,并不太在乎去哪个城市的话,那就更好了。只要你全面撒网、全面出击,往往能有很不错的收获!

总结一下:城市的选择,确实是很重要的议题。但同时,Offer没到手之前,选择权还没到你自己的手里。
 
所以,不反感的城市、机会,一定要多投多面,不要在拿到Offer之前就开始挑肥拣瘦。

找工作是一个困难并且有一定偶然性的事情,在拿到心仪Offer之前,每加入一个限定条件都会几何级数地提升难度。

所以,你必须拥有足够出众的实力才能把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问题来了: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才可能把选择权掌握在手里?才能稳妥拿名企offer?

按照我们多年大学生辅导经验,包括不限于:表达能力、反应速度、心理素质、沟通谈判力、抗压能力、领导力、商业案例分析能力、数字化思维、逻辑思维、数理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岗位必备的技能等维度。

但是你要知道: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科学的刻意训练才可以培养的!

像思成的很多学员们,更多会在做项目、做实习过程中扎实提升,再加上一些应聘技能的专项训练,理论+实践双管齐下。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遇见很多困难,比如——

找一个实习,可是:
怎么才能申请到实习?要申请什么样的实习?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实习变得有含金量,更能培养自己的能力?

参加一个项目,可是:
怎么才能找到大厂的项目?怎么才能找到真正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有含金量的项目?

培养自己的应聘技能,可是:
具体应该怎么培养?怎么才能知道企业招聘的标准,怎么才能通过网申、网测,怎么才能在面试时说出面试官想听的话,把故事有逻辑地讲出来让面试官记住?

不要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你还可以选择:

思成·名企储备vip
从项目、实习、到应聘技能培训,
从暑期实习到秋招春招,
专业求职导师全程陪伴,
陪你直到拿下满意Offer为止!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咨询名企储备VIP报名详情哦!



思成实习校招
国内一线大学生求职素质教育品牌,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提供成长机会,解除大学迷茫,提升求职素质,实现职业梦想,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