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之下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造型基础3
课程汇报展
AGE OF THE IMAGE
Exhibition
Basics of Fine Arts 3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AFA
课程负责人:陈曦
教学团队:栾雪雁、吴昊、党小雨、马佳
授课对象:建筑学院二年级全体学生(2023级)
展期:2024/09/29-10/18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二层、七层展厅
前言
人类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剧变之中,人类最古老恒久的交流媒介——文字,也已面临着被图像取代的现实,整个社会正欣然地进入全面的“图像化时代”。
这次巨变的始发点是从摄影开始的。自1839年起,摄影发明仅半个世纪后就颠覆了西方悠久的写实艺术。百年后,从摄影衍生出的电影,也早以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后电脑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更加速了“图像时代”的到来。
面对这样的情形,如法国学者居伊·德波定义的“景观社会”、鲍德里亚的“仿像和模拟”、美国学者波兹曼指出的“娱乐至死”之图像文化特征等等,这些讨论都是基于对现代商业消费社会主导的图像爆炸现象的警觉与反思。
现在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这图像景观世界的参与者和建构者,正如德波所言:“世界都已经被拍摄尽了,图像覆盖了世界的所有角落,就会反过来影响人了”。图像景观本身没有霸权,但当人们无法摆脱“观看“这一行为时,图像的泛滥就通过广告、电影、电视、电脑、手机,不知不觉控制了我们的思维和心念。波兹曼归纳说:“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如今电视已被网络视频图像所取代),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严重退化。人类已经心甘情愿地进入了娱乐时代,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基于对以上现实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艺术创作,今年的造型基础3“经典再造”课程展览如期展开。再造的过程,即是我们接收那些伟大艺术给予的启示,照亮我们的时刻。
在前三周的时间里,老师们一如既往地竭力推动同学们向内探索各自的小宇宙,那些成长记忆的痕迹、青春的梦境与灼热的情感、以及对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惑等真实的感受,都已在此呈现。好奇心、热忱与勇气赋予了创造强大的能量。蜕变正如一块小石头经打磨变为宝石一般发生着,我们看到了这些宝石开始闪烁发光。
以这样的方式,我们窥见年轻鲜活的思想,闪烁的灵性令人兴奋且感动。这一结果无疑也体现了几位指导老师的艺术素养,尤其是对学生所倾注的极大心力,耐心的启发与持续的推动,才得以实现这场精神与视觉的交流场域。在此,为我们师生彼此间的信任和热忱,致谢!
陈曦
2024年9月25日
二层展厅前言
部分学生作品
《是轨迹,是独白》 陈窈、师景旭
【类型】装置
【简述】动态影像能够捕捉身体的复杂运动和细微变化,提供了比静态图像更为详尽和生动的视觉信息。影像时代带来的不仅是记录手段的变化,还有对身体部位意义的重新定义。数字媒体允许身体在虚拟空间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和变形,使得身体不仅限于生物学上的物理实体,而是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无限的扩展和转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胶条计划》 李林蔚、高子朗
【作品】装置
【简述】以福柯《疯癫与文明》中愚人船为灵感来源,借用欧普艺术的处理手法用蓝白色的条纹营造出一个令人产生视觉幻觉的空间,在空间中蓝白色的条纹隐喻着愚人船、监狱、病号服、医院、海洋等意象。进入这个空间就如同身处愚人船,我们被空间包裹,也就好似处于权力的掌控之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 张寄淯
【类型】纸板色粉
【简述】这些像梦一样的地方,像是脱离时间般的存在。起初只是想聚焦这些场景,后来则赋予了“死亡就是走出时间”这种概念,也就是脱离时间的其实是“我”,死亡已经被定格在那一刻,所有那时的场景如画卷凝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不是她》 刘可欣
【类型】布面丙烯
【简述】每一款容貌都是世间限量,每一种身材都是自然尺寸。当审美变得多元,焦虑就能被缓解。女性的美,该由女性自己定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Florally》 王福迪
【类型】装置
【简述】经历过多段短择关系后,不禁深思:我追求的是这样荒诞的“爱”吗?答案其实很清晰,但我却还是沉沦于去捕捉那些暧昧的瞬间,幻想着它代表的含义,短暂满足于那虚假的爱。天平和那些彼此交换礼物成为我与对方在关系中“爱意”的具象表现,是我对过去释然的途径,也是我向观众的提问:爱的价值如何评估?爱是利益的博弈吗?激情淡去,我们又留下了什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血键:指尖上的判决》 胡语晴
【类型】架上综合材料
【简述】卑劣的人性,最恶毒的咒怨,最冷血的攻计,往往都披着一副正义凛然的伪装。在网络 时代,有这样一群网暴狂徒,永远在找茬挑刺、审查一切。在社交媒介上,他们“三位一体”, 既是“道德”的立法者,也是“道德”的审判者,同时还是“道德”的执法者。被血染的键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警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寄生》 高宁远
【类型】装置
【简述】“信息寄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个体与信息环境的特殊互动模式。它指的是个体过度依赖外部信息源,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生成信息的能力。在面临选择和决策时,完全依据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代替自我分析和判断。身处信息时代当中,也许我们早已被信息寄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IVE-anxiety-RED》 廖云启月、张靖涵
【类型】装置
【简述】“直播”是一项在图像泛滥时代之下新兴的产业,而在其光鲜亮丽、喧闹的场景背后,隐藏的却是无尽的流量焦虑与数据焦虑。于是我们提取出了“在数据凝视下的主播焦虑”这一中心思想,而红色则是对这一主题所做的情绪转化。
《伫足》 贾梓妍
【类型】雕塑
【简述】学校附近有片老小区,走进后很容易就能看到椅子。这里站着一把,那里挤着一群......除了固定的大树下有那么几把椅子会被老人用来打牌下棋之外,其他的就只是呆愣在那里。但目光在它们身上长久性停留时却似乎让我看到了未曾被清楚记住的人和物,或者说看到了被我无数次视而不见的附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身体的每一个朝向》 栾欣谣、黄梦麒
【类型】诗歌创作
【简述】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是在每一次选择中都能坚定地坚持自我?还是在时代的浪潮下逐浪前行?我们竭力挖掘内心深处的渴求和不满,表述真实的喜怒悲欢。我们写诗,用文字把自己拨开只剩躯壳,把最真诚和柔软的内心袒露,将深压在心底的一切不满的、痛苦的、怀念的、愉悦的、兴奋的、后悔的,浇筑进这诗里的每一个字。这近一百首诗,是一切想要对世界说的话,亦是我们渴望给予自己内心的赠礼,每一次对文字的修改批注,都在纸上留下痕迹,更是我们的人生里,一切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有迹可循。立足于这世上的我们,拥有着一切却一无所有,我们的内心如棉花般柔软更似钢铁般坚硬,而我们身体的每一个朝向,都是远方,世界上最大的风口,便是我们的心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囚》 甘紫逸
【类型】装置
【简述】作品是由一堆废弃的快递箱经过拆卸、粘贴、重组而成的三个大件装置,中心处的显示屏播放着小鱼在水中游动的片段,意在表达我的主题——过度包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走吧,带上你的魂》 丁铃
【类型】装置
【简述】“我不是诗人,我是诗”。由拉康的“镜像理论”我们可得知:自我源自外部他者的形象建立起来,然而这并不是真的自我,而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对其加以占有。因而你眼中的“自我形象”便能是你想成为的任何事物。在当今,我们四处“求神拜佛”,渴望功成名就、渴望奇迹降临,一味地寻求外界力量帮助自己摆脱现状,却常常忽略了本身的潜能。与其过度依赖他者,倒不如做自己的“神”,因为人的实质仅在于能够从变化和毁灭中无限的生存下来,这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所区别之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美丽陷阱》 张秋娱、邱菠
【类型】装置
【简述】自古至今,人们对“美丽”的追求从未停止。社会对美貌的标准也不断更迭。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我们在“完美形象”的视觉轰炸中接受、认可一个个越来越严苛的形象需求。许多人都听到过“粉红税”的概念,在相同品质的商品中,针对女性的商品往往需要比男性更贵的价格,这种情况又被称为“粉红陷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笼中鸟》 洪如意
【类型】 装置
【简述】我向观众展示的情感是一种深深刻在我内心的感觉。我来自柬埔寨,在充满不安全和不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我曾被父母限制,无法享有完全自由的生活。正因为如此,许多家庭,包括我的家庭,限制女儿的自由,不允许她们外出,与朋友交往,或者穿她们喜欢的衣服,甚至不给她们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的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几乎没有人讨论或质疑这些行为,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而我想通过我的创作来表达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临摹自由》《生如夏花》 张嘉宸、尹涵
【类型】装置
【简述】《临摹自由》:利用伯努利原理,使一组透明气球在三架风扇的风力托举下时动时静地悬浮半空,旁边一个独立的气球也由一架循环扇昂头吹动是对大组气球原理的拆解表达。纯白墙面、纯白展台与透明气球勾勒出“自由”在人们心中无暇的形象。《生如夏花》:将长条气球与医用手套相结合,插进走廊的垃圾桶里,向上向 外伸展的“手臂”也就开出了花。生如夏花,我们不卑不亢,天性追逐美好与绽放。生如夏花,即使身陷囹圄,我们仍会伸出手臂,摸索阳光。生如夏花,即使囿于黑暗,我们仍会靠心中的烛光,自成一轮骄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默》 赵子健
【类型】雕塑
【简述】我创作这件作品最开始的灵感来自贾科梅蒂的作品,我能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人物的孤独瘦弱,充满创伤,也能感受到其中投射出的对战争的恐惧与厌恶。而当下社会,虽然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人们的内心仍存在着孤独与妥协。身处于社会之中,可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安逸,为了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而随波逐流,久而久之,自己的个性在社会中被磨平了棱角,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样子,被社会中无形的潜规则束缚住手脚,在甘于平庸的心态下变得沉默、颓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门》 李欣颐
【类型】影像
【简述】去吧,把门打开!如果门里是暴脾气的住户,那就尽快离去;去吧,把门打开!即便只有空洞的夜色,即便只有老旧的单车;去吧,把门打开!至少,那裹挟着岁月的穿堂风,还在。
《我们该往哪去》 杨颖
【类型】摄影
【简述】通过这些拍摄和展示的整体效果,我希望能够引发观众们的思考:在这个信息过载、节奏飞快的社会中,年轻人的步履匆匆究竟是清晰的选择,还是我们在混乱与迷茫中的不断摸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塑游》 闫书墨
【类型】架上综合材料
【简述】那些被丢弃在海洋中的白色垃圾,不仅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还可能导致它们误食而死亡。核污水排放等行为,更是给海洋环境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害。海洋环境的恶化,不仅仅影响着海洋生物,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能通过我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容器人》 邓馨怡
【类型】装置
【简述】社交媒体使青年群体产生了“在一起”的场景幻觉,他们的情感转化力和心灵融通力不断下降,这让他们想要逃离真实厚重的线下社交、拥抱虚假浅薄的线上社交。人们的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孤立封闭,他们也渴望与外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壳的互相碰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你认识“化为标本的天才”吗?》 蒋映、杨木兰
【类型】装置
【简述】我们主动或被动的了解一切,但实际上与世界完全脱节。作为灵感来源,《翅膀》和《局外人》的相通之处向我们揭示了现代生活中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荒诞,但实际上,这种荒诞对现代人造成的侵蚀正在逐步扩大,在所谓“年轻人心理健康危机”泛滥的社会中,有声声不绝的对这种生活境况发出的苦笑。人生没有希望但并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就必须坚守下去,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自由眩晕》 苏新媚
【类型】拼贴画
【简述】信息的海洋让人感觉到自由的同时,又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眩晕感。自由似乎是无处不在、无限可能的,但在这种表面的自由下,人们却面临着选择的困惑和被迫接受各种衡量标准下的评价所造成的心理负担。拼贴画的开放性邀请观众在不同的元素之间进行联想和解读,反映自己与自由的关系,鼓励观者持续思考: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是如何理解和经历“自由”的?我们在面对信息轰炸时如何保持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解语》 高妤然
【类型】布面油画
【简述】长时间的失眠和纷乱的梦境,让我整日浮浮沉沉或许说这也是在做一个冗长繁杂的梦,我有心想要清清楚楚地画出自己所梦见的所有狰狞事物,却又因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虱子和自己的懒惰、庸俗所拖延。想要说的话很多,画出来却是如此的平庸,但无论如何总是画出来了,想要大声说话的欲望总是在漫长时间里困扰着我,我却全然无法表达。
《00s精神堡垒》 于婷、李炜雯
【类型】装置
【简述】图像作为回忆的载体呈现,拼贴如同切片式的时光穿梭。人不能同时拥 有美好的时光和对美好的时光的感受,人永远不知道一个时刻的价值直到它变成回忆。我希望这些带有“中式梦核”风格的图像与装置,能够成为“人造回忆”,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温馨的感受,疗愈人们的内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浮“我”岛》 吴柏澳 、冯业天
【类型】装置
【简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快节奏时代,当代年轻人宁愿在寺庙里上香拜佛也不愿在工作和学习上继续钻研,其被消费主义,景观社会与虚无主义所包裹时,既找不到现实社会的依托,又时刻处于变动的社会态势,导致其面对生活的难题和荆棘,选择的却是寄望于“佛”,其作內精神寄托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对于生活困境的援助可谓虚无。人在其生命河流中是掌好自己的小船,还是任凭几无意义的神灵寄予随浪而流,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他她它》 李坤
【类型】装置
【简述】男性是主动的领导者,女性是被动的跟随者。男性清理士地,女性开垦士地,这两者必须共同参与劳动才能形成互补。这种性别关系并非是父权制或母权制,即不存在单一的性别意识形态选择。通过在活人世界中践行互补原则来唤起其他世界中的神灵采取行动。在男雨与女雨的结合中,参与者们获得了宇宙的神圣力量,在现实世界中拥有了更好的生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隐秘的疼痛》 周敬骞、叶申申
【类型】装置
【简述】人的身体内部有许多我们从未察觉到的一些疼痛。它的存在是身体机制,而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也是一种身体保护机制。我们选择用人体硅胶做成皮肤的质感,这些“皮肤” 包裹着一些生活用品,再放入塑封袋中抽真空。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常见但伴随着一定危险性而又很容易忽视的物品,例如剪刀、眼镜、卷尺等。背景则贴上了一些剩余的塑封袋,里面放入了我们做的类神经纤维膜切片,以及作品相关文字,来补充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所观·所思·所念》 谭嫦嫦
【类型】装置
【简述】时代的洪流卷挟,每一句都有它的精彩,在某一刻里孤芳自赏,思考自己的意义 观念与表达在此交汇。在无限过去当下和未来,每一句都密密麻麻,每一句都振聋发聩,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 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齿轮》 刘峰言、于锻炼
【类型】装置
【简述】我们一天天的转动着,鲜有变化,正如齿轮。在美好和悲伤交错的世界中,总有更大的变化、更必须的事情来让稍小的事情为之改变,如齿轮般层层叠叠。我们如最小的齿轮,被推动着安稳运行,也总有些一时之念被打破从而行动不得。诚然我们喜爱诸如步入正轨、按部就班的词语,但我们也会为偏安一隅、求而不得而难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平衡”》 徐若兮
【类型】雕塑
【简述】巨大的天平悬挂在女人体的凹痕之上,将无法抹去的黑色痕迹滴落在孕育的腹部、子宫的刻痕上。无数紧绷的黑绳像是从凹痕里生长出来,又像是钉进“她”的身体里。我试图通过这种隐形的张力、失去的凹陷、泥地的重量,叙述平衡下可能出现的不平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像浩海,自我七察》 胡婧瑜
【类型】装置
【简述】在图像的浩渺之洋,我如漂泊的舟楫。屏幕之光摇曳,似命运的谜语难析。图像之海翻涌,我在其中游离。每一个像素,皆是灵魂的印记与质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囚笼》 刘昭成、王一帆
【类型】装置
【简述】各种纷纷扰扰的价值观充斥这个车水马龙的纷扰世界,不少的同龄人对于战争的看法那便是以大吃小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国土资源的进一步扩张,这是弱肉强食的必然,但是他们却忘却了受压迫者的痛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人生百味》 蒋名阳、郑景泽
【类型】装置
【简述】“人生百味”其实是因为我们的香水对于味觉层次的把控。如果在作品中细细体味,在不同的阶段会体会到,,酸甜苦辣咸四种味道。也算是对于执着图像时代之下的人们体会到生活的其他味道和感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自我的裂痕》 赵原、邹梓璇
【类型】雕塑
【简述】当容貌焦虑在心底蔓延,我分不清怎样才是真正的我。我们拓印了三个不同真实人脸的石膏像,将她们与象征着大众审美的经典石膏像拼接在一起。但当这种“美丽”嫁接到真实的面孔上时,却拥有者很强的割裂感与不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内心的平静与自信,因为真正的美丽来自于内心的光芒。接纳不完美,反而更完整。
《wasp-waist》 李鑫悦
【类型】装置
【简述】以X光片的形式来展现、剖析甚至是批判这个在所谓当代审美下形成的畸形审美的产物。X光照射下的人体无所遁形,我将它仿制医生诊断的形式,让每一位观者都可以以医美的视角来反思这过度畸形身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失去信号》 颜振豪
【类型】装置
【简述】剪影呈现出一人打坐的形态,其内部被各种广告新闻等垃圾信息所填充,大脑已经失去自主意识”失去了信号”。而透过表层,图像进入其人内部,则发现其身体内部已充斥着废弃,无用的各种垃圾,暗示了人若是沉沦与无限垃圾信息洪流之中将受到的各种层面的伤害与自身异化,或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
《入寐》 赵美锦、董芷含
【类型】装置
【简述】入寐后,梦里的图像,可能是白日所见,亦可能是夜夜所思。梦是贪玩的灵魂逃离现实的捷径,我们可能沉迷于梦境里的美好,而不愿醒来。在梦里,我们可以遨游在花海,穿梭于林间,体会大自然的锦绣画卷,感叹大海长久的脉搏和无穷尽的苍松翠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虚拟与现实》 林成玧
【类型】雕塑
【简述】现代社会的人在结构化、系统的硬现实中,像零件一样生活着。我想用坚硬的岩石表现现实的墙壁和人类的孤独感。相反,人类在其中梦想着虚拟现实,虽然似乎无法实现,但想用温柔甜蜜的虚拟世界和梦想着那个世界萌生的婴儿和原始自然来表现。即使现实看起来像一块冷酷的灰色岩石,但它的内心却有另一个虚拟世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睡意剥夺》 王立欣
【类型】装置
【简述】如今的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不在是一座孤岛,信息的传达与吸收不再收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自由职业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人的工作也不在固定的时空之内,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种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作息。信息时代提供的这个便利究极是解放了人类的作息时间还是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的作息状态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梦》 闫紫涵、王昕奕
【类型】 装置
【简述】我们想去做出一种可互动的疗愈、可感的睡眠,这种互动性被我们有意识地放大,作品不再是静态的展示, 而是成为激发观众参与、引发共鸣的媒介。床褥的怀抱温柔缱绻,让我们在忙碌之余,给自己一个宁静的夜晚,让睡眠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接下来,我请您吃:南北大菜,满汉全席》 冉洪轩
【类型】装置
【简述】作品以AI绘画创作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原作作为基础,创作出AI作品如《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的立体形象,再结合经典贯口《报菜名儿》,以“菜”为喻,表现整件作品从从表到里对“理”的不求甚解,对概念的胡乱堆砌,最后再通过不断循环的贯口《报菜名儿》点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休息一下,马上回来》 王玉垚
【类型】装置
【简述】中式梦核场景有时像是一个赛博庇护所。人们在观看梦核 图像的同时,也能够多从中吸取一些能量。我也希望我的作品魅力在于其能唤起我们曾经遗忘的情感体验,同时图像至关重要的功能——承载回忆和情感,能够在作品中得到展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容身之所》 周佳宜
【类型】装置、摄影
【简述】我将整个创作过程设定为一种仪式,以此纪念这个家庭的历史以及正在进行的当下。家中的旧衣物有些是我儿时常穿的,有些是父母年轻时的,它们残存着穿着的痕迹,与当下的我定是不合身的。穿上衣服的过程是我与过去的我重合,但这种重合并不完全,那些褶皱、紧绷的地方是成长留下的痕迹,我将这些不合身的地方放大并拍摄;我也穿上父母的衣物,象征着我试图站在父母的立场理解他们,但那些不合身的部分象征着关系中终究难以和解的留白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是一个被啃尽的苹果核》 王舒仪
【类型】 雕塑
【简述】列夫·托尔斯泰曾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苹果核是种子的温床,是果肉的根,是苹生生命开始的基础,苹果核不会保护自己,但果肉可以保护它。或许,这就是苹果核的意义。如同生命的疤痕,记录了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力量、故事的丰富。每一个缺口、每一条脉络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于是,我爱我的残缺、我的内核,和自己同频,其他万籁芸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生》 罗晨熙
【类型】定格动画
【简述】我跟随基弗的思路,理解他的想法与思考,并选择通过逐帧动画的形式将基弗对人生、战争以及文明的思考展现在大家眼前,希望表达出他对“新生”的理 解。我将动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探索生命的流转、 意念转化,向日葵枯萎的躯干上是数百个生命的再造;第二部分“死者的遗嘱不 是报仇,而是永远不再有”反映基弗对世人的警示,对和平的向往。
《WHITE》 郭畅、王晗煜
【类型】影像
【简述】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AI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它在帮助我们的同时也对隐私信息产生了一定的威胁。Deep Fake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到了现阶段人们对AI技术的运用上,我们的作品就试图用影像的方式讨论这一话题。
《寻爱绮梦》 苏钰轩
【类型】定格动画
【简述】我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经典片段为基础,用一分钟的时长和快节奏的音乐制作定格动画。选择剪纸和定格摄影的表达方式,粗糙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也从大师史云梅耶的电影中获得启迪。每一个“寓言”都暗喻着现代社会现象,也与原作的讽刺遥相呼应。
《买眼睛》邹欣芸
【类型】定格动画
【简述】世界是被眼睛看见的,而非被眼睛创造的。若我们执意以私人的诉求去片面看待世界,那么我们会被困在自己造就的表象世界当中,从而蒙蔽视线,最终失去清晰而诚实地看待世界、接纳世界的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