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专版:耕地保护 湖北在行动丨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监利——30多年如一日守护“饭碗田”

文摘   2024-11-11 11:50   湖北  


10月18日,秋收后的稻田依旧繁忙,监利市周老嘴镇鲁桥村农民抓住降雨有利时机抢播油菜。不远处的田埂边,有一块一米多高的红色石碑,石碑上“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几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

粮安天下,耕保为先。

1988年,在监利诞生了我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此后的30多年里,监利持续守牢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基本农田保护 “监利经验”走向全国


监利市毛市镇联福村将抛荒的耕地全部种上粮食。

80年代初,“工业兴荆州”浪潮中,乡镇企业蓬勃生长。原监利县国土局干部刘汉尧回忆说,当时建厂“指手为界”,耕地占用现象屡见不鲜。除农村集体用地外,国家基建、农民建房、退耕还林等用地需求让耕地锐减。

1987年,国家清理发现,荆州地区1979年—1987年9年间减少耕地139.16万亩,相当于一个县的耕地面积。按这个速度,百年之后“粮仓”荆州将无地可耕。

“人口一年年增加,耕地一年年锐减,一些优质耕地被占用建厂,长此以往必然危及粮食安全。”刘汉尧在给荆州地区土管部门的报告中写道。

1988年2月,荆州地区起草了《一九八八年土地管理工作意见》,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像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那样,将农田划块保护起来。第一条便明确指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耕地,将耕地净减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巩固农业基础。县(市)、乡(镇)、村、组要分别划定农田保护区,特别是要划定生产粮棉作物农田保护区。”

当年3月,荆州地区土地局会同监利县人民政府在周老嘴镇开展划区试点工作,共划定3个保护区105个保护片块,保护面积3.78万亩,占当地耕地面积的92.2%。在试点过程中,首次提出“基本农田”的概念,即按照商品粮定购任务和保障农民“口粮”的基本需求,测算并划定一定数量、一定区域的高产农田予以保护,这部分农田就是“基本农田”,这部分区域就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提出对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实行“六不准”(不准建房、不准葬坟、不准挖沙取土、不准扳砖烧窑、不准滥挖鱼池、不准毁田造林)的保护措施。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由此诞生。

监利的作法得到上级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这项创新工作。1989年5月,全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现场会在荆州召开。1991年11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农业部向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请示》。次年2月,国务院予以批复。至此,基本农田划区工作在全国大面积展开。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监利坚持将守护“饭碗田”、守护“生命线”的这份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不竭动力,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荆州市副市长、监利市委书记韩旭说。


30多年的坚持 守护每一寸基本农田

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

从1988年划定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到2008年率先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试点,再到全域划定“三区三线”;从1998年特大洪水后开展灾毁农田恢复治理,到2008年整体推进高产农田土地整理,再到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修复。监利市30多年如一日,守护每一寸基本农田。

建立最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村民建房、设施农业、集体建设等用地,均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违法用地巡查防控制度,村委会负责一级巡查防控,乡镇政府负责二级巡查防控,市政府负责三级巡查防控。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列入乡镇和各级党政“一把手”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签订责任状,每季一调度,年终结硬账,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资金奖励和用地指标倾斜。近两年监利市拿出310万元用于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奖惩兑现,直接奖励乡镇和村组。

建立最严密的巡查管控机制。明确对违法用地的巡查、管控、拆除工作由县、乡、村三级负责,做到县级督办巡查一月一次、乡镇执法巡查一周一次、村级管控巡查一天一次。

建立最严厉的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凡是辖区内发生违法用地不能及时制止拆除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近五年来,共查处破坏耕地、挖沙取土等案件10余起,对24名保护耕地履职不力的镇村干部予以问责,其中,朱河镇胡某因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毛市镇刘某因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潘某因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依法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监利市市长聂良平透露,监利耕地保护任务是270.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246.76万亩。根据2023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年末耕地面积279.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47.95万亩。2023年省政府表彰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200万亩两个县市,监利就是其中之一。


建立长久机制 优化耕地保护措施

城区周边每一块空闲的土地都种上了粮食。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监利市持续抓好制度创新,确保耕地保护措施见效落地。

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网格化。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73648个,保护面积246.76万亩,全面达标“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监察网络建设,对基本农田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村村都有协管员,块块都有责任人的管控格局。

不断促进耕地流转管理规范化。在土地流转时,承包合同中要明确种植类型(只能用于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并承担耕作层保护义务。一般耕地用于设施农业建设的,要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并经批准后才能投入建设。对2020年以前已将承包的耕地用于养殖业的,建档立卡、分类处置、责任到人,实行跟踪管理,待承包期满后,恢复耕种条件。

不断推进动态监测智能化。大力推进人防与技防结合,建立“高空看,智能判,网上管,地上查”的自然资源智能监管系统。共享通信铁塔视频监控设备,对永久基本农田区、重点生态保护区和城镇开发边界结合部进行实时监控。全市规划布设摄像头146个,分三年完成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红城乡试点,一个摄像头可监控3平方公里,监控范围内只要有挖掘机、推土机、建筑材料等违法嫌疑标识物进场停留五分钟以上,系统就能将抓拍位置与“一张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分析、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巡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调用摄像头进行远程察看,并根据定位导航到达现场,对经核实的违法行为通过APP即可领取任务,进入执法程序,直至结案销号,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确保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贯彻新发展理念 耕地保护效益彰显

小田并大田后,机收更方便了。

耕地作为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是扛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物质基础。

监利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市),连续多年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一。该市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合理布局“三区三线”,加强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推进工业项目进园区、优质农田进保护区、一切建设进规划区,促进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构建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新发展格局。

不断改革创新,在改进占补平衡上求实效。市政府出台自建土地整治项目“以奖代补”、补充耕地“后期管护”资金纳入项目预算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地保护与开垦的积极性。近五年来,监利市共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3.24万亩、占补平衡项目1.34万亩,指标规模居荆州第一。

守住粮食安全的“命根子”,既要保证数量不减,也要保证耕地质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高产农田建设,集中力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6.54亿元,建成高产农田116.8万亩,整治率达到55%。同时,积极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指标调剂交易等试点工作。近两年来,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建设规模达4.57万亩,筹集社会投资3.59亿元。通过省市公共资源平台交易指标2374.554亩,筹集资金7.3亿元。通过做好耕地保护这篇文章,找到了一条解决城镇发展缺空间、农村建设缺资金的有效途径,有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产粮大县(市)监利耕地保护又添新利器

依托北斗高精度授时、定位、导航能力,结合耕地保护业务场景和当地区位条件,监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打造耕地保护数字化治理综合监管平台(北斗巡田)。

据了解,该平台对耕地进行实时监测和全业务场景动态管理,确保对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非法占用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有效处置。同时通过数据上下联通、系统联动、资源共享和统管共用,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确保耕地保护工作不留死角。

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稻谷熟了

平台基于北斗时空编码技术,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融合调查、土壤、种植等属性,对范围内所有耕地进行耕地信息归集,形成唯一“数字身份证”,全方位实时掌握全市耕地布局、耕地占用、土地复垦以及耕地提质改造等地类变化情况,并形成动态空间账簿,强化耕地保护管理措施。通过接入国土调查、耕地质量分类、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各类专题数据,关联各级田长,形成一田一档统一管理模式,实现职责上图精细化管理,分田到人实现管理网格化,随时查询区域范围内的巡田情况、任务事件情况、处理状态等总体情况;融合北斗、铁塔高精度技术、AI视觉分析、遥感分析等优势,做到“普查保证”“详查保证”“举证执法保证”“地基增强保证”和“网上监管保证”。通过三大模式转变,实现由“被动式”执法转变为“主动式”事前预警、由人工巡查转变为电子巡航实时研判、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星天地网”立体化监管,精准打击“两违”、“两非”行为,力争实现零违法;建立耕地保护政策普及通道,创建“耕地守护者”微信小程序,推动耕地保护行为,普及有关耕地保护制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法律法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热情,提升耕地保护行动参与率,提高公众参与度,营造“人人懂耕保,人人为耕保”的氛围。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自然资源
提供湖北省自然资源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