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
《苏州日报》
头版刊发文章
《32号街坊的13种“刷新法”》
最近,姑苏区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从全国数百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成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文明的一次生动实践,也向世界贡献了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32号街坊的13种“刷新法”
近几日天气晴好,32号街坊游马坡巷5号的一处传统民居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正有条不紊地按照图纸进行着施工改造。这里即将成为蜗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部办公地。“把办公室设在繁华城市中相对安静的街巷里,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32街坊‘金融街坊’的定位,也利于同行业间交流分享投资信息和心得,助力公司长远发展。”现场,公司研究员陈明晔告诉记者,在改造装修中,将尽可能保持这处民居的原有风貌。根据公司计划,今年开春后就将乔迁新址,正式入驻32号街坊。
传承剪金桥巷“吴王剪金”的典故,在焕新改造实践探索中,姑苏区对32号街坊明确了新的发展定位,即聚焦“文化+金融”,形成与苏州古城内平江路、山塘街等文旅、商贸街区迥异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去年5月,32号街坊正式启动打造“金融街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张卫认为,通过历史文化挖掘、建筑改造、业态策划,依托古建老宅资源,因地制宜强化对金融类、投资类和基金类企业招引,形成集聚效应,聚力打造“金融街坊”,将进一步推动古城“产城人”的融合发展。
深化古建老宅活化利用,使用是最好的保护。依托“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姑苏区对当前具备活化利用条件的古建老宅进行推介,招引“金融伙伴”。目前,32号街坊已引进金融相关企业29家,陆续招引并落地了苏州基金、苏州资管、哇牛资本等一批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行走在32号街坊,苏式宅院的传统风貌与产业功能深度结合,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扎根古城,搅动起古城经济发展的一池“活水”。
一栋栋历史建筑翻新重现,一片片区域提升改造。在修复如初的保护传承中,产业集聚如同种子落地,生根发芽,也衍生出一片繁茂的新生态。随着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的相继落户以及雷允上中医主题文化馆、女性主题书店绛书房、新聚丰苏帮菜馆、馀昌艺术馆、无由茶馆等一批传统与新兴业态的入驻,32号街坊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演绎着具有“姑苏特色”的人文经济之路。“入驻32号街坊的优质客户资源多且集中,能为我们带来更多业务机会和合作可能。”去年,瓣莲巷30号经改造更新后,以“苏适馆”的形象崭新亮相,集非遗文创、美食文化、直播电商三大板块展示于一体。其主理人朱呈祥对32号街坊兼具的苏式文化氛围和未来商业前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