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亏损的寒武纪何以支撑两千多亿市值?
国产AI芯片公司寒武纪近期股价频创新高。截至12月6日收盘,寒武纪报553.60元/股,总市值2311.04亿元,位列科创板第3位,仅次于中芯国际(3230.22亿元)和海光信息(3017.22亿元)。据上海证券交易所11月29日公告,寒武纪将被调入上证50指数,调整将于12月13日收市后正式生效。
资金热炒寒武纪
9月24日一揽子政策发布以来,A股市场迎来整体性估值修复。在杠杆资金等交易型资金边际定价、三季度业绩相对占优、国产替代以及自主可控需求升级预期等支撑下,科技成长股走出超额收益行情。截至12月5日收盘,申万半导体指数(801081.SL)自9月24日以来累涨64.07%,同期寒武纪累涨168.15%。
资金面来看,期间增量资金快速涌入寒武纪。十一前后以权益ETF为代表的被动多头崛起,而寒武纪是科创50、国证芯片指数的前五大权重股,以及沪深300的成分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在寒武纪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第三季度均有加仓,三支指数基金合计增持超600万股。
随后部分ETF投资者率先止盈,融资资金成为主力增量资金。杠杆资金反复炒作AI相关主题,9月末以来寒武纪融资余额大幅走高。同花顺数据显示,寒武纪融资余额由9月25日的10.84亿元飙升至12月4日的35.43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1.54%,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其中11月27日寒武纪单日获融资净买入额高达5.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