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不亲,阶级分,肯洛奇更懂他们

体娱   电影   2024-08-24 08:20   陕西  

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时候,那些不美好的生活便开始离我们远去了,不仅仅是在现实当中,而且是在媒介当中。不美好的永远不会被主动看见,尤其是当消费主义盛行的时候,那些不美好总少不了一种被遮蔽,然而当传媒被普通人也能掌控的时候,不美好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但他们的出现,或者是猎奇,或者是迎合我们所看到的不美好,距离真正的不美好或许还差得远。



今天给大家推荐《石雨》,这是英国导演肯洛奇一部经典影片,本片讲述了两个失业的中年人的故事。鲍勃和汤米是两个中年失业者,因为生活一度陷入到窘迫的境地,于是,两个人决定去郊外偷羊,趁着下雨,费尽心思偷到了羊之后,肉店却不愿意收,无奈之下,两个人只能把羊交给厨子,让他切好之后自己去售卖。然而这个时候意外却发生了。鲍勃的车被人偷走了。



对于鲍勃来说,车子就是他即将就业的希望,然而这个希望瞬间破灭了,无奈的两个人只能继续打着零工继续着生活,教堂要举行正大的庆典,这个时候,鲍勃的女儿需要一件礼服,即便是神父说可以给她一件别人的二手衣服,但鲍勃并不愿意接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赚钱足够买礼服。然而赚钱何其难,鲍勃最终借了高利贷却谎称自己赌马发财了。纸包不住火,有一天,催收的人找到了鲍勃的家人。



鲍勃和汤米并不是生活中我们所看到芸芸大众,甚至于很多影视作品中,鲍勃和汤米或者是不出现,或者是出现了之后会被当作一个喜剧路人,然而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也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但是他们却经常被忽视,原因很简单,因为影视创作者考虑的是如何为自己的顾客服务,显然,鲍伯和汤米并不是消费时代的所谓的“顾客”。



有人说二十世纪中后期到现在的的电影基本上都沦为了中产阶级的玩物,这句话确实是戳中了现实,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个曾经在二十世纪发生重大影响的媒介会逐渐的沦为一种工具,一种赚钱的工具。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当电影这个工具可以用来赚钱的时候,人们需要考虑顾客在哪里。



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顾客是上帝”,如果不能了解上帝的喜好,那么赚钱无从谈起。当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时候,考虑的第一要素自然是成本与收益,于是,谁能花钱进电影院看电影,谁就是上帝,而这个群体人数最多的莫过于中产阶级,最终,他们就成了电影世界的核心人群,以及荧幕上出现最多的人。



而本片中的鲍勃以及汤米便是无所谓的路人,他们的生活也就不会被创作者所提及。因此,当肯洛奇将这两个普通的英国失业中年人展现给观众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不同。



当然,自然有人会说,肯洛奇将最好的美给了鲍勃和汤米两个人,而将最坏的恶给了带给两人伤害的人,这并不客观,然而电音本身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呈现,作为一种媒介工具,我们自然知道作品本身的价值观是跟随着创作者的价值观转变的,当电影越来越偏向于某一个群体的时候,其他群体的曝光度就少了,而在一个特定群体成为主流的时候,自然会对于这个群体身上加之以各种光环,而那些被忽视的,则成为了不会发声的垃圾桶,可以随意地丢弃任何“废弃物”。某一天,这个角落被看到,重新有人为他们发声的时候,自然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这很正常。



好与坏并不是贫与富的跟随项,穷人中有好人,富人中也有,反之亦然,然而当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被媒体引导成“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的坚定的拥趸,这是不是一种偏见?



肯洛奇萤幕中的鲍勃和汤米并不完美,并不是完美的好人,但是却有着分寸,他们偷羊,他们说谎,但是观众们也能看到当鲍勃看到好友的女儿干坏事的时候,也是能怒火中烧,不惜丢掉工作来阻止,这种关头还能坚持自己的底线,鲍勃难道不应该被人看见吗?为什么应该,因为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



我们或许并不如同影视作品中展现的那样在经历了祸事之后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依旧是没有在心中灭掉那一丝丝良知构筑起来的火焰,危急关头自然会有很多人挺身而出,当消费主义给所有人都打上标签的时候,却忘记了我们并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一个真实的复杂的人。标签之下,或许因为收入,我们会被划分为各种群体,但是这种标签无法划归人性。



肯洛奇本身并不仅仅是悲悯,而是将真实不带任何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展现,这一点已然超过了好很多的自诩为为底层发声的创作者,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悲悯”,从上往下看,自然而然的。但肯洛奇不是,因此,《石雨》展示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他们,更是一种为曾被展示的真诚。


……

你好,再见

抽屉电影
每天为你推荐一部经典电影,风雨无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