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下午,第17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结营式在无锡江阴市蒲市村举行,现场汇聚了艺术融入乡村的精彩瞬间。此次结营式不仅是对材料营创作成果的展示,更是对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次深刻探讨。无锡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晓庆、无锡市乡村振兴局规划建设处处长缪明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周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副主任管沄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杨宇、副教授赵囡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讲师姬林等悉数到场,与三校师生及当地农业农村系统的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盛会。
本届材料营汇集了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和江南大学三校40余名学生,以无锡江阴市蒲市村、锡山区圩厍村和惠山区万马村为背景,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艺术创作。在结营式上,各小组分别就各自的创作历程与成果作品进行了细致汇报。六个小组通过艺术装置的形式,生动展现了无锡乡村美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介入乡土的创新活力。指导老师杨冬江、崔冬晖、周林、管沄嘉、杨宇、赵囡囡、姬琳分别对六组作品进行了深入点评。
锡山区圩厍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组
《群游》
小组成员:龙睿威 马湘楠 王丽莎 孙嘉璐 李梓硕 徐晓希 罗丹晨
作品《群游》是一件以竹材为核心的艺术装置,其展现了竹材独特的自然魅力与手工艺之美。同学们通过弯曲、连结、编织、压弯等多种技艺,将竹材的柔韧与张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创作出这一独具匠心的艺术装置。作品的形态灵感源自圩厍村独特的青鱼文化,巧妙融合了青鱼的流线之美与鱼篓的传统意象。
每一件单体都象征着一尾跃动的青鱼,十七件单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壮丽的群鱼舞动图景,仿佛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栩栩如生。装置《群游》不仅是对当地文化的深情致敬,更通过竹材的灵动表达,传递出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
向右滑动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组
《渔亭》
小组成员:李璐伊 闫垭辰 刘怡婷 李明溪 陈清扬 孔敏奕 徐语晨 李超然
在白米荡的粼粼波光与蓝天绿野之间,撒网、捕鱼、丰收的场景如画般展现,定格了那一刻充满希望与喜悦的瞬间。装置《渔亭》以白色的网为象征,承载着对丰收的期待,仿佛轻轻落入水面,融入这片孕育了圩厍人世代家园的土地,成为乡土的一部分。
作品内部形态巧妙提取自传统鱼篓,人在其中穿行、驻留,仿佛徜徉于渔人的生活场景,感受自然的馈赠与岁月的温柔流转。其不仅是对捕鱼的再现,更是一座桥梁,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白米荡,走入这片与自然和传统对话的空间。静静伫立的《渔亭》在人来人往中守护着渔文化的延续,那撒网的瞬间仿佛永恒,渔歌与乡情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间绵延不息。
向右滑动
江阴市蒲市村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组
《葭·墟》
小组成员:王子运 吴云天 梁敏瑶 朱江坤 翟子豪 辛宗翰
装置《葭·墟》将柔美的蒲苇巧妙地安置于以竹材构筑的框架之中,外层则以层层红纱轻盈包裹。透过红纱,朦胧的美感如同一层轻雾,带领人们追忆起乡村的宁静与淳朴。夜晚时分,柔和的灯光洒落,映衬出一种悠然的静谧氛围,让人沉醉其中。
装置《葭·墟》不仅是一个艺术的呈现,更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处充满神秘感与舒适感的心灵休憩之地。装置的整体形态,仿佛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红纱灯笼的再现。灯笼,象征着光明与团圆,这份象征意义在蒲市村也将被赋予新的祝福与期许。
向右滑动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组
《星火》
小组成员:龙 渺 崔嘉怡 顾羽千 何羿辰 赵佳茹 黎思琪 彭馨怡 巫朝凡
装置取名《星火》,其灵感源自蒲市村深厚的红色文化。以“星星”与“篝火”作为意象,小组同学通过透明的红色亚克力片与质朴的竹材相结合,赋予作品别样的生命力。
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亚克力片如星辉般闪耀,映射出璀璨的光芒,仿佛星火点点,跃动于天地之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寓意贯穿于整个装置的设计之中。同学们希望通过作品,传递出一种团结与凝聚的精神力量,如同那微弱的火星,最终可以汇聚成燎原之势。
向右滑动
惠山区万马村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组
《风荷举》
小组成员:庞天乐 周子扬 王添锦 袁伟瀚 郑兆桐 王莺燃
装置《风荷举》的设计灵感源自乡村的自然风光与生态元素。小组同学巧妙融入竹制风铃与可旋转的竹环,形成一座充满互动性的艺术装置,赋予村民独特的乡村体验。整个装置由上下两个圆形表面和中间悬挂的彩虹色丝线构成,象征着美好与幸福的交织。
上顶面以炙烤弯曲的竹条巧妙塑形,模仿荷叶的自然姿态,展现出乡野田间的诗意风景;下底面则运用传统拓印技艺,将当地采集的植物叶片印制于防水布上,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将自然的气息留驻其中。上下两面的彩虹色丝线在装置中如同缤纷的桥梁,连接起过去与未来。装置整体还呈现出沙漏的形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对当下的珍惜。
向右滑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组
《白荡听雨》
小组成员:兰超英 宛若泓 李玲萱 蒋青颖 吕一品 李晓瑞
作品《白荡听雨》是一件漂浮互动装置,以水花溅起的瞬间之美为灵感,捕捉雨滴轻柔落入水面的动人刹那。通过拉动绳索,装置轻微摇晃,内部隐藏的雨器随之奏响逼真的雨声,仿佛将人们瞬间带入一场温柔的江南细雨之中。
雨声轻盈而宁静,细腻地描绘出雨水与大地相融的诗意画卷,令观者如临江南水乡。装置《白荡听雨》通过具有巧思的设计,将雨的灵动与水的静谧巧妙融合,赋予乡村生活以无尽的诗意与遐想。
向右滑动
在各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下,本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深入无锡江阴市、锡山区和惠山区的三个风貌独特的乡村,展开了一场别具意义的艺术实践。此次材料营以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为创作核心,引导学生依“在地性”原则探索当地材料、技艺和形式的潜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赋能乡村产生深入思考。
向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