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奋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践行“双新时代的基本理念与好课标准”,坚持“五育融合”为引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刻变革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01
洛江区强化德育为首,通过主题活动、课程渗透及社会实践丰富德育实践。提升德育队伍,实施“名师工作室”及“三名”工程,连续举办10期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立德修身”教师成长营,提升师德与育人能力。健全德育管理体系,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构建全域联动大思政格局,强化思政课核心,融合四史教育,活化红色基因,并推动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02
洛江区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是探索“SQEM”教学模式。“SQEM”物理教学模式注重提升课程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体验“做中学、玩中学、学中做”,开展校际学科联合教研;建立科创实验室等工作室,开展知识探究与实践;建立研学基地,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SQEM”物理教学模式及取得成效在《人民日报》、新闻网、新福建、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网站上报道。
二是实践“原点教育”办学主张。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办学6年来,学校获评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书香校园建设典型案例”等20多项荣誉,被授予省级有组织的教科研项目首批实践基地校、厦门大学哲学系教研实践基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近20家报刊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均进行过报道与推介。
三是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洛江区小学英语学科组提出并积极实践“五育”融合教学。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杜意妹的论文《小学英语学科“五育”融合教学实践》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期刊《小学英语教与学》全文转载。
03
洛江区高度重视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一是做精做优竞技体育。近年来,洛江区连续举办多届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在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南少林学校武术队荣获9金6银3铜的优异成绩。在第十七届福建省运动会青少年武术散打比赛中,海南少林学校女子武术散打队代表泉州市参赛,摘得两金两铜的佳绩。
二是做大做强特色项目。泉州市奕聪中学将越野滑轮作为特色项目课程引入校本课程体系,在2022年福建省青少年越野滑轮锦标赛暨第十七届运动会表演赛中,学校越野滑轮队荣获4金5银1铜,团体总分位居福建省各地市第一名。2023年在福建省中小学生冰雪轮滑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初高中组)一等奖,越野轮滑五个单项第一名及总分第一名,速度轮滑总分第六名,并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三是普及发展校园足球。洛江区成功举办多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如2023年洛江区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全区15所学校、21支足球队、250余名运动员参与。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在2022年的泉州市中小学生足球大区赛中获得第一名。
04
洛江区通过设置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学生艺术表演和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育成果,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是推进区域美育优质资源共享。综合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推动“师徒结对、学科教研组、小片区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室、“5G+专递课堂”联盟校、“名优校+帮扶校”等教科研实体建设,拓宽美育成果共享领域。
三是推动区域美育浸润发展。各中小学办学特色日趋突显,各校艺术实践工作坊、书法展厅频频接受外来社团观摩学习。其中,奕聪中学美术黄盛源及小学书法赖灯海名师工作室对外交流活动频繁。
05
洛江区注重劳育实践,通过校园农场、非遗传承及家校共育,全方位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习惯。校园农场让学生亲历种植全过程,河市中心小学开辟800平米种植园,强化责任与团队精神;非遗项目进校园,如“妆糕人”技艺传承,泉州市双阳中学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妆糕人”传承人张明铁演示“妆糕人”制作技术,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线上线下家校共育,鼓励学生参与家务,泉州市马甲中学设计了“家庭劳动展示卡”,记录学生的家务劳动情况,学校并由家长进行评价,培养自理能力与家庭责任感。
来源:泉州市教育局
编辑:郭延红
二审:郭思婧
三审:庄培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