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的馒头叫馍馍。 心灵手巧的阜平人有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品味。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蒸馒头的吧!
没错,这是面做的。那鱼眼睛是黑豆。
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
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这是过年的前奏。二十七的晚上,家家户户开始忙碌的和面。在老家人们都会蒸好多馍馍。一是走亲戚互相送馒头;二是家里有个风俗习惯,从初一到初五,是不可以蒸馒头炒菜的,因为谐音听起来像争争吵吵。所以,为了一年的幸福和美,人们就在年前就准备好多。
娘会发好多面,面是前一天用面肥发酵好的,蒸花馍和枣馍的面要比平常蒸馒头的面要硬。事实上和面也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和面讲究的是三光,面光,手光,盆光。面团在娘的手里逐渐光滑起来!和好的面用湿布盖好,以防止僵皮!放在留有温度的锅里任其发酵。
发好的面里要加入碱面的,碱面的多少决定了花馍,枣馍的好坏,碱放的少了,面发酸,不起,蒸出来的馒头没有形状,不光不好看,还不好吃!碱多了又发黄,不过在老家如果馒头碱大了,那些巧婆娘们聪明的很,取硫磺点着,放在锅里,继续蒸几分钟,这个过程叫熏馒头,通过化学反应,发黄的馒头瞬间就变得雪白。终究是熏不透的,里面还是黄色。而人们也就不太在意!好在送人,上供,是白花花的馒头,不会让人家笑话了。
硫磺是有毒的,娘是不用的,试碱放的多少娘有自己的方法,揪一小块面团,放到火盆里烧熟,烧熟的小面团就散发着香气,每每馋的我和妹妹直流口水,当然娘看了碱是不是合适后,会把这个面团祭灶,祈求灶王爷保佑。而我们就会趁大人不注意,偷一块面团放在火盆里烧熟。那时候的火馒头实在是一种美味!
蒸花馍需要剪刀,锥子,小木梳子,还有红豆,黑豆,花椒子。枣馍用的大枣,红红的散发着诱人的颜色。巧婆娘们用简单的工具,一揉,一搓,一剪,配以合适的装饰花纹,一个个微妙维肖的动物就活灵活现。
上锅蒸馍也是技术活,锅里填了半锅的水,火讲究的是连续均匀,不能着着一会灭了,所以烧火就是关键。柴禾儿在锅底发着噼里啪啦的声音,火红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咕嘟嘟的发出声响,热气顺着锅盖的缝隙冒出来,屋里就被热气所笼罩,一锅馍馍蒸二十分钟就好。倘若是想要馍馍开花,在快要蒸熟的时候,火烧的旺些,那时候最记得二嫂,跪在地上,用块木板使劲的扇火,火势便旺了起来,蒸熟的馍馍个个咧嘴大笑。如果在蒸馍馍的过程中有谁来串门儿了,串门儿的人赶紧的给主家灶堂里舔火,意味着添柴(添财)。
蒸好的馍馍,娘会给它们点一个个的红点,红色的点在雪白的馍馍上跳跃,就像日子随即红火起来!馍馍蒸好后晾凉,收在白面口袋里备用,等着上供,送亲访友!馍馍在那个时候肩负着联络感情的重要角色,所以每家每户都把蒸馍馍看作是头等大事!
如今人们更多的是买馍馍,而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发面,蒸花馍,枣馍。我却认真的重复小时候的记忆,娘做馍馍的过程,只是不用烧火而已。馍馍做好了,却没有小时候当做礼物送的风俗,只是在朋友圈里晒晒照片,点赞而已。有时想来,实在也是一种悲哀。过年越来越没有味道。自己重复娘的做法,家的习俗。只是自己努力在找家的味道,小时候过年的幸福!只是自己在想家而已!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更多 阜平美食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