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由 金属乐界 和 雅众文化 发起的抽奖活动中,共有一名幸运关注者中奖,我们通过第三方平台(https://choujiang.51240.com/) 产生了名单如下。
请这位幸运的朋友
将姓名、手机号和收货信息发至后台
以便邮寄奖品
“……(这本书)完美呈现了皇后乐队的崛起。至关重要的是,他采访了关键人物(其他传记没有这样做)。”
打开《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读者仿佛透过时光长河的涟漪,回眸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在 QUEEN “拯救生命”演唱会上表演《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伟大时刻:上场快速地巡视一圈之后,弗雷迪·莫库里坐到了舞台左边的钢琴前面。他弹出《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的前奏,他的双手花哨地交叉,弹出曲调中的两个高音,观众立刻沸腾了——还有比这更适合开场的吗?第一句歌词刚刚吐出,观众再次热烈地和声回应。尽管钢琴上并未装饰着烛台,而是摆放着印有百事商标的纸杯和装着淡啤酒的塑料杯,但也不会破坏这首歌曲中那丰富的戏剧氛围。无所畏惧且处于巅峰状态的弗雷迪,一开口就把这首歌推到了极致,如同传递一个让世界震颤的重要讯息。今天,“拯救生命”将属于皇后乐队。其他乐队成员也加入进来,伴随着梅的巴洛克式华丽吉他独奏,毫无预兆地,莫库里突然站起来,在《波西米亚狂想曲》第一个渐进高潮、激起的热情还未消退时故意将其中断。弗雷迪的巡演工作人员彼得·辛斯进入视野,将主唱那具有高度辨识性的道具递给他——带有半截麦克风棍子的话筒。莫库里沿着舞台边缘踱步,挥舞着拳头,噘着嘴,高昂着头。在他身后,泰勒打出了《收音机嘎嘎》(Radio Ga Ga)的鼓点前,这是皇后乐队去年排名第二的金曲。它的配乐使用了时下流行的合成器和电子节拍器,正好和纯乐器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相反。QUEEN 里最引人注目并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弗雷迪,于是,书籍一如大家猜想的围绕着他的生活展开。鉴于他的人生除了花边新闻之外更是在乐队里得以成就,这本传记囊括了关于乐队生活的事无巨细。当然,还有布莱恩·梅(Brian May)和其他人的林林总总;篇幅代表了各人的重要性——不只是音乐创作和演出上的重要性,更是在塑造乐队、构建一个传奇生涯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所有人到最后不就是书上留下的记录吗?有的人留下的多一点,有的人留下的少一点。后人传说的是我们的记录,我们的肉身是短暂的,由此反倒不那么重要。QUEEN 创建于摇滚乐风起云涌的年代,一切都在快速演变。风格迅速发生,人员变动如家常便饭。通过《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我们了解他们的偶像是谁,他们的影响来自何处,形象、设备、台服、灯光、录音、演出的细节,乐队组建与成长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细致到一言一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没有什么是轻而易举的,同时也没有什么是没有意义的。直至最终落到他们对彼此的总结:弗雷迪·莫库里很大意义上是他的自我创造。他造就了他自己。就算在我最狂野的梦里,我也绝对想象不到布莱恩·梅这样的人是摇滚乐手。我刚加入皇后乐队时,那三个人天天打嘴仗,我只是围观。
对于音乐,并不存在某种标准的理解方式,大家尽管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补全个人感受;创作音乐的乐队和音乐人的故事则是真实发生且确凿无疑的。也许有的人坐在家里写出了精彩的作品,但是达成广为流传、为人所知的效果,无论如何也脱不开与他人的交流和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回想那个充满变化与惊喜的时代,数不清的乐队相互影响、彼此交叉,正是《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字里行间一直在强调的“真实的生活”。听过音乐、读过歌词,再来阅读乐队的传记,印证自己的猜测或是纠正自己的臆测,不失为一种阅读的趣味。对有志于演艺生涯的朋友而言,更是一种有益的参考。这本距离首次译介五年的全新修订版全文核查并修改人名、乐队名、歌曲名拼写错误问题,修改语病、错别字、标点、排版,调整部分表意不明的语句翻译,校改翻译问题。此外,还贴心附赠了乐队照片贴纸——进一步融入了摇滚文化!近 500 页的乐队史实和感想,带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再现艺术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让我们意识到乐队是人文产物,其存在于发展脱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本书成书于 2010 年,虽然迪肯在此后宣布退休,但是属于皇后乐队的音乐之路仍在继续,他们找到亚当·兰伯特(Adam Lambert),开启合作巡演模式。QUEEN + ADAM LAMBERT - Live Around The World亚当因和弗雷迪一样是男同性恋而受歧视,与《美国偶像》冠军宝座失之交臂。但即使是最在乎阳刚之气的保守听众,也一定会承认兰伯特的声音至为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