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创新理论知识丨第51篇

时事   2024-11-02 18:51   青海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01

每日一学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

——习近平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顺应产业发展大势,从时空两方面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一方面,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改革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机制,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习近平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做好新一届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习近平2023年5月23日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习近平2023年7月21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依托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02

每日金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03

每日问答 


为什么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这段重要论述层层递进、鞭辟入里,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指明了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走向光明未来的正确方向。

  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程度前所未有,各国人民前途命运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动荡变革成为常态。面对这种局面,国与国如何相处,是争权夺利、恶性竞争、兵戎相见,还是开放包容、同舟共济、合作共赢,两种选择的结局截然不同。前者必然重演你死我活、兵连祸结、文明浩劫的历史悲剧;后者则需要树立“天下一家”理念,放下成见,携手合作,为建设美好世界共同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提交的中国答案。这个答案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着眼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根本方向。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是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唯一正道。

  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之大,矛盾难免,差异必然,只有平等相待、以理服人,而不是威胁恐吓、强加于人,才能和睦相处、和谐稳定;以别人的不安全来追求自身安全永远不可能安全,只有大家都觉得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用别人的血汗来积累财富不可持续,只有大家都发展,发展才能持久;文明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只有一种色彩,只有尊重文明差异、保护文明多样,才能多姿多彩、互学互鉴、美美与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各国都摒弃狭隘的一己私利和种种算计,不搞双重标准,真心实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呵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9月21日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来的,强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来的,系统阐述了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要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这两大倡议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要联合世界一切正义力量,推动这两大倡议落到实处,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进步理念,凝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价值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重大成果,必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04

每日一练 


1.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认为应当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

B

2.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上来等问题。(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经济建设

A

3.1927年9月,()从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三湾改编

B.井冈山会师

A


称多发布综合@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平台

往期回顾


称多发布
称多发布 发布称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