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姑苏案例”①丨福气之城,近悦远来

政务   2025-01-10 17:52   江苏  

【编者按】

赓续古城历史文脉,焕发江南文化魅力。刚刚过去的一年,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成就了苏州古城保护更新的一个高光时刻,成为千年姑苏“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的动人成果。透过这一“姑苏案例”,32号街坊保护更新的成效跃然纸上,整座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谋略亦可洞见。值此岁末年初、继往开来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聚焦‘姑苏案例’”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苏州市姑苏区实施的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创造性将古城保护更新提升同保护活化文化遗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统一起来,以“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并举、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共生的古城复兴之路,是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







实景


最生动的江南藏在寻常巷陌里


数着青石板的跫音,自养育巷拐进瓣莲巷,款行数步,便看见三排粉墙黛瓦的老式民居并立,这就是32号街坊里的瓣莲巷1号小区了,他们从上世纪走来,已然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却不见颓态,焕然如新。

“墙面粉刷一新,道路用柏油刷新,加装了路灯,增加了十几个停车位,孩子来看我们老两口方便了。”76岁的瓣莲巷1号老居民吕美之对小区前后的变化如数家珍,楼下荒地改成了苏式花园,里面假山错落有致,几处凉亭修缮一新,“不是园林如今却胜似园林”。


瓣莲巷1号改造前后对比

德寿坊修缮前后对比


32号街坊里有22栋零星居民楼和300个传统居民大院,在更新过程中,如何既能保护文化遗产又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姑苏区把老旧小区改造融入街坊更新工作,对老旧小区、零星楼及背街小巷开展整治。去年,在街坊东南角的瓣莲巷1号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改什么?怎么改?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住在里面的人。

“大家伙上了年纪,腿脚不便,每次爬楼梯都气喘吁吁的。我们几家住户一合计,在座谈会上提出要增装电梯。”去年9月,电梯安装到位,心愿变现的吕美之爷爷连连称赞。还有高龄居民反映,小区出口原先的弧形门楼有两米多,救护车等出入很麻烦。改造后,笨重的门楼不见了,转而装上了可自动识别车辆的智能横杆。


不少地方肉眼可见得变了,更多的功夫则下在了“暗”处。剪金桥巷地下综合管廊预计春节前“洞穿”,老街坊密密麻麻如蛛网的飞线将隐入地面;江苏按察使署旧址东侧,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综合体项目施工正酣,并附带83个机动车停车位……在老旧居住区环境整治改善提升工程中,政府出资进行了自来水管更新、雨污水管道改造、通讯线路扩容和电力设备增容,完善停车场、快递柜、电瓶车充电站等公共设施配套。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延续了古城的人情和文脉,老百姓对街坊保护更新的满意度、参与度都更高了。





纵深


“福气之城”的为民情怀和人情温度


“坚持人民共享,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是“姑苏案例”给出的一个启示与思考。在刚刚闭幕的姑苏区两会上,以人为本同样也是高频热词,其背后是姑苏区矢志建设近悦远来“福气之城”的为民情怀和人情温度。

主客共享日新月异的古城空间品质,是福气之城近悦远来的目标方向。在古城保护更新的过程中,姑苏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环境,让“转角遇见美”随处可见。去年以来,姑苏区93处老旧小区及零星楼加快改造,惠及居民3.5万户;通过创新优化直管公房管理体制,修缮超4万平方米老旧空间;凤凰街等15条道路改造工程先期启动,202条街巷弱电架空线缆启动整治。


剪金桥巷


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说了算。在推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姑苏区始终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推动形成“一团和气”的社会氛围。“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自2021年9月启动,已坚持了3年多时间,在每月第二个星期日,全区四套班子领导、部门街道班子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分赴169个社区,面对面问需解忧,39期活动累计接待超2.2万人,处办群众诉求超2万余件。

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价值。在古城、街区的保护修缮中,姑苏区注重延续文脉、延续传统、延续烟火,注重和宜居宜业相结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文艺创作相协调,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新的一年,姑苏区提出要积极在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上做文章,通过打响“苏”“古”“名”系列主题文化名片,引导苏工苏作、苏味苏艺等向定制化、体验式方向发展,推动博物场馆、文保单位、历史遗存、百年老校等馆舍资源充分开放共享,努力建设一座活着的古城、幸福的古城、繁华的古城,打造“中华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延伸


人人向往的苏式新生活


走进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感受福气满满的福气之城。乌篷船悠然滑过水巷,橹声欸乃,船娘哼着吴侬软语的小调,与弄堂里的评弹声相互应和,余音袅袅。若问江南何处寻,看不尽的是“平江九巷”。这所庞大的迷宫,有着2500年历史,每一条幽深巷弄中的传统民居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承载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



然而,街区内的民居大多面临房屋老旧、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居民生活品质大打折扣。鉴于此,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推行了一系列“微更新”措施。

在中张家巷2号居民大院,备受欢迎的乒乓球桌、井然有序的晾晒区、丰富有趣的文化墙、几步之隔的沉浸式昆曲体验区映入眼帘,增设的电瓶车集中充电区与花坛相得益彰,路面平坦如砥,楼道干净明亮。居民开窗即见绿,漫步有美景,在家门口畅享幸福生活。得益于零星居民楼整治提升行动,这所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院实现了“逆龄生长”,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起来。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大儒巷38号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多是零星楼,自2023年以来,苏州市直属房屋所与历史街区社区合作开展‘幸福大院’项目,推行‘自治+共治+共享’模式,让修缮真正修到居民的心坎上。”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书记刘娟说。

从“一块匾”(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一只桶”(古城居民家庭改厕工程)、“一口井”(古井老井治理)、“一根线”(古城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到“一幢楼”(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持续发力,老百姓生活舒适度一路攀升。

人文关怀与温暖融入舒适生活,变成了人人向往的苏式生活。一位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看到巷口重新种上了儿时熟悉的树种,感动得泪眼婆娑。城市更新过程中,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居委会五易其址,面积从60平方米到1400平方米,只为离居民更近一点、让居民办事更方便一些、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更多一些。这一桩桩、一件件,共同托举起了人们对古城美好生活的向往。



姑苏发布出品


来源:交汇点新闻

策划:李忠 包闻军

统筹:徐词 陈雨薇

采写:杨丽媛 杨任越 

特别支持:苏州名城保护集团

编辑:阿吾


 点赞+在看!

 马上分享小伙伴↓↓

苏州姑苏发布
融古铸今 崇文尚德 和合致远。这里是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