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名字就是最好的对外展示名片。好的名字不但要好听、好记,更要有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外传递城市最核心的价值。
因为时代的改变,城市的名字也在不断改变,有些城市,因为名字更改得毫无特色,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让人忿忿不平。
早在秦汉时期,琅琊便作为地名出现在中国史书上。这里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秦至宋代,琅琊一名沿用上千年,北宋改名为沂州,一直沿用至清代。民国初,沂州改兰山县,很快又改成临沂县。1994年12月,临沂县正式成为地级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灭鲁国就曾设置兰陵县。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从东海郡西部分出兰陵郡,辖五个县。历史上,枣庄是古兰陵郡的核心地区。明朝初年,在今枣庄市中区一带,由于煤矿开采,形成聚居点,又因村头有片枣树林,就命名为枣庄。1960年,峄县(古兰陵郡治所)升级并改名为县级枣庄市,县治迁至枣庄镇。1961年,枣庄市升级为地级市。2014年,临沂市兰陵镇所在的苍山县,灵机一动,更名为兰陵县。自此枣庄再无兰陵。歙县古为府城驻地,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的徽州府,与下辖的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合称“一府六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出于发展旅游业的考虑,又决定改徽州为黄山市。安徽将徽州改为黄山,这么多年来一直令当地人意难平,而有关于“黄山复名徽州”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不知何时才能如愿。隋至清末的千余年间,合肥一直为庐州、府、路治所。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52年,合肥市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省会,简称仍为“庐”或“合”。汝南郡设置于汉初,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郡、州、府治所,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驻马店之名始见于元朝,原本是驿站名。驻马店市设立于1949年,先后为专署辖市、镇、省辖市、县辖镇。1980年,设立县级驻马店市。2000年,设立地级驻马店市,原县级驻马店市改置驿城区。常山,因三国典故而为人们所熟知,常山赵子龙的名号千古流传。常山郡原名恒山郡,因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称常山郡,治所在真定(今石家庄市正定县)。真定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曾经是古代华北平原中部最繁华的大都会,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石家庄村的名字由来可以追溯到明朝,最初是一个小村庄,名为石家庄村。近代以来,作为京广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点,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石家庄成为了晋冀间的物资转运枢纽,发展迅速。历史悠久的九原是秦朝36郡之一,还是吕布的出生地。九原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前的赵国。到了清代,清政府根据需要下达行政命令,将九原改名为包头。1953年,包头市设郊区,1999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准将包头市郊区更名为九原区。陈仓历史悠久,因楚汉争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而为人们所熟知。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慌忙逃到蜀地,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唐肃宗“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
沈阳是满清王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省和奉天市分别改为辽宁省和沈阳市。此前,“奉天省”曾有“辽东”和“盛京”等诸多旧称,却唯独没有叫过“辽宁”之名。从1929年到1954年的15年间,辽宁省在奉天和辽宁之间反复改名,沈阳市也在奉天和沈阳两名之间来回变化,直到1954年才最终确定辽宁省和省会沈阳市的名称和地位。澶渊也叫繁渊,原本为湖泊名称,隋设澶渊县,唐、五代设澶州。因宋、辽在此签下“澶渊之盟”开启两国百年和平而名垂青史。金代改澶州为开州,民国时复称濮阳。198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濮阳县,建立濮阳市。除了以上城市,你觉得还有哪些城市因为改名而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